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发此经验贴已经有二十天了。在这二十天里,陆续收到许多学弟学妹(有些可能年龄不比我小,但需要明年再考的)的回复,或对于将来的备考心存忐忑,或对于面临的选择举棋不定,不由得想起自己备考期间的彷徨以及迫切希望得到指导的心情,故在此对众学弟妹的问题做一个汇总,也造福一下后人~
Q:我现在比较纠结考哪里,担心目标定得太高。
A:选学校的问题我在经验贴里也说了一下,我的一贯的原则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切记不可盲目攀比或者心怀他念(比如说考一个公认的难考的学校证明自己所谓的“能力”)。选学校时大家最关心的可能就是这个学校的就业情况和考试难度了。就业的话只能说学校只起到平台作用,最好的学校的最后一名不见得比稍微差一些的学校的第一名差,而且这还牵扯到很多其他方面甚至是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在没有控制好变量的情况下强行比较两个学校的就业数据是不客观的。我个人觉得就算比较也应该比较一个人在同等背景、同等努力程度之下的结果,这样的话其实第一层次的学校之间的平台作用相差无几,况且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正向选择的问题,越好的学校本身生源水平就越高,这些高水平的学生放到同一层次的其他学校可能真不见得比他们现在的情况差多少。
然后就是担心自己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其实任何学校都是差额录取,有差额录取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不过考层次低一些的学校同你竞争的人的整体水平可能会相应低一些。个人感觉选学校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没有人能保证你能考上或者考不上那个学校,或许备考期间准备的很好但临场发挥失常。建议在前期选学校时多多关注考取学校的各方面信息,特别是招生简章和经验贴。招生简章的话不用说了,这是官方的、最权威的说明,可以很好的把握考试动向;经验贴也要认真对待,找出各位前辈的去除个性之后的共性,大体想象一下前人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自己又能不能坚持下来并依此行事。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好了,并确定了要考的学校,那就不要再患得患失举棋不定了,因为那样反而后阻碍你前进的道路。旁人的意见当然也是要参考的,但最终做出决定的还是你自己,自己的人生还要自己把握。
Q:我本科是xxx,会不会受到歧视?
A:对于学校的问题,考汇丰的同学歧视大可不必担心。坦白讲,我的本科学校是非211,但今年有三个考上汇丰的,有一个还排在前几名。而有些本科学校很好的或者初试成绩很高的结果复试发挥欠佳最终综合排名不是那么靠前的(就事论事,并无冒犯之意)。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被录取的同学的本科学校还是不错的,但这还是一个正向选择的问题,总体上来讲本科学校更好的同学的综合素质也越好,但这并不表明有歧视,因为标准就是择优录取,所以自身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Q:我的经历不是很丰富,考一个xx证会不会有帮助?
A:这里说的xx证一般指托福、雅思、GRE、GMAT、CFA、CPA、ACCA还有精算师神马的。本人考过CFA一级,复试材料里面也把成绩单作为资料的一部分一并上交,但说实话我真没觉得老师对此有什么兴趣,甚至我都怀疑他们有没有看到!!CPA、ACCA以及精算师什么的我都没考过,也很少关注,所以不方便评论,但我感觉不管是什么证书顶多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或许会证明你学过某些方面的知识,也可能证明你比较上进,但真的不是什么必须的,更不是录取的胜负手,而且但凡有些含金量的证书的备考工作都不是一两天就能完事的,所以不建议在准备考研期间另行准备考取证书,当然如果已经考了就另当别论了。
前面那四个英语方面的证书,双学位的有所要求,单学位没有硬性规定。如果已经考取了这些证书,而且分数很高的话,建议复试的时候重点突出,因为汇丰是全英文教学,英语水平高证明你在语言上可以胜任在汇丰的学业,这也是汇丰采用全英文面试的重要原因。如果暂时还没有考,本人建议在备战考研如果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比较有信心而且相信自己能考高分的话,考一下也无妨,毕竟这些的认可度在老外眼里比CET-6要高。
Q:金双考不上可以调剂金单吗?
A:今年的情况是不可以的,因为金融高分太多,名额肯定填满,之后从金融调出去的没有从别的调进来的。今年的情况是(就我知道的来说),金双的有调剂到经济学硕士的,金单的有调剂到数量金融的。以后的情况应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金融仍然会是热门。
Q:金双和金单哪个好?
A:这真的不好说,而且我也不能做黑某个项目的事,不然我早晚会被喷死。。。囧。双学位的话是多拿一个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学位,是授课型的,一共八门课,学费是八万,具体信息可以参见:
http://www.phbs.pk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19&id=1591
还是那句话,不管读什么专业都需要自己的努力,每个专业都有牛人,也都有与牛人相对应的。。。剩下的就仁者见仁吧。
Q:双学位的GPA怎么算,不够的话能不能通过其他方面弥补?
