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4-1-3 18:22:53
爆料帝 发表于 2014-1-3 18:12
请先证明经济“科学”是类似于地质科学而不是算命科学
一门学科,只要1、研究者坚持了实事求是尽可能探求真理的精神;2、选择和构造了一个不坏的思考方式;3、内部逻辑统一;4、结论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它就可以是科学。不能说只有特别成熟、接近终极真理才叫科学,这样物理学都被赶下来。

注意排除掉国内大把的灌水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3 18:31:50
jdzz 发表于 2014-1-3 18:22
一门学科,只要1、研究者坚持了实事求是尽可能探求真理的精神;2、选择和构造了一个不坏的思考方式;3、内 ...
好吧,那我只好承认经济学是科学了,只是这门科学有很有趣的特征就是,他被事实推翻了无数次却还有脸把自己跟物理学相提并论。注:关键字是无数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3 18:34:12
jdzz 发表于 2014-1-3 18:22
一门学科,只要1、研究者坚持了实事求是尽可能探求真理的精神;2、选择和构造了一个不坏的思考方式;3、内 ...
不好意思,我根据你的四条标准,发现算命科学确实是一门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3 20:16:44
卡尔波普尔用证伪主义对科学进行定义,有一定意义。哲学、逻辑学乃至一些理论体系很完善的宗教甚至算命,就要用宇宙全息论去解释其理论科学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04:18:06
呃,科学是可以被反复论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10:24:28
爆料帝 发表于 2014-1-3 18:34
不好意思,我根据你的四条标准,发现算命科学确实是一门科学
说话前先动脑子,”算命科学“怎么证伪,内部概念逻辑如何清晰一致?踏踏实实看两篇论文再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10:28:07
爆料帝 发表于 2014-1-3 18:16
经济学家扮演的角色是经济界的牧师,而不是“科学家”,这样你就懂了吧。美帝作为头号强国,养一堆人天天 ...
就指着阴谋论了?美ZF什么时候养牧师了,有证据?即使是真,宗教活动和开放的、自由讨论的学术竞争是一个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14:26:04
jdzz 发表于 2014-1-4 10:28
就指着阴谋论了?美ZF什么时候养牧师了,有证据?即使是真,宗教活动和开放的、自由讨论的学术竞争是一个 ...
想不懂只能怨自己,问我干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14:49:07
爆料帝 发表于 2014-1-3 18:31
好吧,那我只好承认经济学是科学了,只是这门科学有很有趣的特征就是,他被事实推翻了无数次却还有脸把自 ...
理论被事实推翻了,人家有一个很花哨的名词叫puzzle.

经济学里有无数puzzle, 随之产生了无数篇争来争去也没有任何结果、发表在顶尖杂志的无聊论文,养活了这一行里无数混饭吃的。

是否算无耻不知道。这一行里混的都是既得利益者,偶尔也会有爆料帝这样敢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勇敢小屁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15:29:30
hdflhj 发表于 2014-1-5 14:49
理论被事实推翻了,人家有一个很花哨的名词叫puzzle.

经济学里有无数puzzle, 随之产生了无数篇争来争 ...
独具慧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21:22:13
jdzz 发表于 2014-1-3 17:53
有人认为经济危机其实是管制带来的结果。管制导致一大堆绕道而走的金融工具的产生。

我不知道这种观点 ...
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因为现实世界中,管制无处不在、信息不对称无处不在。

所谓极端竞争是指一种“同质或者无差异的竞争”,此时竞争者之间势均力敌,并且对对手赶尽杀绝不甘心。这也就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由于势均力敌,在一个行业中竞争的话,每个竞争者恰好得到相同的收益。但是假如有2个行业,一个行业收益高点,一个行业收益很低,这时很可能会出现少数竞争者进入高收益行业,许多竞争者进入低收益的行业。

