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4-10-14 00:21:39
  当务之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6 20:56:06
本帖跟踪信息:黄人天的学术观点已经被中央采纳,成为第一位独立上书中央改变中国经济模式的民间经济学者。
       2013年12月5日在清华讲座现场以民间学者身份通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
伟民上万言书给中央,促成8天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现“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新提法,改变轻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策,人民网评论称“重要的转变”,并引发2014年1月中旬让经济界困惑的促进劳动密集型政策出台和人民币主动贬值,从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模式。
       详情可搜索“黄人天上书”,欢迎媒体采访各方当事人核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0 12:32:01
黄人天:驳马光远的黄金从来都是很差投资品论
http://hrtsoho.blog.sohu.com/306775042.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0 12:32:45

林毅夫 VS 张维迎 VS 黄人天——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大论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0 12:32:48

林毅夫 VS 张维迎 VS 黄人天——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大论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1 11:05:14
这个,得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1 23:49:18
黄人天:驳马光远的黄金是很差投资品论 (搜狐财经首页推荐文章)
搜狐财经首页驳马光远的黄金是很差投资品论.jpg



博客身份资料显示为央视特约财经评论员的马光远先生近日撰文《黄金历史上从来都是很差的投资品》,笔者认为其观点和论述有失严谨,不敢苟同,特与马先生商榷。
首先,马文标题《黄金历史上从来都是很差的投资品》就是个命题,这个命题好像恨不得把黄金一棍子打死,但是其依据是什么?试问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黄金价格仅700美元左右(每盎司,下同),2011年最高涨至1920.35美元,这期间黄金是很差的投资品吗?再说远一点,1971年黄金价格35美元,1980年达到870美元,这期间有多少比黄金更好的投资品?不分青红皂白就认定“黄金历史上从来都是很差的投资品”是否太过荒谬?
第二,马文称:“黄金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投资品在2014年走出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行情”。然而打开黄金价格月线图,2013年12月底黄金收盘价为1205.29美元,而至2014年11月18日,黄金价格为1194.9美元,几乎持平。而黄金价格在2013年从上年底的1663.94美元跌至当年底的1205.29美元,可谓大跌。两相比较,可知马先生说“2014年走出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行情”谬之大矣,不知经常评论黄金的经济学者马先生是否看过黄金价格历史走势?
然而,搞错黄金价格基本走势的马先生却在文中责备“中国人在投资任何东西之前,都从来不去做基本的功课。比如,黄金的价格历史走势如何,黄金投资的基本法则,决定黄金价格的因素等等,从来都不在中国人的思考范畴。”言之凿凿,居高临下,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底气何来?
第三,马文称:“事实上,关于黄金可以保值增值本来就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在人类投资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黄金幻觉”。但事实是,无论是黄金的价格走势,还是收益,黄金根本就算不上一个好的投资品。上一次黄金的价格高位是1980年的870美金,按照通胀计算,那个时候的870美金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金左右,而事实上,即使在过去所谓的黄金的“黄金十年”,经历10年的上涨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放水之后,黄金的最高价格也没有突破2000美金。”
如果你跟着他的思路走,乍一看,真的好像如此,黄金确实没有保值。然而,问题关键在于,凭什么非要从1980年算起,来衡量黄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呢?公平客观地说,应该从1971年算起,因为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不再承担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美元兑付黄金的义务。当时,黄金的官定价格是35美元每盎司,从此以后黄金价格完全脱离了ZF定价模式,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也就是说1971年是黄金正式市场化的开端,随后黄金价格开始一路上涨,直至1980年达到870美元惊人高峰。
在此之前,根据1944年7月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因确定地点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与美元挂钩,黄金价格由美国ZF规定为每盎司35美元,称为黄金官价,各国ZF和中央银行可持美元以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因此获得了君临天下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战后,美元大量超发信用贬损,导致美元挤兑危机频发,黄金储备大量流失,美国ZF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濒临崩溃。
    1971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ZF紧急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至此,美元完全摆脱了黄金制约,成为完全信用纸币,黄金也摆脱了ZF定价的制约,成为一种自由浮动的大宗商品,国际黄金自由市场正式形成并开始加速发展。
某些西方金融大鳄,为了在自己做空黄金的阶段忽悠大众抛售黄金,以便达到牟取暴利之目的,故意在黄金市场发展史中断章取义,不从黄金正式市场化开始的1971年算起,偏要从疯狂炒作的最高峰1980年算起,利用自己的名气和话语权偷梁换柱,牵强附会地制造黄金没有跑赢通胀的忽悠段子,这本身是极其荒谬的,岂料却由于信息不对称蒙骗了许多人,而一些做空的金融机构明知其谬,却为了吓唬普通投资者故意大肆宣扬,再加上一些国内学者盲目引用,这就导致媒体上充斥着这种谎言。
2014年11月18日的黄金价格是1194.9美元,如果从1971年8月15日的35美元算起,黄金价格43年增长约33倍!如果你有幸在43年前花3.5万美元投资1000盎司黄金,43年之后可以卖得119.49万美元,不费吹灰之力就跻身百万富翁行列,按单利算年均投资回报率高达77%,这种投资品很差吗?
    而1971年的35美元,按照年平均通货膨胀率3%计算,43年之后的2014年也不过相当于现价125美元,与1194.9美元实在是天壤之别,难道黄金没有保值增值?
第四,马文认为,被套牢的“中国大妈”应该反思。然而实际上,所谓抢购黄金被套牢的“中国大妈”,很多买的是自己使用的首饰,并不存在被套牢的问题,主要是那些买投资用金砖金条的大妈可能涉及这个问题。但是,去年以来,黄金价格已经连续三次在跌下1200美元之后反弹,最高达到1433.31美元,此次又从1131.85美元反弹至1200美元附近。如果是有初步经验的投资者,通过补仓降低持仓成本,待反弹抛出,早就已经解套,甚至还有获利机会。
“中国大妈”解套问题无需操心,除了抄底时机把握能力有待提高,她们也无需太多“反思”。倒是某些经济学者真的需要”反思“了。什么是经济学者应有的客观严谨性?为什么一篇文章错误迭出?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能不能不要忙于下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过于武断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8 19:57:17
只有从学理上厘清人类经济发展进程,才能够排除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对经济发展阶段认识的误导,才能够找到克服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0 00:11:51
黄人天的很多建议已经被采纳,看《 如何克服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扭转经济下滑》那一章对照现行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4 23:15:13

