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4-1-5 21:22 
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因为现 ...
回顾了下几个月之前的这个评论,我认为你的一些逻辑不对。有些长,如果你有兴趣,希望可以再看一下。
你说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这句话完全没有逻辑。均匀投入的管制若导致危机为什么非得持续性而不是间断性?
你应该了解下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按照传统经济学的思想,如果一种资产有高风险,那购买者一定会慎重决策,需求就少,利率就高。市场为什么会眼睁睁看着被打包的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存在高风险,而当时依然大量接受这种证券化产品?那些房屋购买者收入无保障,很多吃ZF救济(也是一种管制),而市场却接受让他们零首付购房,并且,以他们的贷款打包的债券还可以大量卖出,对这种奇怪现象,你寻找根源了吗?
(我大体理解)按照你的理论逻辑,市场被类比成某些物理现象(理由?),本来就是无序的,混乱的,动不动就发发神经,所以根源也不必找了,我只要用个模型刻画描述一下就可以了。你认为这种方法论科学吗?在此,我不否认人类行为也会混乱、无序,或许真有类似某些物理现象的特征。但,不能因此说你可以任意用描述混乱的模型往那次次贷危机上套,然后就证明了那次危机就是因为一种混乱无序竞争而不是ZF管制。这叫欲加之罪。
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遇到一个暂时还理解不了的现象,应该努力寻找实证线索,实在不行做一些假设用理论加以解释。不能一开始觉得复杂就“敬畏自然”,套上基于类比的理论模型加以装饰以合理化。人的认知能力确实有限,但无论在困难的事,不还得一步一步,不放弃任何线索寻找?哪能一开始就做假设,神秘化?这叫宗教。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极有可能是ZF管制造成的。怎么找到的呢?前面已经提到,首先一个常识,为什么低收入买房者买房不用首付?为什么以此为基础的债务抵押证券还有大量的人来买?这么违反市场常识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
有人会和你的论调一样,说是因为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对美国未来看得太好,以为房价会一直涨上去,会非理性繁荣,到时候不一定什么临界点轻微扰动市场会突然掉头之下,典型的无序竞争嘛!我不否认有可能会是这样,但和你们不同,我只能理解到此,不能进一步做推论了。另一个我看得更清楚的,有实证依据的原因是,房利美、房地美是非常特殊金融组织,他们俩是次贷危机的核心环节。他们是美国ZF打着“要让中低收入的人也能买得起房子”这样很能讨好民众的动听口号,先后成立的位列第一、第二大“ZF赞助”的公司。也就是说,这两家公司的成立不是市场行为。其运作也不是基于市场,而是zz。
它们出面在一级、二级市场充当造市商,不计风险地买入根据房屋抵押贷款而发行的债券,买的多,自然发的多,自然银行更加放手发贷。它们购买这些债券所需的资金,又是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的。因为它们是ZF赞助公司,市场一般认为它们是得到ZF支持的,所以信用评级很高,近于美国国债的水平,举债成本于是很低,买入房屋抵押贷款做成的债券风险越高、利率就越高,从中赚取的利差就越大,自然是鼓励了它们倾向于买入高风险、从而高收益的债券。而其它金融机构从“两房”那里购入这些债券时,它们想着这是信用很好、风险很低的ZF赞助公司的债券,自然是安心地购买,明知债券本身背后的次贷风险很高,却认为一旦出了问题,风险最为集中的“两房”公司自有ZF出面挽救,自己作为它们的“下家”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你可以说,资产证券化有引起经济危机的风险,有混乱无序竞争的可能。但未必一定引起某次危机。以上的分析表明,zf作为一个庞大的公共组织,更是很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扰动。其他类型的zf管制也有类似效果。zf的行为基于zz逻辑,有可能是一种政客个人的价值观,也有可能是民主制下的投机行为,后者让一部分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以为不付出成本就能获得收入,就有大房子。而市场是讲究客观环境下的收益成本的。很多基于“良好愿望”的管制,都是企图走点捷径,少付出代价,这个目的一定是无法真正实现的。甚至,各种大型的危机,就是因为管制造成的。
我觉得可以研究下,看市场无序竞争究竟会在多大范围内、多大程度上导致大型的危机。危机蔓延受制于什么因素。比如,市场越庞大、信息交流越多越容易导致严重危机,还是市场越分割、相互越闭塞越容易造成危机。我的直觉是,在一个大的市场中,不确定的随机的小扰动只可能以很小的概率对一个庞大市场产生大的波动。大规模的羊群效应在这个市场中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