国为我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国际在线 2009-06-03 18:39:13
[size=-1]蔡洪滨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政策选择越来越复杂,对经济学研究和相关政策分析的要求大大提高。这位毕业于美国斯坦福... 相同新闻
祖国为我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舞台2009-06-03 18:39:13 来源:华语广播网 编辑:高妙红 进入论坛>>
--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蔡洪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蔡洪滨教授2005年从美国回国工作,这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几年来奔波于中国农村地区,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倾注了心血,蔡洪滨最近刚刚结束在河南进行的农村医疗改革调研,他告诉记者, “最近我刚从河南回来,觉得学到很多东西。因为我们这些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久的人确实需要对国内的情况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次做的项目是受卫生部的委托,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一个课题。在河南印象很深的是,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的医疗保障的力度,另一方面,对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一是医院的体制如果不改的话,很多好处生病的农民得不到,因为医疗成本增加很快。另外我们发现,为农民看病的都是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医,他们没有财政支持。但是,农村的基本卫生和保健知识的传播,又需要他们来提供。这就是一个例子,说明不到下面调研,这些问题看不到。我们现在分头去了河南等地,也去了发达地区调研,我们希望通过深度调研,然后再结合全国数据分析,点和面结合后,对卫生部提出建议一些。” 蔡洪滨表示,在中国做经济研究,需要对中国经济现状有深入了解,因为中国各地区的差异非常大,深入实际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既能够对扶贫有帮助,又对学术研究有意义,他说, “贫困研究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取得很多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的收入差距在加大。低收入人群的状况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希望对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好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的反贫困政策有帮助,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对于学术研究也帮助。” 近几年,蔡洪滨先后多次到中国东部、中部等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他参与研究的很多课题都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蔡洪滨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政策选择越来越复杂,对经济学研究和相关政策分析的要求大大提高。这位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的博士正在努力把世界经济学前沿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这也正是他当初回国的愿望,他说: “我回国的选择,就是希望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理解中国的经济问题,在合适的时候,在合适的时候这些分析和成果对政策有帮助,这是我回来的主要目的。” 1991年,蔡洪滨远赴美国留学,1997 年,他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蔡洪滨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任助理教授,因为在教学方面深受学生的欢迎,他先后获得青年教师发展奖、经济系优秀教学奖,在美国,让蔡洪滨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里的学术气氛,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学校的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研究气氛,培养了研究的兴趣,我发现一些学者和老师,尽管是美国终身教职,但是,我看到这些教授,非常敬业,我们当时经济系,被称为24小时营业,有的教授半夜在上班,晚上12点还找学生讨论问题。在那个地方,你会融入到里面去了。” 为了学习到更多的经济前沿知识,2000 年,蔡洪滨担任了耶鲁大学经济系访问助理教授。 “在耶鲁的这一年,有几个学者以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为例,研究人们应对危机的信息传递等问题,这让我学到很多,当时这些是我在中国达到大学不一定会仔细研究的东西” 2005 年,蔡洪滨应邀正式回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教,蔡洪滨认为,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使用现代理论和实证方法进行研究,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对中国的政策分析和公众的讨论有所帮助。回国后,蔡洪滨担任了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并且领导建立了北京大学莫 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集中了国内一些最出色的研究学者、国际经济学界最出色的华人学者,以及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国外顶级学者。希望从实证角度深入地分析中国的经济政策问题,蔡洪滨告诉记者,回国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与中国经济实践密切相关的研究, “比如,我们研究过中国消费不平等问题,土地拍卖的问题,农村保险和劳动力供给问题等,面比较广,在中国,总有做不完的问题。” 如今,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不仅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国内有关政策 的制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去年,我们受林业局的委托,做了关于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出了两个报告,很快得到中央决策层的批示。” 回国几年来,蔡洪滨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有很多创新,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他已在国际顶尖经济和金融学术刊物,如“美国经济评论”、 “金融经济学期刊” 等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 蔡老师还为三十多家学术期刊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加拿大社会人文研究委员会 和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作匿名审稿人。他表示,中国为他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也为他提供了积极发挥专长的空间: “作为经济学研究者,中国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有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大部分问题没有被深入用严格的科学方法深入分析,我认为,经济研究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中国经济走到现在,为什么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在哪里?国际社会也很关心,另外,这些研究对经济政策的决策也有帮助。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讲,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术道德监督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1439&page=1&from^^uid=277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