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随着竞争的加剧,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21:25:47
jdzz 发表于 2014-1-3 18:01
不知道您推荐的文献,有没有把模型概念和现实很好的对应起来,理论上具有可验证性。
我认为,经济学约束 ...
我推荐的自发经济秩序的文献,是与现实世界联系的很好的。
在这篇文献中,所谓的经济秩序是指“社会的收入分布规则”,自发秩序就是“自发形成的收人分布规则”。2000年以来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美国人口大约有百分之90的人口服从自发秩序规律。另有百分之3左右(垄断或特权者)的人口不符合这个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21:58:09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4-1-5 21:22
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因为现实 ...
有些逻辑问题我总是不清楚。

管制会导致经济危机不等于管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同质的势均力敌的完全竞争必然导致赶尽杀绝?这与我想得南辕北辙,也从来没在其他场合见到过。竞争最简化的模型无非是两人(A强B弱)对于一个不可分割的资源a的获取。若完全信息完全理性,且任何一人无资源a其必然退出(灭亡或另寻他途)。因B知无法竞争过A而得到a,其必然自动选择退出,A获得资源收益a。若双方不知相对实力,竞争会使双方付出代价(即交易成本),结果是B付损失b后退出,A付损失c。若a-c>0,则A获得净收益,否则两败俱伤。

若有限理性或信息不完全,人类有可能进入灾难。若是完全理性下的完全竞争市场,则不会发生。但只要你相信人类不会最终走向灭亡(就像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必然不足一样),人类会想方设法减少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及相应的交易成本,出现相应的服务部门,有需求就有供给、专业分工、比较优势,这些都是一体的。所以,暂时的有限理性长远来看仍是理性。

要注意,经济学没有能力判断人类是否到头来必然走向灭亡,所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假设就是均衡。你说竞争中,双方会势均力敌实力毫无差距,为争夺活命的有限的资源a会赶尽杀绝。这个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只会局部地封闭地存在,因为,1(考虑完全理性双方知根知底)资源不会稀缺到让人都得死;2、(考虑有限理性),即使资源真如此稀缺如此封闭,双方也绝不可能完全势均力敌。在开放条件下,双方的机会成本不会完全一致,不会非为了一个馒头你死我活。

三个和尚没水喝要么在于他们实在打不了水,要么在于他们之间没有分配好权利,白白内讧,而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并且,克服的方法并不一定就是非得找ZF。你见过和尚经常到官府打官司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21:58:33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4-1-5 21:22
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因为现实 ...
有些逻辑问题我总是不清楚。

管制会导致经济危机不等于管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同质的势均力敌的完全竞争必然导致赶尽杀绝?这与我想得南辕北辙,也从来没在其他场合见到过。竞争最简化的模型无非是两人(A强B弱)对于一个不可分割的资源a的获取。若完全信息完全理性,且任何一人无资源a其必然退出(灭亡或另寻他途)。因B知无法竞争过A而得到a,其必然自动选择退出,A获得资源收益a。若双方不知相对实力,竞争会使双方付出代价(即交易成本),结果是B付损失b后退出,A付损失c。若a-c>0,则A获得净收益,否则两败俱伤。

若有限理性或信息不完全,人类有可能进入灾难。若是完全理性下的完全竞争市场,则不会发生。但只要你相信人类不会最终走向灭亡(就像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必然不足一样),人类会想方设法减少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及相应的交易成本,出现相应的服务部门,有需求就有供给、专业分工、比较优势,这些都是一体的。所以,暂时的有限理性长远来看仍是理性。

要注意,经济学没有能力判断人类是否到头来必然走向灭亡,所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假设就是均衡。你说竞争中,双方会势均力敌实力毫无差距,为争夺活命的有限的资源a会赶尽杀绝。这个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只会局部地封闭地存在,因为,1(考虑完全理性双方知根知底)资源不会稀缺到让人都得死;2、(考虑有限理性),即使资源真如此稀缺如此封闭,双方也绝不可能完全势均力敌。在开放条件下,双方的机会成本不会完全一致,不会非为了一个馒头你死我活。

三个和尚没水喝要么在于他们实在打不了水,要么在于他们之间没有分配好权利,白白内讧,而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并且,克服的方法并不一定就是非得找ZF。你见过和尚经常到官府打官司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22:03:30
hdflhj 发表于 2014-1-5 14:49
理论被事实推翻了,人家有一个很花哨的名词叫puzzle.

