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14-3-9 19:05: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6:15:12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8 15:45:16
要做就做长线投资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8 15:47:03
加油,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8 08:50:36
银行业和保险业永不过时,因为金钱永不过时。
正因为银行不会过时,所以也不能引领潮流,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情愿花大力气购买银行股票。这样一来,你可以总是以较低价格买到银行股票,不用花许多钱,就能为银行的发展投资。
银行是借他人之财发家致富的,但资金的配置必须谨慎才行。不计后果地发放贷款是职业劣根性,但风险可以由老练的经营者降到最低;说是老练,不如说是不让利欲熏心。
慕斯股增长迅速但股价昂贵——但一旦利润消失,投资者对该股票又失去了兴趣,这种情况就足以致命。那么,戴维斯双杀就逆转了。
1974年,标准普尔400指数几个月前还以30倍市盈率出售,现在却跌到了7.5倍市盈率,交易的甜头仅仅是5%。巴菲特建议:“当其他人贪婪时,你应该恐惧。当其他人恐惧时,你应该贪婪。”
斯比尔从此购买低价的适度成长股。他认为,当那些备受冷落的公司股价上涨时,即使整个股市衰退,他们的表现也不会过于失望。既然你能走楼梯,为什么还要冒险撑杆跳呢?
一大出现问题,你就想知道谁是负责人。良好的资产负债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使他高枕无忧。
“金钱永不过时”,银行保险永不过时。一个管理完善的成功零售商在一个时代后即使尽最大努力,也会惨遭淘汰,然而要搞垮一家管理完善的银行却非易事。
斯比尔还购买自然资源公司的股票,并运用了他在纽约银行研究工业集团时逐渐开始重视的主题投资。20实际70年代中期明显的主体就是通货膨胀上升,这有利于石油,矿业,林产品和其他硬资产。斯比尔坚持购买自然资源股票,远离热门股,并选择适度成长股,偶尔也能来一记双杀,从而使风险基金在股市中始终保持顶尖选手地位。
他郑重声明绝不会投资于有债务问题的公司。
保险业,到了70年代,飙车,多管闲事的陪审团和欺诈性索赔使CEICO这家保险业收益最稳定的公司苦恼不已。美国人口史无前例的年轻化,路上挤满了十几岁的年轻司机,他们不顾后果地冒险驾驶,事故率上升,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更高于60年代,增加了修车和救治伤员的成本。
1974年到1975年,公司一直对新闻媒体以及戴维斯在内的董事会隐瞒存在的问题。直到董事会聘用的一名公司外审计员透露这一坏消息时,索赔额已经超过了公司资产。
CEICO在达到42美元的高价后,又下跌了90%,仅为4.8美元。
戴维斯作为最大的股东,如今却成了最大的输家。本&葛拉罕(巴菲特的老师之一)也好不了多少。他已是80岁高龄,如今,这辈子的大部分积蓄都卷入了这家衰落的公司。
巴菲特购买了GEICO公司,他问新执政官能够保持低成本运作,伯尔尼回答是的,他强调如果公司能生存下来,就一定能回到那传奇般的利润率。

1976年的股价很便宜,当时的廉价股很普遍。
戴维斯的金融生涯有3个阶段:学习,挣钱和回报。学习阶段持续到他40岁出头,挣钱阶段从40多岁持续到七八十岁。
股市崩溃对戴维斯来说是个令人兴奋的好时机。他一直认为熊市能让人发财。
当股市在“黑色星期一”收盘时,戴维斯亏了了1.25亿美元,但这个消息并没有使戴维斯动摇,他能容忍在股市上亏损1.25亿美元,因为他已经购买了一大堆廉价股。
事实上,投资于萧条产业才能挣大钱。
投资者要在这一行业中获利,就要购买保持低营运成本的公司的股票。这一只是巴菲特/戴维斯的做法,他们都寻求那些收益丰厚,管理良好且日常开支低的保险公司。比如CEICO和AIG,开通纳贤的领导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你在保险业会见到很多令人惊讶的事情”,巴菲特写道,“这个行业往往会将人们掌握或缺乏的管理才能夸大到一个不合理的程度。”第三代:
安德鲁8岁时就已经明白,与投资股票相比,储蓄存款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替代品。
克里斯10岁就已经明白了卓越经理人投资理论,当他发现格里&蔡是联合麦迪逊保险公司的总裁后,他就对该公司进行投资。
斯比尔回忆道:“我告诉他们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多么热爱这一行,即使在70年代的萧条时期也是如此。我深信选股这件事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干,我试图让它变得简单而有趣。有关于数学的部分——记账和计算程序,我认为他们以后可以学。我让他们干侦探工作,找出有关公司前景的蛛丝马迹。有时候,我去一些公司访问时会带上他们,就像我父亲当年带我去公司一样。”
听了MCI公司总裁做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案例后,托利在个人账户上购买了该公司的股票,并冠以家庭推荐股。
第三代从不讨论棒球,曲棍球或好莱坞,他们和第二代只谈论股票和政治。
《华尔街日报》重新点燃了安德鲁对金钱游戏的兴趣。
戴维斯仅仅以15W美元的原始资本,50年后变成了2.61亿。
一旦戴维斯购进优良公司的股票,其最佳决策就是按兵不动。他守着那些保险股度过了每日,每周,每月的循环波动,他经历了温和的熊市,动荡的熊市,崩溃和回落,也见证了众多分析师的高预测与地预测,技术性卖出讯号以及股市变动的显著信号,但始终稳坐钓鱼台。只要他坚信公司的领导能力和持续盈利的能力,他就按兵不动。
该投资组合的关键之处在于:少数几个大赢家在戴维斯一生的投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赢家

