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佳绩
信息来源:团委 作者:何波 发布时间:2013-10-21
10月17日,第十三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苏州大学落下帷幕。经过紧张激烈的专家评审和现场问辩,我校选送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学校获大赛“优秀组织奖”,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挑战杯”发起高校资格。
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江苏省ZF共同主办,共有全国1700多所高校参赛,收到作品16000件。其中,入围决赛的高校有320所,作品近1400件。比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各等次奖约占获奖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
10月18日,校长张仁寿、副校长李金昌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凯旋归来的“挑战杯”参赛队伍举行了欢迎仪式。张仁寿向代表团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鼓励师生共同努力,努力创新新的佳绩。李金昌代表学校向作品指导教师和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欢迎仪式结束后,张仁寿、李金昌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还和参赛队伍及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我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的获奖作品
一等奖
《我国涉海司法实践新研究——基于国内首个“海洋之星”模拟审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法学院推报,参赛学生:翁卓群、沈霁园、姜思羽、张捷挺,指导教师:郑苏法);
二等奖
《寻求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新突破 ——基于杭州社区“和事佬”协会实践与发展的思考》(法学院推报,参赛学生:陈建、高聪、潘琼楠、吴天文、应洁琴、郑珠凤、钟朝柱,指导教师:叶肖华、马良);
《“二元融资结构”下区域性民间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基于浙江民营企业的案例分析》(金融学院推报,参赛学生:廖珍珍、麻飘飘、潘文韬、吴小慧、马馨馨、韩杰妮,指导教师:柯孔林、徐家杰)
《三方博弈视角下摊贩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以杭州市为例》(章乃器学院推报,参赛学生:李先琦、邓周慧、沈磊、陈培培、陈珊珊、余红健、郑锦浩、薛瑶,指导教师:赵英军、马良)
三等奖
《基于ARM Linux的加油站联网综合数据采集仪》(信电学院推报,参赛学生:王俊丽、应超杰、干梦迪、杨玲玲、刘泽斌、严思韵,指导教师:蒋晓宁、董黎刚)
《绿色农产品手机物联追溯与健康消费体验平台》(信息学院推报,参赛学生:鲍福光、王宗格、付娉、刘中军、戴俊彦、胡佳丽、柳源、沈颖,指导教师:琚春华、刘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