经济学里有无数puzzle, 随之产生了无数篇争来争 ...
经济学界确实水分很大,有些自然学科其实也如此。但【争来争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在于你没有沉下去在某一领域深耕,而是仅仅浮光掠影看到的只是喧嚣。你能想出一个更没有欺骗性的理论体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22:12:39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4-1-5 21:22
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因为现 ...
假如有两个行业一个收益高一个低,为什么可能出现少数竞争者进入高收益行业,多数进入低收益行业呢?按经济学的思维,有利可图必然进入嘛!理性假设下收益大于成本必然选择去做,若事实上没有去做,一定是多数人具有进入高收益行业的更高的成本,接下来应该从现实中寻找到底是哪些现实约束,是否信息成本、行政壁垒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22:24:30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4-1-5 21:22
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因为现 ...
自发、自觉这些概念直觉上来源于人的认知结构,人的注意力感知,不是什么严格的概念,很难证伪,也不是有第三方干预就是自觉,没有干预就是自发,ZF等第三方行为也是内生的。自发自觉的二分法让人感觉很不适,ZF和民间哪有这么对立?这些都是大体上用用帮助理解的东西。我觉得经济研究还是先把基本概念都搞清楚为好。不知道你的理解是什么?另外,我在google学术上没有看到Spontaneous Economic Order这篇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00:57
jdzz 发表于 2014-1-5 21:58
有些逻辑问题我总是不清楚。

管制会导致经济危机不等于管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势均力敌的竞争很多,比如,2010年6月,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在回顾重庆摩托车与日本摩托车在越南的十年角力之后,感叹道:“1998 年在越南市场上,梦Ⅱ型弯梁摩托每辆售价为2100 美元,而同型号的中国车到岸价仅为500 美元,国内企业便势如破竹拿下越南市场。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几年光景,中国企业就兵败如山倒,日本摩托又重夺越南市场的头把交椅。”

国产产品往往创新不大,模仿居多,同质化严重。因此,在与日本摩托在越南竞争的时候,其优势只能是价格战。但是国内企业最后为了自己能全身而退,不得不同室操戈,最后只能是少数幸免于难。

其实这种极端竞争,在金融市场最常见,比如牛市的时候,大多数股票都上涨,此时一窝蜂的跟进争抢股票。
在现实市场中,街边菜农太多,如果菜品差不多,价格战之后,少有人得益。

现实中,不可能有所谓的“完全理性”,现实中处处皆是“有限理性”。而且理性也是相对而言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村庄里,一位父亲因为不喜欢刚出生的女儿,而每天将其放入水中淹她解气,小女孩常常被淹个半死,路过的邻居每当见此都大呼“丧尽天良”。而其他家的小孩出生后都被父母呵护备至。
显然,对于邻居而言,这位父亲显然是“非理性的”。我想你没有异议。

好!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会让人类获知自己会是多少的渺小。

十年之后,小女孩长大了,却仍旧被父亲虐待淹水。但是,村庄突然发了一场大洪水,洪水太大,以至于村民们都被淹死了,那些从小被呵护的孩子也被淹死了。小女孩的父亲也被淹死了。但却只有这位小女孩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原因很简单,小女孩从出生后的十年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水中被折磨,以至于她对于水有了极强的适应能力,水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可或缺了。而洪水这个猛兽对于她来说,只是温顺的羔羊;因为她之前所经历的磨砺和痛苦胜洪水百倍!