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升值。任何缺乏经验的投资新手比起久经沙场的投资老手都有一个内在的优势:时间。
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希望自己的投资组合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因而把数十亿资产投入了共同基金。他们狂热的购买行为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股票的最佳年度。
富国银行和花旗银行陷入严重违纪,股价一路下挫。
而富国银行总裁卡尔&雷查德正是那类能够促使戴维斯作出最佳投资决策的领袖人物。雷查德告诉斯比尔:“我自己在这家银行有5000万美元,因此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斯比尔略带不安地购买了富国银行的股票。他不希望被一些令人不快的意外搞得措手不及。因此他严密注视银行的最新发展情况,“晚上我会因为担心一些细节问题而惊醒,第二天,我会打电话去核查。半年里我跟他们谈了至少有20次。渐渐地,我越来越相信他们已经控制了不利局面。”
《英雄所见略同》:巴菲特也买了富国银行的股票。
当时华尔街大部分著名悲观主义评论家都相当不看好富国银行。
斯比尔也买了花旗的股票。10年后,斯比尔在花旗银行的投资翻了20倍。
新的花旗集团由桑迪&韦尔管理,韦尔又是一个例子,证明了卓越的领袖能带动公司发展到一个任何计算器都无法衡量的水平。韦尔的任务是“收购,增长和削减成本”,他完成了这三项任务,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使花旗集团的收益每5年翻一番。
克里斯上台时,在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开始为退休存钱,使金融服务业从中受益,就像二战后他们的父母大量购买保单而使保险公司受益一样。
戴维斯用了42年的时间赚到了第一个4亿美元,而斯比尔在4年后帮他赚到了又一个5亿美元。
牛市末期,很多公司都编造账目以满足华尔街的期望。
对于戴维斯来说,买进一支股票就是一辈子的事。
不买高价成长股!
戴维斯,彼得&林奇和巴菲特通常不买技术股。技术行业不可预测。
对付熊市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购买那些资产负债表良好,债务少,有实际收益并由能力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公司。这些公司能挺过经济萧条期,最终占据更大优势,而拙劣的对手则被迫削减资产或倒闭。
价值型投资者并不关注可能成功的公司,而是投资于已经成功的公司。
戴维斯持有保险股票40年。

戴维斯家族基本原则:
1.不买廉价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预测好时机何时到来,这也正是他们一贯所做的。公司业绩可能会恢复,单着仅仅是个假设。即使能够恢复业绩,花费的时间也常常会超出任何人的预期,只有受虐狂才会喜欢这类投资。
2.不买高价股。
任何公司的高股价都没有吸引力。
热门股经常外强中干。
很容易遭到戴维斯双杀。
3.购买适度成长型公司价格适中的股票。选择那些收益增长速度高于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资。
保险和金融业容易被低估。
4.耐心等待直到股价回复合理。
如果斯比尔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价过高时,他会耐心等待时机,直到股价回落。偶尔出现的熊市也成了谨慎的投资者们的最佳伙伴。就像戴维斯过去常说的:“熊市能使投资者发大财,但他们在那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时候,一个行业会出现自己的熊市。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熊市,只要负面新闻使股价下跌。此时正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前提是公司的负面新闻只是暂时的,并不会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
“当你购买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价格下跌的股票,你会有一定风险,因为投资者的期望值比较低。”
当市盈率过高时,克里斯被迫等待股价下跌。
5.顺流而动
只要斯比尔能找到股价合理,有实际收益并实现全球化经营的高科技公司,他就会急切地购入。
6.主题投资。斯比尔会寻找主题,比如70年代的通货膨胀。
到了80年代,通胀下行,斯比尔削减了硬资产,转而购买金融资产,利率下降使金融业从中受益。
90年代,主题是:婴儿潮人口老龄化。随着美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代人逐渐老龄化,药品公司,保健业和疗养院成了受益人。药品股票出现过一次大幅度上涨后,斯比尔开始等待下一次股价下降的来临。

