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认为这次长时间的物价上涨一定要协调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能因为调控就将经济压下去,但又要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但是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由于供给领域的结构性改革要强硬的做下去,要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总体来说是经济过热。从掌握的信息来看,什么是经济过热?当做完关于当前物价水平的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今年的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涨到了近年来的较高水平。首先引发这个探讨的是今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笔者所在的团队首先搜集资料,要查明今年的CPI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农产品(粮、油及其相关品)价格如何?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如何?石油冲击的影响大么?货币发行的量有明显变动吗?在贸易问题上,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表现如何?资本项目中的FDI与ODI有何变动?
在课下讨论的时候,我们组的八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中国现今的通货膨胀现象成因与机理作了探讨。关于通货膨胀,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我们不仅要讨论西方经济学通货膨胀理论的适用性,我们还要探讨现阶段中各国所面临的通货膨胀中蕴含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我们不仅从现实个因素出发,还要在历史中寻找借鉴因素,并立足于此预测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整体上保持了平稳高速增长,但这期间也伴随着经济的波动,并且有些年份物价上涨也十分惊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比现在于当初的经济环境、政策因素呢?这时问题一。
其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全球化通货紧缩效应下,中国就开始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陷阱,在于央行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从近年的货币执行报告中看出这种趋势,M0的增加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效应在2004年就已经爆发过一次,然而今年这一次是在央行半年前就采取紧缩银根的状况下发生的,是不是一种翘首效应呢?另外,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也是重要方面。
其三,中国商品市场的物价上涨,有两大推动因素,石油价格上涨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这两大产业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石油本身作为一种重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石油价格上涨首先推动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价格上涨。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价格的上涨也对于许多工业品价格造成冲击,比如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费用价格上涨造成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而房地产行业有自然不用说,由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的作用,它对于启动投资也具有乘数效应,导致经济过热是必然。在所有商品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为最高,居民消费品一篮子商品中,食品占到33.6%。这当然成为CPI上升的主要表现。
其四,中国外汇市场持续大幅出超,贸易盈余的扩大,再加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形成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盈余的局面,中国政府采取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又在目前不能对贸易盈余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缓解,使得货币基继续扩大。持续扩大的人民币需求加剧了物价上涨。
其五,金融市场的影响,2006年中国股市开始由熊市转入牛市,吸引了大批的资金进入,导致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而且这个状况还在持续中。另外,基金市场也异常火爆。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发行的一批远期国债到期,现金支付之后有公开市场购买的效果,具有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效果。
其六,由于垄断集团的存在,导致部分商品存在一定的价格控制。在国际粮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情有可原,但实际情况是,某些商品价格上涨真正获益的不是散户,而是合作化农业组织利用市场势力取得要加权,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事实上,产品供应商也有可能利用垄断销售渠道达到投机的目的。这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即是一例。
其七,此轮通货膨胀有没有局部失衡的因素呢?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通货膨胀情况有何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