这个世界上能做到完全的理性的人只有上帝,人类如果狂妄到认为自己可以获取完全信息,那么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现实中,人大多依靠直觉或有限理性进行经济活动,而且决策也几乎是正确的。

至于管制是否导致经济危机,可见前苏联或者朝鲜。人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去理性的管制市场,因为获取信息的费用会更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02:53
jdzz 发表于 2014-1-5 22:12
假如有两个行业一个收益高一个低,为什么可能出现少数竞争者进入高收益行业,多数进入低收益行业呢?按经 ...
两个行业一个收益高,一个收益低;但是两个行业的利润都为0。
注:利润=收益-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06:57
jdzz 发表于 2014-1-5 22:24
自发、自觉这些概念直觉上来源于人的认知结构,人的注意力感知,不是什么严格的概念,很难证伪,也不是有 ...
对你前面帖子的回复,不知道为什么被审核,估计晚点你会看到。

谷歌学术上的确搜不到Spontaneous Economic Order,那里搜到的是Spontaneous order and macroeconomic behaviour(这是最早的2012版本,有缺陷)。
最新的版本Spontaneous Economic Order(2013年版)可以直接谷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09:50
jdzz 发表于 2014-1-5 22:24
自发、自觉这些概念直觉上来源于人的认知结构,人的注意力感知,不是什么严格的概念,很难证伪,也不是有 ...
我直接给你一个链接吧。
http://arxiv.org/abs/1210.089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7:04:36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4-1-6 12:00
势均力敌的竞争很多,比如,2010年6月,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在回顾重庆摩托车与日本摩托车在越南的十年角 ...
谢谢你的回复。

基本的、常识性的道理任何人都懂,争论在于思考的框架范式,用什么样的视角才更合适。从认知能力的角度说(比如价值标准是识字越多越理性),现实中的人无疑是有限理性,但这不等于说从权衡收益成本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就得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和出发点。

支持有限理性的可以说,使用此假设的理论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但在对人类的大脑如何有限有相对清楚的认知之前,模糊的假设往往无法得出可以验证的结论。

更深刻的层面上看,有限理性和【收益成本权衡】【最优选择】的目的论视角是不相容的,在此视角下,人类行为存在即合理即最优。如果你说中国国产摩托车厂商的竞争行为不是约束条件下最优的,是非效率的,那需要指出,怎么做才算更有效率。经济学家不能假设自己比行为人还要聪明,不能动不动就想出一个“更优”来,其视角应是,到底什么样的现实约束使他们做出如此现实的行为来。如不以此为视角,没有根基的主观价值判断就容易渗入其中。比如,您在描述中国摩托车产业在越南的“失败”时,就不自觉使用了“同室操戈”这样有情感倾向的词汇。好像退出就是“失败”的“不好”的,不退出就是“好的”。经济学的视角是行为人会进行好坏判断,但经济学家自己不去判断,而是更侧重于实证地研究行为人做出某种现实合理性的原因是什么。先把行为人是否够理性的假设定住,才能更实证地客观地寻找一个行为的原因。不知你是否能这样理解?

所以,把理性的假设给固定住,只是为了便于做positive analysis,并不是说人不用直觉,只用逻辑思维思考(理性假设根本就不关心)。思考方式、注意力分配方式都是一种进化论意义上的适应、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也不是说人类全知全能(全知全能未必适应环境)。如果把人的逻辑思考能力的“不足”,或直觉的“不灵敏”从而引起某种行为上的“失败”比作眼睛近视,那配眼镜的花费就是成本,可归为信息成本(有生产眼镜的专业分工商,表明了有限理性是可以克服的,长期看还是理性)。如果某一个人的大脑对于环境的适应真的“不够用”没有关系,环境会把它淘汰掉,剩下的都是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重要环境,竞争只留下适应环境的大脑。

由上,理性假设是实证思维、权衡视角下科学分析的第一步。尽管研究者很难具备全能的科学知识,当代的科技也没有到把一切都看透的地步,从而有时很难在实证中找到决定“客观价值”的现实约束是什么,从而不得不做简单的假设,有意识地揉入自己的价值观(对被研究行为人依据研究者的喜好建立目标函数),但这并不是说不用走这第一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7 09:36:33
jdzz 发表于 2014-1-6 17:04
谢谢你的回复。

