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民惭愧的2013与2014新战略
阳民
2013年即将过去,2014年即将到来,按照惯例,阳民每年要进行年终总结,而今年显得特别紧要。回想2013年的分分秒秒,阳民只有惭愧!
阳民本人本来想借助在北大的一年,发表1-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但却卡在了数学模型而进展缓慢;而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的包容性增长研究,留下了大量的“存货”在“库房”堆积成山。事实上,跟风的包容性增长研究虽然阳民也发表了一些文章,许多权威文摘也进行了转载,但是,阳民真正高水平的包容性增长的学术论文却因为漫长审稿而被长时间拖延,直至完全拖进了“库房”。
认真反思之后,阳民决定重新开始制度资本理论的研究,阳民发现,无论是包容性增长,还是回归式产业转移,都可以纳入制度资本理论的研究范畴;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无论是社会学还是法学,无论是营销学还是领导学等,都可以与制度资本理论研究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出新的理论。
为此,我们组建了阳民工作室,争分夺秒地开展研究。选题就是结合制度资本理论开展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因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访谈调查,收集数据资料,整理资料等等拿到了第一手数据。每次调研,我们基本上都是凌晨5点多就起床,因为天还没大亮车少进行长途跋涉到被调查地点,也就差不多8点的正常上班时间,不耽误我们的调查。阳民本人也基本上每天早上7点8点到阳民工作室,晚上9点10点回家,有时候甚至不回家直接睡在了阳民工作室。
但很惭愧的是,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阳民有一个基本理念,做课题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做课题只是给了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一些调查研究机会与收集数据的平台。很遗憾的是,今年暑假阳民工作室组织了一批学术论文,除了约稿之外,硬投的学术论文全部都没有成功,不仅如此,今年组织的一批学术论文投到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与中国管理学年会,都全军覆没。尽管众所周知,虽然能上这三个年会不见得文章就有多好,没上这三个年会文章就会真的很差,但相对而言,这三个年会还仍然是中国目前选稿较公平公正的好年会。这也基本上成了阳民每年高水平论文的检验基地。
阳民工作室的每一位都很努力,甚至有时还加班加点,有汗水也有泪水。虽然2013年学术论文全军覆没,但我相信,阳民工作室的那些欢声笑语一定留存永远,那份众志成城的感觉一定陪伴阳民的一生。但也许是我们的努力还不够,也许是我们的战略错误等,我们的成果最终没有被得到认可,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流。
鉴于中国学术界目前的糟糕状况,阳民决定改变我们的学术战略,从2014年开始决定启用跨学科研究、国际性合作、全球性发表,也就是说,从2014年起,我们决定走出去,加强成熟研究力量的垮学科研究,并与国外高水平学术机构进行合作,用国际学术规范、国际学术要求和国际学术水准撰写,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最低也要是SSCI,影响因子较高,排名至少在中上水平)。这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自己目标的重新设定,通过国际性高水平论文发表之后,再出口转内销!
2013年,也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年初的“反宪”逆流来袭,人们恐而不慌,北大、洪范、天则等组织了系列学术讨论进行了“护宪”。阳民本人都参加了全部的这些会议与论坛,也见缝插针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很惭愧的是,阳民一直没有组织系列学术论文对“反宪”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尤其是“七不讲”给中国大地笼罩了政治雾霾,与天气雾霾一起毒害着我们的人民,但阳民非常惭愧的是,阳民没有对此展开研究与讨论,而是带着“口罩”禁声了,对历史阳民很内疚。为此,当马云、柳传志高声呵斥人们要“在商言商”“莫谈国事”之时,一忍再忍的阳民终于忍不住站起来了,在天则发表了一个演讲,并将制度企业家引入制度资本理论研究之中,同时,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合作组建制度企业家学会,期望通过制度企业家学会推动制度企业家成长、扩展制度企业家平台、帮扶企业家制度经营、重构企业家制度资本、提升企业家制度领导力。
这几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阳民相信,经过2013年洗礼之后的中国不仅将大幅度降低天气雾霾更会大幅度地降低政治雾霾!
2013年12月31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