7.让绩优股一统天下。
戴维斯家族购买股票后一般不会抛售。斯比尔说,“我们以长期可以接受的低价购买股票,最终,希望股票能以合理价格蘒出售,而一旦达到合理价格,只要收益能持续增长,我们就会长期持有该股票。我们愿意以合理价格购买股票,但最终还是希望这是一支成长股。”
“我会安安心心守着一支股票度过两三个萧条期或者说市场周期,那样的话,我就能了解公司是如何应对经济萧条期和繁荣期的。”
8.信赖卓越管理。戴维斯的投资依赖于美国国际几天的汉克&格林伯格之类卓越的经理人。同样,斯比尔也信赖因特尔的安迪&格罗夫和太阳美国公司的艾利&布罗德。如果一位优秀的领导人离开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别处,那么斯比尔也会相应地把资金投入该新公司,因为他信赖该经理人的才能。
“任何一家公司要获得成功,优秀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华尔街公认的真理,但是一般的分析报告总是忽略这一点”,克里斯说,“分析师总是喜欢讨论最新的数据,但是对我们而言,如果公司领导人没有事先经过评定的话,我们绝不会购买任何股票。”
9.忘记过去
华尔街的风风雨雨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历史不会完全重演。
10坚持到底。“股票在1年,3年或者甚至5年内都会有一定风险,但10年到15年就不同了。”克里斯说,“我父亲进入股市时正逢股市巅峰期,但20年后,当初糟糕的表现已经无关紧要了。在致股东的信中,我们一再重申:我们在跑马拉松。”
戴维斯检测表:
1997年,斯比尔写到,他的基金所选择的每一家公司都具备如下大部分特征:
1.一流的管理,诚实守信的良好记录。
2.开展创新研究,利用技术充分发挥优势。
3.国内外运作均表现良好。国外市场使呈饱和状态的美国公司有了新的机会实现快速发展。一些华尔街分析家声称可口可乐公司的鼎盛时期早早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结束,但可口可乐公司却走向海外,使他们的言论不攻自破。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美国国际集团,麦当劳。
4.所售产品或服务永不过时。
5.公司内部人士拥有大量股份,并对公司的成功举足轻重。
6.股东资本回报率高,公司经理人致力于回报投资者。
7.保持最低开支,从而使公司成为低成本制造商。

8.公司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或上升地位。
9.公司善于收购竞争对手,并能增加盈利。
10.公司资产负债表良好。
戴维斯家族依赖于戴维斯双杀来提高回报率,而不是下注与高风险的投机股。
如果投资能以美奶奶10%的速度增长,那么就会得到丰厚的收益,而如果能以每年15%或者更快的速度增长,将有巨额回报。哪怕近期出现亏损也会显得微不足道。耐心,深思熟虑以及三个时代的考研构成了戴维斯王朝成功投资的秘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8 09:14:26
在追求“量价齐升”A股市场,“戴维斯双杀”是个时髦概念。但是昨天下载《戴维斯王朝》的资料,一不小心囫囵吞枣泛览读完,以为“戴维斯双杀”远远不是戴维斯的精髓所在,而是常识、独立思考、坚持的朴素组合。 与传统投资大师不同,戴维斯不是一个由始至终的投资人,1909年出生,1930年世纪股灾轰轰烈烈之时,从普林斯顿大学的与投资风马牛不相及的国际政治系毕业。1933年历史低点,戴维斯短暂进入股票市场,在姐夫的投资公司帮忙。停留4年之后,1937年辞职做自由作家,出书《面向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被总统候选人杜威相中,聘为经济顾问,并在1944年官拜纽约州保险司副司长。直到1947年年方38岁之时,才辞掉官职完全踏进股票市场,后来,1969年戴维斯又回到官场,客串一回美国驻瑞士大使,直到1975年回到美国。 先说常识,或许应了那句,距离产生美,戴维斯身在局外,反而靠常识,完成了最好的资产配置,即在1940年代美国经济紧缩、债券广受欢迎、股票惨遭唾弃之时,进行大手笔的股票配置。原因在于,戴维斯作为政府官员在各地经济调查过程中,发现20世纪30年代居民用电增加一倍,而对于经济前景,草根事实和大众认识有根本的差异,普通大众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发明了”,而戴维斯浏览了最新发明的空调、尼龙、电视机、传真广播、泡沫海绵、新塑料和纤维制品之后,自问,“如何解释美国专利局收到的源源不断的申请”。打开后视镜不难发现,制造创新正在驱动美国超级工业周期,戴维斯依靠常识,春江水暖鸭先知。 再说独立思考。戴维斯很幸运1944年官拜纽约州保险司副司长,与格雷厄姆、巴菲特殊途同归发现保险公司的内在价值。虽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嫌疑,但是戴维斯当时看到保险公司恰似1999年的苹果公司,可都是摇摇欲坠惨淡经营,一方面类似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大火的巨灾,让一批保险公司出局,另一方面铁路、纺织、钢铁等行业的竞争倒闭潮,又牵连一批保险公司。如同红军经过长征,表面看似穷困潦倒,实际将为剩者为王。美国经济潜力尚且被大众看空,废墟之中的保险业,就更加被放在垃圾场的位置,戴维斯不仅买股票,还广泛布局保险股,绝对是垃圾场的顶级拾荒者。 金子发光也要时间,戴维斯对于保险股,几乎用尽一生去坚持。其中甚至不乏物级而反的情况,最甚莫如GEICO,现在GEICO几乎与巴菲特画上等号,1976年之前戴维斯却是GEICO最大股东,并担任GEICO的董事。但是,经营层面的风险戴维斯并没有顾及,时任首席执行官Ralph Peck偏离主线,将客户群从保守政府雇员扩大到广泛普通大众,风险接踵而来,利润扶摇直下,股价下跌90%,资本金也告急,戴维斯与巴菲特就GEICO是否融资问题上PK失败后,一气之下清仓GEICO。当然,如同GEICO至此成为巴菲特的永动机一样,其他保险股同样否极泰来,在保险股的投资逻辑照旧情况下,时间朋友帮助戴维斯输了战役赢了战争。 戴维斯去世之时,财产没有子女均分,而是全部放入戴维斯公司旗下各个基金,这一点至今坚持,戴维斯公司旗舰基金Davis New York Venture Fund市值200亿美元,其他基金总计10亿美元水平,而戴维斯家族、公司工作人员持有约20亿美元。除了投资技巧,与客户同在,或是保佑戴维斯之灯息息不眠的火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8 09:22:57