本帖跟踪信息:黄人天的学术观点已经被中央采纳,成为第一位独立上书中央改变中国经济模式的民间经济学者。
       2013年12月5日在清华讲座现场以民间学者身份通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
伟民上万言书给中央,促成8天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现“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新提法,改变轻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策,人民网评论称“重要的转变”,并引发2014年1月中旬让经济界困惑的促进劳动密集型政策出台和人民币主动贬值,从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模式。
       详情可搜索“黄人天上书”,欢迎媒体采访各方当事人核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7 17:33:31
不是你说发展制造业就能发展制造业的,有的观点很搞。自己经营一个工厂看看是不是有可能还能维持原来的低成本制造方式做出口?现在的人工和以前是一个概念么?现在的劳动力还像以前那样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么?现在外部条件根本就在推动制造业升级,别什么事情都指望Z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8 18:01:05
跟踪信息:黄人天的学术观点已经被中央采纳,成为第一位独立上书中央改变中国经济模式的民间经济学者。
       2013年12月5日在清华讲座现场以民间学者身份通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
伟民上万言书给中央,促成8天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现“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新提法,改变轻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策,人民网评论称“重要的转变”,并引发2014年1月中旬让经济界困惑的促进劳动密集型政策出台和人民币主动贬值,从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模式。
       详情可搜索“黄人天上书”,欢迎媒体采访各方当事人核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15 11:59:33
[财经时事] 北大清华等名校惊现大量论战小册子,权威林毅夫张维迎突遭独立经济学者黄人天挑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17 18:17:40

黄人天的很多建议已经被采纳,看《 如何克服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扭转经济下滑》那一章对照现行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3 00:08:52
别让沉了,继续质疑,林毅夫的8%增长论已经失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3 05:35:58
交流者 发表于 2013-12-22 11:45
近来,北京很多高校经济类、新闻类专业的学生宿舍令人吃惊地突然大量出现了一种逐个寝室免费派 ...
欢迎论战,更想现场去捧场#^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3 11:55:02
开帖一年半了,对照一年半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看看黄人天的挑战,确实是有必要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8 19:26:32