基本的、常识性的道理任何人都懂,争论在于思考的框架范式,用什么样的视角才更合适。 ...
我并非不同意在经济学中引入理性假设,我仍旧赞同弗里德曼对西蒙“有限理性”的批评。确实,理性假设才可以推出能够被实证验证的结论。
事实上,我的意思只是说,理性的后果可能并非“理性”,因为人类总是“短视”(over-focus on short term)的。因此,依赖管制来计划市场,可能是有害的。出发点好,结果不一定好。

至于思考的框架范式,我建议你看看Spontaneous Economic Order,前面的链接就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7 16:34:15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4-1-7 09:36
我并非不同意在经济学中引入理性假设,我仍旧赞同弗里德曼对西蒙“有限理性”的批评。确实,理性假设才可 ...
嗯,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7 17:05:30
所谓经济学研究的话语权,目前来看就是在顶尖杂志发表了很多论文,就掌握了话语权。可是又有谁不愿意掌握这种话语权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们都在为此拼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7 13:45:19
有道理~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2 22:50:39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4-1-5 21:22
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因为现 ...
回顾了下几个月之前的这个评论,我认为你的一些逻辑不对。有些长,如果你有兴趣,希望可以再看一下。

你说如果管制导致经济危机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不会是偶尔爆发一次)。这句话完全没有逻辑。均匀投入的管制若导致危机为什么非得持续性而不是间断性?

你应该了解下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按照传统经济学的思想,如果一种资产有高风险,那购买者一定会慎重决策,需求就少,利率就高。市场为什么会眼睁睁看着被打包的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存在高风险,而当时依然大量接受这种证券化产品?那些房屋购买者收入无保障,很多吃ZF救济(也是一种管制),而市场却接受让他们零首付购房,并且,以他们的贷款打包的债券还可以大量卖出,对这种奇怪现象,你寻找根源了吗?

(我大体理解)按照你的理论逻辑,市场被类比成某些物理现象(理由?),本来就是无序的,混乱的,动不动就发发神经,所以根源也不必找了,我只要用个模型刻画描述一下就可以了。你认为这种方法论科学吗?在此,我不否认人类行为也会混乱、无序,或许真有类似某些物理现象的特征。但,不能因此说你可以任意用描述混乱的模型往那次次贷危机上套,然后就证明了那次危机就是因为一种混乱无序竞争而不是ZF管制。这叫欲加之罪。

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遇到一个暂时还理解不了的现象,应该努力寻找实证线索,实在不行做一些假设用理论加以解释。不能一开始觉得复杂就“敬畏自然”,套上基于类比的理论模型加以装饰以合理化。人的认知能力确实有限,但无论在困难的事,不还得一步一步,不放弃任何线索寻找?哪能一开始就做假设,神秘化?这叫宗教。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极有可能是ZF管制造成的。怎么找到的呢?前面已经提到,首先一个常识,为什么低收入买房者买房不用首付?为什么以此为基础的债务抵押证券还有大量的人来买?这么违反市场常识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

有人会和你的论调一样,说是因为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对美国未来看得太好,以为房价会一直涨上去,会非理性繁荣,到时候不一定什么临界点轻微扰动市场会突然掉头之下,典型的无序竞争嘛!我不否认有可能会是这样,但和你们不同,我只能理解到此,不能进一步做推论了。另一个我看得更清楚的,有实证依据的原因是,房利美、房地美是非常特殊金融组织,他们俩是次贷危机的核心环节。他们是美国ZF打着“要让中低收入的人也能买得起房子”这样很能讨好民众的动听口号,先后成立的位列第一、第二大“ZF赞助”的公司。也就是说,这两家公司的成立不是市场行为。其运作也不是基于市场,而是zz。