戴维斯家族:只买低价适度成长股



转载▼
    ——三读《戴维斯王朝》
    戴维斯家族既不会投资于廉价股,也不会投资于高价股。不投资廉价股是因为大部分廉价股只值这个钱,而且它们就是普通公司所发行的,即使它们能够恢复业绩,花费的时间也常常超出任何人的预期,因此,小斯尔必认为,只有受虐待狂才会喜欢这类投资。而不投资高价股是因为戴维斯家族不肯为收益多花钱,除非其股价相对于其收益而言比较合理。
    戴维斯家族第三代传人克里斯假设有一只叫“GOGO”的投机性股票,投资者以30倍的市盈率购买它,4年内,GOGO的收益以年均30%的高速增长。然而到了第5年,GOGO的收益仅仅增长了15%——当然对大部分公司而言,15%的增长已经很不错了——但是,GOGO的投资者却希望增长更多。现在他们不大愿意购买GOGO,而且仅以当年价格的一半——15倍市盈率购买,这样就导致股价出现50%的调整。一旦GOGO价格下跌了50%,投资者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无情的数学公式:价格下跌50%,那么它要回到收支平衡点的话,就必须上涨100%。而当账面收益消失时,任何早早购买GOGO, 并度过其短暂辉煌时期的投资者仅仅得到了6%的年回报——刚好抵消其风险。
    列表显示投资于GOGO类股票的低效性。假设5年前投资30美元的股东们,5年后却只有38美元的资产和微薄的投资回报:
    一只收益增长速度为30%的成长股在5年后收益降为15%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每股收益   0.75    1.00    1.30     1.69    2.10    2.52
    市盈率     30      30      30       30      15
    价格               30                               38
    结果:股价从30美元升至38美元
    绩效:6.7%的年投资回报率
    因此,戴维斯家族只购买适度成长型公司价格适中的股票。小斯尔必认为,选择那些收益增长速度高于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资,这种想法与彼得霠奇高度一致。小斯尔必要寻找的是像“SOSO”这样假设的公司。SOSO的收益率并不引人注目,只有区区的13%,其股票仅以10倍市盈率出售。但是SOSO如果在今后5年内仍能保持预期收益,并使投资者以15倍市盈率购买股票,那么耐心的投资者就能得到20%的年回报率,而如果投资于GOGO,年回报率仅为6%。有一种被戴维斯家族称之为“秘密成长股”的,它们就具有SOSO那样的特质,如美国国际集团,这种股票价格合理、收益丰厚,两者结合让戴维斯家族无法抗拒,并且由于它只是一家单调沉闷的保险公司,从没有出现过理性或非理性的购股热潮,其股票长期低估使股价下降的风险减到最低,这种的股票就会进入戴维斯家族的视野。
    列表显示投资于SOSO类股票的高效性。因为华尔街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投资者可以10倍市盈率买进,到第6年时公司期望值上升,投资者开始增加赌注,以13倍市盈率买进。如今,5年前投资10美元的股东们拥有21美元的资产,戴维斯的“一击双杀”使他们的财富翻了一番:
    一只收益增长速度为13%的成长股以10倍市盈率出售,5年后以13倍市盈率出售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每股收益   0.88    1.00    1.13     1.28    1.44    1.44
    市盈率     10      10      10       10      10      13
    价格               10                               21
    结果:股价从10美元升至21美元
    绩效:20%的年投资回报率                                          (数据均来源《戴维斯王朝》)
    从前,购买高价的高速成长股曾让小斯尔必差一点破产;现在,购买低价的适度成长股却让小斯尔必以及克里斯积聚了巨额财富,两代人都依赖戴维斯双杀来提高回报率,都不再下注于高风险的高速成长股。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深切认识到,如果投资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那么就会得到丰厚的收益;而如果能以15%或更快的速度增长,将会有巨额的回报,那么哪怕近期出现亏损也微不足道。并且,更重要的是,当那些备受冷落的SOSO公司股价上涨时,即使在整个股市衰退期中,它们的表现也不会令人失望。
    无独有偶。加拿大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斯蒂芬加利斯洛夫斯基在他的一本《投资丛林》中也提到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加利斯洛夫斯基曾经买过三只股票,其中最赚钱的是雅培,在雅培很少大起大落的时候,它的收益每年以10%的速度逐渐增长。由于雅培这样的收益状况,很少有引人注目的动向。但就是这样一只股票,50年来,其股利几乎年年上涨。当初加利斯洛夫斯基投资的2000美元不包括股利在内,到今天已经成长到大约100万美元!所以,加利斯洛夫斯基说,如果我发现有12%的长期年收益的公司可让我购买,我会很高兴。这是个“复合增长率”的策略。显然,这个比率越高,翻番的速度就越快。
    因此,看起来能找到5年5倍或10年10倍股,固然很好,但是找不到也不必烦恼。还是小斯尔必说得好,既然你能走楼梯,为什么还要冒险撑杆跳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8 09:35:07
《戴维斯王朝》读书笔记