只有从学理上厘清人类经济发展进程,才能够排除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对经济发展阶段认识的误导,才能够找到克服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22:09:39
虽然本人不是研究宏观的,但是以自己浅薄的知识来看,黄更注重短期,张、林两人则是权衡了短、中、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22:11:15
不过还是鼓励原创不同的声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1 19:33:01
交流者 发表于 2013-12-27 22:19
你自己没有理解,关键是购买力,名义低工资不等于实际收入低,像现在由于通货膨胀、房价暴涨,名义工资虚 ...
经济危机前我可没有见过iPhone,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1 19:34:08
连被发小册子的资格都没有的我,快没脸活下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7 15:28:01
开帖一年半了,对照一年半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看看黄人天的挑战,确实是有必要的吧?事实胜于雄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8 00:17:47
交流者 发表于 2013-12-29 23:08
看来阁下还真是北大的,傲慢得尾巴翘到了天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怎么会有有阁下这样“高素质”人才啊?欢 ...
说得好,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8 14:12:52
万法唯心,不管是谁主导,关键要看出发点与结果是否真正对应,很多政策很好,但实际效果却没有达到。很多竞争应该是优胜劣汰,可是结果却是劣胜优汰。打嘴仗没用,要衡量结果中的善恶后果,这才是必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31 21:16:23
黄人天:中国金融“贼”心不改?







2015年的中国金融遭遇大起大落的折腾,前半年股市疯牛,年中陡然变成疯熊,反复股灾,带动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弱,至今仍然没有找到脱困之路。

为什么会这样?黄人天认为是因为中国金融的病根并没有被充分认识,更遑论治本,所以再多隔靴搔痒的治标之策也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抽丝剥茧找出病根才能标本兼治。

在这次人造国家牛市中,除了一些官媒鼓吹“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证监会领导称“改革牛成立,A股不差钱”,助推市场陷入非理性繁荣之外,中国金融系统自身也表现得无比疯狂,融资融券、股权质押、伞形信托、单一结构信托、场外配资等杠杆操作渠道遍地开花。

商业银行在自己的业务渠道里向零售客户兜售承诺提供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然后将筹集的资金输送至信托公司,后者再贷给对冲基金从事股票杠杆交易,或贷给“配资”公司,间接提供给散户投机者。这样,银行就突破了1995年版《商业银行法》规定的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实际上把自己的存款资源诱导变成了影子银行,分享人造大牛市的盛宴。

据海通证券估计,银行系统仅通过伞形信托和类似结构就向股市输送了5000至10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而据《联合早报》文章称,截至2015年5月底,通过定增配资、收益权互换、融资融券、伞型信托等途径,银行系统进入股市的资金保守估计就有4万亿。

当股灾爆发时,所有细枝末节的高比例损失通过质押品链条逆向传导,刹那间使银行和券商系统处于高度风险暴露之中,面临系统性金融危机风险,如果不是中国政府强力救市,中国的“雷曼时刻”就将到来。

为什么中国金融业介入投机如此之深?











反复祸国殃民的金融自由化“老贼”






表面上看,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转融券、场外配资、沪港通、一个身份证可开20个账户等,这些鼓励投机、加大杠杆的金融制度设计和实施是为各方所诟病的股灾原因。

但是,关键在于为什么要冒险进行这些金融制度设计和实施?

在黄人天看来,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这一轮金融业广泛参与的背离经济基本面的牛市中,中国上上下下的人们其实都有“心中贼”,而这个“贼”就是好高骛远、拔苗助长的赶超美国欲望。

具体而言,是相信曾经给中国经济带来“黄金十年”经济奇迹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是低端产业,应该抛弃,而像美国那样的高新产业、金融业、服务业才是未来中国的主导产业,必须赶紧全面转型升级,因此才希望借人造牛市实现企业融资方式直接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币国际化,确保实现快速赶超美国的战略目标。

而在金融方面,“心中有贼”的人们认为所谓接轨国际的混业经营、买空卖空、资本账户开放等金融自由化进程都是理所应当,而且必须快马加鞭推进,相关教条理论原则要坚定不移恪守,言必称发达经济体大都如此、不如此就是落后云云,俨然把中国这个内部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也当作发达经济体来要求。

