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0833 32
2008-01-16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630192>转载于《新语丝》<A href="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9/chengpeng2.txt" target=_blank>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9/chengpeng2.txt</A>,一声呐喊<BR><BR>  最近新语丝连续报道了南开大学本科生论文超人、学术明星张磊、易龙的典型,以及他们的导师南开教授程鹏因为培养这些“超人”而成为国家“教学名师”的“典型事迹”。张磊一个本科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发表了20多篇SCI“高水平”论文,这是一种典型的学术浮躁,是非正常的学术大跃进,是一种学风不正的表现,却被南开当作创新的典型大力宣传,他还获得了挑战杯,获得了各种奖学金。从这些不断发生的典型来看,文革的余毒还远没肃清,文革时期的浮夸风有卷土重来之势,学术浮躁之风有越刮越盛的趋势,而助长这种风气的恰恰是我们的高等学校与教育部。<BR><BR>  本科生发表大量的论文,这在国外肯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被允许的(这么多的论文注定是垃圾,我都懒得去查),也没有必要发表这么多的论文,哪一个正常的导师与真正的科学家会这样做?我们暂且不管这些文章是否涉及数据造假,即便是真实的数据也是一种严重的学术浮躁与腐败,是典型的追求论文数量、为论文而论文、并以此骗取各种名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一种有损于中国学术界声誉的荒唐做法,是把科学研究功利化、把研究成果片段化,化整为零、制造垃圾的典型学术不端行为。这种做法即损害了科学研究本身的严肃性,也同时损害了SCI论文的名誉,更损害中国学者的声誉。而助长这种风气的就是把这些“超人”作为正面典型大力宣传的他们所在学校的领导。更为荒唐的是,这种学术浮躁典型的制造者竟然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不知道教育部到底是在倡导哪种研究导向,是要把我们的广大教师引导到哪个方向?难道让全国的高校教师都成为垃圾论文的制造者?都去追逐浮躁和学术大跃进?难道大跃进给我们造成的损害还不够小?按照这种逻辑,我们也应该把“华南虎照片”的制造者周正龙同志评为“全国摄影名师”。<BR><BR>  我们的领导同志们,是应该认真反省反省了,不要让我们的高校在浮躁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否则的话我们的高等教育可真就要彻底垮掉了。我们也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教育、救救我们的孩子!不要再让错误的教育理念毒害我们的青年学子了。</DIV>
<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20:30:53编辑过]</FONT></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6 21:23:00
人家发得了,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0:39:00

是啊,为什么人家发得了?

凡是总有个原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0:43:00
要是在边远省份大学,这样的战绩早就是教授,博导了,呵呵,呜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1:40:00

楼主的帖子引人深思...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怀疑中,是否应该更多的反思我们的制度和体制,作为做“研究”的老师和学生是否应该需要有做学术的“孤独与寂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20:03:00

不作调查,就盲目批评。

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真的有水平呢?难道国外没有出现过天才,国内就不能出现吗?

照你这样的逻辑,这些学生即使有高水平论文也不能发,发了就浮躁了。

如果把文章找出来,认为水平不行,都是垃圾论文,那么批评还站得住脚,仅仅认为本科生论文发得多就是浮躁,实在是荒谬。

要批评,请给出依据。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人观点,代人发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