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中国经济思想史
必须反对国粹派的夸大性与民族虚无派虚无主义,特别是虚无主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思想史不屑一顾。
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不能搬用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方法,西方经济思想史主要研究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主要从商品、资本等范畴来研究,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主要研究封建经济思想史,中国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停滞在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社会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因此,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应该研究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但不能以之为中心,其中心应是土地及相关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主要以两种形式分割,一种是地租,地主利用地产直接向农业劳动者收取,一是赋役(赋税和徭役)。国家对土地私有者(自耕农与地主)征收,国家对对自耕农的赋役是对剩余劳动的直接剥削,对地主征收的赋役,则是地主所占有剩余劳动的分割。中国封建社会,没有欧洲中世纪那种工商业者的自治城市,中国的封建城市是封建统治者的强大堡垒。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基础,地租和赋役是封建社会中剩余劳动分割的两种主要形式。
对任何经济问题的探讨一般都与地产、地租、赋役联系,一切经济思想都或多或少地与此相关。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优良传统主要有批判的传统、改革的传统、富于理想的传统。
批判的传统就是敢于对一切阻碍社会经济进步的旧关系和旧思想进行批判的传统。如封建制确立期,对奴隶制残余思想的批判,西汉对豪民、权贵横暴行为的批判。改革的传统是对经济政治制度中过时事物进行变革。富有理想的传统就是提出各种乌托邦理想的传统。如农家的并耕而食,道家的小国寡民、儒家的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