所谓金融混业经营就是存贷款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互相渗透、交叉的金融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到底有什么不好?概而言之,这种模式让金融机构直接或变相用“别人的钱”,即广大储户的钱进行高风险金融投机,为自己牟取高利润,从而使广大储户的财产和国家经济的运行暴露在高度风险之中。而且他们还会得寸进尺,要求实行买空卖空、资本账户自由化,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投机空间、对冲投机风险、方便利润转移等。

而加大杠杆和资本流动性的金融机构如果投机失败,就将导致广大储户重大财产损失和国家经济运行失灵,酿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最后又胁迫国家救市,把损失一次又一次转嫁给全体国民。

实际上,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历史上就吃过金融自由化的大亏,纯属好了伤疤忘了疼,此次股灾实乃“老贼”死灰复燃的结果。

198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银行大搞信托、证券等金融自由化,导致1990年代初的金融混乱。在1990年代初著名的海南泡沫经济之中,以四大商业银行为首的不下千亿各路资本涌入弹丸小岛,吹起巨大泡沫。最终泡沫破裂之后,仅四大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一些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甚至高达60%以上。

在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参与之下的股市在那几年也是格外疯狂,1994年7月29日至9月13日,1个半月内股指涨幅高达200%。

这些不能不遏制的危险怪象,正是1995年《商业银行法》出台的背景,该法正式确定国有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75%存贷比原则,从而切断了银行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路径。实际上,中国政府在1990年代中期进行的金融整顿,对于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迫于经济下滑,应某些金融机构及其学术代言人的强烈要求,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阀门又有所放松,以便启动“新经济增长点”。

然而事与愿违,在2013年,由于国民经济泡沫严重,中国政府主动收缩银根进行治理,结果却引发了两次“钱荒”,原因恰恰在于大型银行利用混业经营禁令的松动大搞所谓金融创新,把政府为刺激实体经济增长而注入的流动性导向信托理财产品、证券资管等影子银行领域,间接投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利用期限错配进行短借长贷等金融投机活动牟取暴利,一旦遇到通货紧缩立即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

而管理层始终跟在投机性金融创新的屁股后面亡羊补牢,从2014年开始,他们开始严厉限制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为接口的金融创新,一时间导致房地产面临崩溃,经济风雨飘摇。而在此情况下,为了稳增长,他们又另辟蹊径,既然旧的钢筋混凝土产业不行了,玩以互联网+、金融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可以吧,于是他们从“重”的产业政策极端走向了“轻”的产业政策极端。而要实现这种转型升级,人造牛市和金融自由化似乎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今年3月份,证监会证实正研究向银行发证券牌照。在金融自由化思潮推动下,并不合现行《商业银行法》的银行混业经营、影子银行加速发展,中国金融业的“裁判员”和“运动员”实际上在“共谋”倒逼《商业银行法》修订。6月底媒体报道,95版《商业银行法》将迎来首次修订,修订目标直指金融混业和75%存贷比两项关键限制。

然而,股灾用事实教训了中国人,中国经济再一次倒在金融自由化手中。

               

黄人天: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成员,2015年成功预测股灾和反复股灾,率先揭露内外勾结利用地下钱庄做空中国股市。  



             原发表于香港《亚洲财经》杂志10月号


更多真相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黄人天台》,R1975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31 21:43:48

开帖近两年了,对照一年半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看看黄人天的挑战,确实是有必要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4 21:14:30
反复祸国殃民的金融自由化“老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9 23:08:07


只有从学理上厘清人类经济发展进程,才能够排除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对经济发展阶段认识的误导,才能够找到克服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8-14 17:08:53
xiejietao 发表于 2015-6-20 22:09
虽然本人不是研究宏观的,但是以自己浅薄的知识来看,黄更注重短期,张、林两人则是权衡了短、中、长。
六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林毅夫和张维迎都是错误的,林毅夫的“中国可以继续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论“已经被事实驳斥,而且也被他自己否定了,他现在改口”中国未来10年保持6.5%左右的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br>
张维迎片面反对政府投资干预,他经常攻击的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导致全行业亏损被事实证明只是暂时的现象,恰恰是在政府的进一步扶持之下,光伏产业挺过了困难期,依靠规模经济击败了全世界的竞争对手,从2014年开始实现了盈利,其中2017年光伏板块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188.5亿元,同比增加42%,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50%,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br>
可见,事实证明林毅夫的自缚于新古典框架之下的新结构经济学和张维迎的中国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短视片面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