1.在保险领域和后来的银行业领域,戴维斯和他的儿子购买了慢速增长行业中股价不高但发展良好的企业股票,所用投入远低于去购买那些最火爆的高科技行业中的优质企业,这些高科技行业往往竞争异常激烈,并面临投资不成反成“失资”的危险。

2.1928-1930年,戴维斯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他专心研读国际政治,对股市漠不关心。

1930-1931,戴维斯 获哥伦比大大学硕士学位。

戴维斯不论市场景气或低迷,节奏或快或慢,看好或看跌,他都抓住保险股票不放。美国保险股价过高,就购买日本保险股。1994年临终时,他已将初始资本扩大了1.8万倍。

戴维斯热衷持股于精心挑选的公司(他称作“滚利机器”),深信拥有滚利机器会获得意料不到的回报,反对不必要的开支。

斯比尔购买“成长中,低股价”的公司股票。

他们的投资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投资:不是五年十年,而是终身永久。

即使是迅速增长,有这广阔前景的行业也不能保证自始至终地回报其经济资助者。

股票走势根本不受报纸评论或惊人头条的影响。股价暴跌是因走投无路,却又能绝处逢生。

全体意见一致是个危险的信号!

二战后,戴维斯在杜威的政治机器中扮演小小螺丝钉,也是纽约州保险司坦率直言的公务员。

道琼斯指数公司平均支付的股息率,是山姆大叔债券利

率的两倍。除此之外,几乎在市场的每个领域,股息收益都远远超过债券收益,并且作为股东还可以有机会分享资本收益。

即使如此,大家还是不买账。

“戴维斯双杀”:公司收益提高,股票首次上涨;接着,投资者给收益贴上高价标签,股票会再次上涨。

一旦确定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他就把注意力转移至使资产复利的投资组合上!