它们出面在一级、二级市场充当造市商,不计风险地买入根据房屋抵押贷款而发行的债券,买的多,自然发的多,自然银行更加放手发贷。它们购买这些债券所需的资金,又是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的。因为它们是ZF赞助公司,市场一般认为它们是得到ZF支持的,所以信用评级很高,近于美国国债的水平,举债成本于是很低,买入房屋抵押贷款做成的债券风险越高、利率就越高,从中赚取的利差就越大,自然是鼓励了它们倾向于买入高风险、从而高收益的债券。而其它金融机构从“两房”那里购入这些债券时,它们想着这是信用很好、风险很低的ZF赞助公司的债券,自然是安心地购买,明知债券本身背后的次贷风险很高,却认为一旦出了问题,风险最为集中的“两房”公司自有ZF出面挽救,自己作为它们的“下家”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你可以说,资产证券化有引起经济危机的风险,有混乱无序竞争的可能。但未必一定引起某次危机。以上的分析表明,zf作为一个庞大的公共组织,更是很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扰动。其他类型的zf管制也有类似效果。zf的行为基于zz逻辑,有可能是一种政客个人的价值观,也有可能是民主制下的投机行为,后者让一部分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以为不付出成本就能获得收入,就有大房子。而市场是讲究客观环境下的收益成本的。很多基于“良好愿望”的管制,都是企图走点捷径,少付出代价,这个目的一定是无法真正实现的。甚至,各种大型的危机,就是因为管制造成的。
我觉得可以研究下,看市场无序竞争究竟会在多大范围内、多大程度上导致大型的危机。危机蔓延受制于什么因素。比如,市场越庞大、信息交流越多越容易导致严重危机,还是市场越分割、相互越闭塞越容易造成危机。我的直觉是,在一个大的市场中,不确定的随机的小扰动只可能以很小的概率对一个庞大市场产生大的波动。大规模的羊群效应在这个市场中不多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5 11:53:21
jdzz 发表于 2014-4-12 22:50
回顾了下几个月之前的这个评论,我认为你的一些逻辑不对。有些长,如果你有兴趣,希望可以再看一下。

...
感谢你这么长的评论,让我大为收益。

可能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只是说“极端的自由竞争市场导致经济危机”以及“适当的管制或者适当的垄断有利于经济稳定”。

我所说的完善的自由市场会形成普适的收入分布规律,自2000年以来就已经被很多实证研究的学者所证实,最著名的综述可见Yakovenko(2009),发表在国际上最顶尖的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至于极端竞争导致经济危机的模型,是我在2010年提出并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E,第二年(2011年)就被Kusmartsev(2011)用2008年美国的数据实证调查后所证实。值得注意的是,当时Kusmartsev发表论文时并不知道我早他一年的工作。

事实上,任何的模型的正确必须以现实数据是否符合作为评判的基本的标准,显然我所说的模型是做到的。

其实我只需要让你回答一个问题即可:

经济危机爆发前空前的经济繁荣状态,到底最有可能符合经济学理论中的哪一类市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绝对垄断(计划经济))?

高效的市场产生高收入,这是没有异议的。而现实市场只能是上面四种市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体,现在还找出一种超出这四种模式的新的市场模式。

那么请你回答?

对于经济危机来说,人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说出它的成因。比如自私,但是谁不自私呢?自私是自由市场的公理。比如,信息不对称,但是人类直觉的存在使得人类可以在不借助信息的情形下推断正确的结果。我甚至可以说美国一个小孩丢了一块钱所以造成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只要我编故事编的好。

说的更简单一点,谁都不是傻子,如果你是老板,你公司里做假账,你想方设法都会查出来,你不查是因为你觉得可以接受甚至可以得到其他方面的好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这也道出了自由市场的精髓“无形之手”。

任何的理论必须以现有的数据说话。你说的寻找一个预警经济危机的手段,当然是很好的想法,希望以后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