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74 1
2008-02-15
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日前发表声明,宣布决定辞去北京奥运会的艺术顾问职务,原因是中国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去结束苏丹达尔富尔的暴力,良知令他无法再为北京奥运会工作。
实际上,这不是斯皮尔伯格第一次作此表态。早在去年7月,斯皮尔伯格已公开表示,除非中国在苏丹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否则他不会为北京奥运会担任顾问。此外,据称他在去年4月和11月还先后向中国官方发信陈情。因此,斯皮尔伯格的这一决定也不算突然。
在离北京奥运会举行不到6个月的时候,斯皮尔伯格“突然”拆台,对北京奥运会和中国来说是件尴尬的事情。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这是很不给面子、很伤感情的事。如果仅看奥运会的体育赛事举行,斯皮尔伯格的“拆台”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实质影响。问题是,北京奥运会并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还是一场展现中国形象的机会。中国希望借着这一国际盛事,展示中国的现代化与文明面貌,打造国际新形象。
因此,北京奥运会的成败,并不只是看奥运会各项比赛的流程是否办得顺利,更在于各国民众通过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是否对中国融入世界有着更多的认同。可以认为,北京奥运会有两个赛场,一个在体育比赛场馆中,另一个则在体育比赛之外。
中国屡次声明,不要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但从历史上看,二战时期的奥运会、冷战时期的奥运会、冷战之后的奥运会,总是多多少少带着一定的政治色彩。此次斯皮尔伯格的辞职,再一次显示了崛起的中国所举办的奥运会,将会受到何等的政治关照。可以认为,这是北京奥运会迄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类似的反对如果继续出现、蔓延并恶化,即使奥运会赛事圆满结束,也难以在国际上获得一次成功的奥运会的形象。
作为西方意识形态圈之外的最大国家举行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受到国际上各种力量的政治“关照”,这应该是意料中的事。各种对中国别有用心的社团、组织或国家和地区,都会利用这个“难得”的时机来与北京奥运会进行挂钩,以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世界舞台上的一盏聚光灯,任何问题在这盏灯之下都会被放大。对于此事件的严重性,中国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我们注意到,中国官方对斯皮尔伯格的决定并未做出及时反应,显示中国可能对此事缺乏准备。对于这一无法回避的挑战,中国应该采取合适的策略,化危为机,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国的想法和期望。在我们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有关方面重视,在应对中加以体现。
首先,中国政府和北京奥组委应该对此进行正面表态,分别对此事表示高度遗憾。同时,中国应该借此机会阐释北京奥运会的理念。在世界关注中国的时候,应该让更多的人清楚地听到中国人的想法。如果能以代表国家的新闻发言人来阐述此事,将会更有说服力。
其次,应该清楚地指出,斯皮尔伯格对中国的要求是不公平的。苏丹达尔富尔的人权问题,严格说来是苏丹的内政问题,虽然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对于普遍人权问题也有着道义责任,但要求中国担负超出国际政治与外交规则之外的责任,这是不公平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但责任承担是有限度的,也必须合乎国际惯例。
第三,中国的应对应该注意策略与分寸。如果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中国完全可以不理会别国的想法。但现在中国需要融入世界,展现开放、和平、发展以及对国际规则的认同,因此要把握好分寸,让全世界感受中国希望展现的形象。

斯皮尔伯格的辞职是一个象征,对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严峻的、也可能是最后的挑战,中国要借举办奥运树立新的国家形象,必须迎难而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2-16 10:58:00
以平常心看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