华尔街每日,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起伏波动都不会改变戴维斯的决策,他在士气低落的股市中牢牢地抓住股票,心理明白是市场对自己投资组合的真正价值判断不公。即使面对熊市,他也能傲视群“熊”。

戴维斯双杀:保险行业总体收益翻了4番,热切的投资者要多花上3倍的价格才能买到这些股票。

新股狂潮往往是股市危机来临前的最后一幕。

戴维斯寻找那些富有冒险精神而又低成本运营的复利机器。

戴维斯开始投资时周围环境大为有利:普通股票以6倍收益售出,股息为8%到10%,利率很低,国债利息不到3%;斯比尔投资时环境不利,股票以20倍至25倍收益售出,股息为3%到4%;国债利息为5%到6%。牛市

已是风烛残年。

斯比尔学会的:别做债券持有人,债券持有人就是出借人。作股东,股东是所有者,拥有一家成功公司之股票远比其债权回报丰厚。

你的投资策略越是精明,你的资金扩张得越快。

到每个公司的领地之前,戴维斯都要留心一下主管人员停车场的空地,以证明领导层是在努力改善高尔夫球技还是努力增加股东们的投资回报。

股市下跌是好事!下跌的股市能让你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好公司的更多股票。如果胸有成竹,你就能从中赚取大量钱财。只是很久以后才能体会到罢了。

“我看见自己将参加一个接一个的正式晚宴。基本上会被困在一张公共关系网中,看似荣耀,却左右逢源。我感觉自己宁可看100张财务报表,向100位首席执行官提问题,也不愿为了公事主持一个鸡尾酒会,招待100个客户。”

斯比尔亲眼目睹了购买高价成长股的后果,也终于了解到公司经营者一般都会尽量地报喜不报忧。

戴维斯对铝,橡胶,汽车或混凝土公司丝毫不感兴趣。诸如此类的生产商都需要造价很高的厂房,修理和不断革新会让他们的现金所剩入几。他们会在经济萧条期赔钱,因此股票收益也不牢靠。他们总要引进新工序或新发明,这会使他们面临破产危机。纵观整个生产制造业的历史,没有几个公司能够长寿,只有那些不断革新改造的公司才能不被淘汰。

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度过了他们的200岁生日,而销售的产品基本上没变,还是开国者活着时候的那些。他们把客户的钱用于投资,从中渔利;而生产商永远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银行业和保险业永不过时,因为金钱永不过时。

正因为银行不会过时,所以也不能引领潮流,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情愿花大力气购买银行股票。这样一来,你可以总是以较低价格买到银行股票,不用花许多钱,就能为银行的发展投资。

银行是借他人之财发家致富的,但资金的配置必须谨慎才行。不计后果地发放贷款是职业劣根性,但风险可以由老练的经营者降到最低;说是老练,不如说是不让利欲熏心。

慕斯股增长迅速但股价昂贵——但一旦利润消失,投资者对该股票又失去了兴趣,这种情况就足以致命。那么,戴维斯双杀就逆转了。

1974年,标准普尔400指数几个月前还以30倍市盈率出售,现在却跌到了7.5倍市盈率,交易的甜头仅仅是5%。巴菲特建议:“当其他人贪婪时,你应该恐惧。当其他人恐惧时,你应该贪婪。”

斯比尔从此购买低价的适度成长股。他认为,当那些备受冷落的公司股价上涨时,即使整个股市衰退,他们的表现也不会过于失望。既然你能走楼梯,为什么还要冒险撑杆跳呢?

一大出现问题,你就想知道谁是负责人。良好的资产负债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使他高枕无忧。

“金钱永不过时”,银行保险永不过时。一个管理完善的成功零售商在一个时代后即使尽最大努力,也会惨遭淘汰,然而要搞垮一家管理完善的银行却非易事。

斯比尔还购买自然资源公司的股票,并运用了他在纽约银行研究工业集团时逐渐开始重视的主题投资。20实际70年代中期明显的主体就是通货膨胀上升,这有利于石油,矿业,林产品和其他硬资产。斯比尔坚持购买自然资源股票,远离热门股,并选择适度成长股,偶尔也能来一记双杀,从而使风险基金在股市中始终保持顶尖选手地位。

他郑重声明绝不会投资于有债务问题的公司。

保险业,到了70年代,飙车,多管闲事的陪审团和欺诈性索赔使CEICO这家保险业收益最稳定的公司苦恼不已。美国人口史无前例的年轻化,路上挤满了十几岁的年轻司机,他们不顾后果地冒险驾驶,事故率上升,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更高于60年代,增加了修车和救治伤员的成本。

1974年到1975年,公司一直对新闻媒体以及戴维斯在内的董事会隐瞒存在的问题。直到董事会聘用的一名公司外审计员透露这一坏消息时,索赔额已经超过了公司资产。

CEICO在达到42美元的高价后,又下跌了90%,仅为4.8美元。

戴维斯作为最大的股东,如今却成了最大的输家。本&葛拉罕(巴菲特的老师之一)也好不了多少。他已是80岁高龄,如今,这辈子的大部分积蓄都卷入了这家衰落的公司。

巴菲特购买了GEICO公司,他问新执政官能够保持低成本运作,伯尔尼回答是的,他强调如果公司能生存下来,就一定能回到那传奇般的利润率。

1976年的股价很便宜,当时的廉价股很普遍。

戴维斯的金融生涯有3个阶段:学习,挣钱和回报。学习阶段持续到他40岁出头,挣钱阶段从40多岁持续到七八十岁。

股市崩溃对戴维斯来说是个令人兴奋的好时机。他一直认为熊市能让人发财。

当股市在“黑色星期一”收盘时,戴维斯亏了了1.25亿美元,但这个消息并没有使戴维斯动摇,他能容忍在股市上亏损1.25亿美元,因为他已经购买了一大堆廉价股。

事实上,投资于萧条产业才能挣大钱。

投资者要在这一行业中获利,就要购买保持低营运成本的公司的股票。这一只是巴菲特/戴维斯的做法,他们都寻求那些收益丰厚,管理良好且日常开支低的保险公司。比如CEICO和AIG,开通纳贤的领导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你在保险业会见到很多令人惊讶的事情”,巴菲特写道,“这个行业往往会将人们掌握或缺乏的管理才能夸大到一个不合理的程度。”

第三代:

安德鲁8岁时就已经明白,与投资股票相比,储蓄存款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替代品。

克里斯10岁就已经明白了卓越经理人投资理论,当他发现格里&蔡是联合麦迪逊保险公司的总裁后,他就对该公司进行投资。

斯比尔回忆道:“我告诉他们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多么热爱这一行,即使在70年代的萧条时期也是如此。我深信选股这件事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干,我试图让它变得简单而有趣。有关于数学的部分——记账和计算程序,我认为他们以后可以学。我让他们干侦探工作,找出有关公司前景的蛛丝马迹。有时候,我去一些公司访问时会带上他们,就像我父亲当年带我去公司一样。”

听了MCI公司总裁做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案例后,托利在个人账户上购买了该公司的股票,并冠以家庭推荐股。

第三代从不讨论棒球,曲棍球或好莱坞,他们和第二代只谈论股票和政治。

《华尔街日报》重新点燃了安德鲁对金钱游戏的兴趣。

戴维斯仅仅以15W美元的原始资本,50年后变成了2.61亿。

一旦戴维斯购进优良公司的股票,其最佳决策就是按兵不动。他守着那些保险股度过了每日,每周,每月的循环波动,他经历了温和的熊市,动荡的熊市,崩溃和回落,也见证了众多分析师的高预测与地预测,技术性卖出讯号以及股市变动的显著信号,但始终稳坐钓鱼台。只要他坚信公司的领导能力和持续盈利的能力,他就按兵不动。

该投资组合的关键之处在于:少数几个大赢家在戴维斯一生的投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赢家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升值。任何缺乏经验的投资新手比起久经沙场的投资老手都有一个内在的优势:时间。

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希望自己的投资组合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因而把数十亿资产投入了共同基金。他们狂热的购买行为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股票的最佳年度。

富国银行和花旗银行陷入严重违纪,股价一路下挫。

而富国银行总裁卡尔&雷查德正是那类能够促使戴维斯作出最佳投资决策的领袖人物。雷查德告诉斯比尔:“我自己在这家银行有5000万美元,因此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斯比尔略带不安地购买了富国银行的股票。他不希望被一些令人不快的意外搞得措手不及。因此他严密注视银行的最新发展情况,“晚上我会因为担心一些细节问题而惊醒,第二天,我会打电话去核查。半年里我跟他们谈了至少有20次。渐渐地,我越来越相信他们已经控制了不利局面。”

《英雄所见略同》:巴菲特也买了富国银行的股票。

当时华尔街大部分著名悲观主义评论家都相当不看好富国银行。

斯比尔也买了花旗的股票。10年后,斯比尔在花旗银行的投资翻了20倍。

新的花旗集团由桑迪&韦尔管理,韦尔又是一个例子,证明了卓越的领袖能带动公司发展到一个任何计算器都无法衡量的水平。韦尔的任务是“收购,增长和削减成本”,他完成了这三项任务,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使花旗集团的收益每5年翻一番。

克里斯上台时,在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开始为退休存钱,使金融服务业从中受益,就像二战后他们的父母大量购买保单而使保险公司受益一样。

戴维斯用了42年的时间赚到了第一个4亿美元,而斯比尔在4年后帮他赚到了又一个5亿美元。

牛市末期,很多公司都编造账目以满足华尔街的期望。

对于戴维斯来说,买进一支股票就是一辈子的事。

不买高价成长股!

戴维斯,彼得&林奇和巴菲特通常不买技术股。技术行业不可预测。

对付熊市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购买那些资产负债表良好,债务少,有实际收益并由能力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公司。这些公司能挺过经济萧条期,最终占据更大优势,而拙劣的对手则被迫削减资产或倒闭。

价值型投资者并不关注可能成功的公司,而是投资于已经成功的公司。

戴维斯持有保险股票40年。

戴维斯家族基本原则:

1.不买廉价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预测好时机何时到来,这也正是他们一贯所做的。公司业绩可能会恢复,单着仅仅是个假设。即使能够恢复业绩,花费的时间也常常会超出任何人的预期,只有受虐狂才会喜欢这类投资。

2.不买高价股。

任何公司的高股价都没有吸引力。

热门股经常外强中干。

很容易遭到戴维斯双杀。

3.购买适度成长型公司价格适中的股票。选择那些收益增长速度高于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资。

保险和金融业容易被低估。

4.耐心等待直到股价回复合理。

如果斯比尔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价过高时,他会耐心等待时机,直到股价回落。偶尔出现的熊市也成了谨慎的投资者们的最佳伙伴。就像戴维斯过去常说的:“熊市能使投资者发大财,但他们在那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时候,一个行业会出现自己的熊市。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熊市,只要负面新闻使股价下跌。此时正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前提是公司的负面新闻只是暂时的,并不会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

“当你购买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价格下跌的股票,你会有一定风险,因为投资者的期望值比较低。”

当市盈率过高时,克里斯被迫等待股价下跌。

5.顺流而动

只要斯比尔能找到股价合理,有实际收益并实现全球化经营的高科技公司,他就会急切地购入。

6.主题投资。斯比尔会寻找主题,比如70年代的通货膨胀。

到了80年代,通胀下行,斯比尔削减了硬资产,转而购买金融资产,利率下降使金融业从中受益。

90年代,主题是:婴儿潮人口老龄化。随着美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代人逐渐老龄化,药品公司,保健业和疗养院成了受益人。药品股票出现过一次大幅度上涨后,斯比尔开始等待下一次股价下降的来临。

7.让绩优股一统天下。

戴维斯家族购买股票后一般不会抛售。斯比尔说,“我们以长期可以接受的低价购买股票,最终,希望股票能以‘合理价格’出出售,而一旦达到合理价格,只要收益能持续增长,我们就会长期持有该股票。我们愿意以合理价格购买股票,但最终还是希望这是一支成长股。”

“我会安安心心守着一支股票度过两三个萧条期或者说市场周期,那样的话,我就能了解公司是如何应对经济萧条期和繁荣期的。”

8.信赖卓越管理。戴维斯的投资依赖于美国国际几天的汉克&格林伯格之类卓越的经理人。同样,斯比尔也信赖因特尔的安迪&格罗夫和太阳美国公司的艾利&布罗德。如果一位优秀的领导人离开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别处,那么斯比尔也会相应地把资金投入该新公司,因为他信赖该经理人的才能。

“任何一家公司要获得成功,优秀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华尔街公认的真理,但是一般的分析报告总是忽略这一点”,克里斯说,“分析师总是喜欢讨论最新的数据,但是对我们而言,如果公司领导人没有事先经过评定的话,我们绝不会购买任何股票。”

9.忘记过去

华尔街的风风雨雨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历史不会完全重演。

10坚持到底。“股票在1年,3年或者甚至5年内都会有一定风险,但10年到15年就不同了。”克里斯说,“我父亲进入股市时正逢股市巅峰期,但20年后,当初糟糕的表现已经无关紧要了。在致股东的信中,我们一再重申:我们在跑马拉松。”

戴维斯检测表:

1997年,斯比尔写到,他的基金所选择的每一家公司都具备如下大部分特征:

1.一流的管理,诚实守信的良好记录。

2.开展创新研究,利用技术充分发挥优势。

3.国内外运作均表现良好。国外市场使呈饱和状态的美国公司有了新的机会实现快速发展。一些华尔街分析家声称可口可乐公司的鼎盛时期早早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结束,但可口可乐公司却走向海外,使他们的言论不攻自破。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美国国际集团,麦当劳。

4.所售产品或服务永不过时。

5.公司内部人士拥有大量股份,并对公司的成功举足轻重。

6.股东资本回报率高,公司经理人致力于回报投资者。

7.保持最低开支,从而使公司成为低成本制造商。

8.公司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或上升地位。

9.公司善于收购竞争对手,并能增加盈利。

10.公司资产负债表良好。

戴维斯家族依赖于戴维斯双杀来提高回报率,而不是下注与高风险的投机股。

如果投资能以美奶奶10%的速度增长,那么就会得到丰厚的收益,而如果能以每年15%或者更快的速度增长,将有巨额回报。哪怕近期出现亏损也会显得微不足道。耐心,深思熟虑以及三个时代的考研构成了戴维斯王朝成功投资的秘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25 23:24:46

可以找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 18:23:3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5 09:14:51
感谢楼主慷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