A:我了解的情况是以自己本校开据的成绩单为准。如需确切消息可以直接联系汇丰相关的老师。GPA就是学业的加权平均分,无法通过其他课外经历弥补。港中大和新国大的双学位项目对这个有要求,北大的单学位对此无要求。
Q:双学位对于英语的要求?
A:官网上有:托福or雅思andGRE or GMAT,再不明白就换个学校考吧~。可以去人大论坛找找去年汇丰的宣讲会,这类问题都可以在那里找到答案。
Q:奖学金如何分配?
A:据本人得到的信息,今年奖学金的分配比例是一等10%,二等40%,三等40%,具体来说,如果统考生招生计划为12.5人,则四舍五入到13人,然后分配名额为1551,即一等奖一个人,二等三等各五个人,剩下的一个加上扩招的没有奖。如果明年比例没变的话应该还是这样分配。还有就是奖学金是按专业分配的,金融单硕单独排名确定分配对象,金融双硕也单独排名确定分配对象,所以才有了本人在金融单双硕综合排名十几的情况下在金单排名前六顺利拿到二等。。。
Q:能不能推荐一些能够帮助金融实事的报纸或者期刊,听说这样比较容易在面试中出彩
A:首先就像我在经验贴中说的,我在面试中被问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个人陈述里的东西,专业方面的问题不是很多,不过好像有些跨考的同学有问专业方面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多接触些实事可以深化对于理论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理论的学习。金融实事的报纸的话我经常看的是《中国金融》,这也是我看一个光华的学长的经验贴里提到的,感觉很不错。然后就是WSJ,这个我也经常看。《中国金融》是半月刊,有个专门的网站,不过有些文章看不到或者不全,如果非常想读的话可以买印刷版。基本上我常看的就是这两个了,然后就是像网易的意见中国啦,商学院啦,会定期的采访一些知名人士,畅谈一些金融经济的热点问题,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关注一下。然后就是多多关注一下每年不同时间段的重大会议,比如陆家嘴论坛了,中国发展论坛了,这些会议业界大佬们都会去参加,期间也会发表一下对于当前经济金融问题的看法,从他们口中也能把握一些热点问题。基本上就是这样了。建议前期备考时还是以指定考试科目为重点,放松之余可以以此为方向。
Q:需要在备考期间参加实习以积累面试经验吗?
A:如果能够保证通过初试当然可以去积累经验。积累面试经验还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读完研究生还是要找工作的。至于如何平衡时间和经历,我感觉需要在确保能够通过初试的前提下积累这些经验。一旦过了初试,先前积累的面试经验就能显现出来了,而一旦过不了初试,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复试一共15分钟,我之前没有任何面试经历,准备的时候也担心会不会紧张,但最后发挥的还不错。所以要放平心态,稳扎稳打。还有,汇丰的面试是全英文的,如果你找工作时能接受英文面试无疑会对汇丰的面试有帮助,如果不是的话感觉就只能帮你走走流程了,而且面试这东西与自己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很看重一个东西,比如很想上汇丰,那你参加汇丰的面试时那种紧张焦虑不安的心情是其他面试模拟不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做好面试的准备,然后适当的放松,英语比较好的同学,发挥出正常水平就没问题的。
以上即为近期学弟妹们所问重点问题总结,在此奉上供大家学习借鉴。另外,感谢购买本人资料的同学,愿本人的资料能为大家的备考提供一臂之力。为了回馈购买本人资料的同学,本人现决定对于购买本人资料的同学提供如下的返现活动,具体方案如下:对于已经购买并介绍另一个人购买本人资料的同学,给予介绍人所购买资料总价50%的返现;对于已经购买并介绍给另外两个人购买本人资料的同学,给予所购买资料总价50%基础上50%的返现,以此类推。比方说,如果A同学以30元的价格购买资料后又介绍B同学前来购买,则A同学将获得返现15元,如果介绍B、C两同学前来购买,则A同学会获得返现15+7.5元,如果介绍三个人则返现15+7.5+3.75,这样,A同学实际以3.75元的价格获得了原价30元的资料!欢迎已购买资料的同学积极申请返现!
26号收到通知,幸运的被汇丰录取,想想自己这大半年来的付出,着实感慨万千,特做此经验贴一篇,一来总结一些自己这大半年的时光,二来在论坛上借鉴了无数前人的经验,特以此贴回馈论坛,也算是传承汇丰的光荣传统吧O(∩_∩)O~
我的各科得分情况是:政治72,英语70,数学128(⊙﹏⊙b汗),专业课133,总分403,金融单硕。总体来说各科分数没有特别高的,当然除了数学外也没有特别低的。。。
前期准备
本科阶段一直就有读研的意愿,所以选校工作很早就进行了。我的选校工作可谓是一波三折,从最初的SAIF,到后来的WISE,到再后来的CEMA,到最后的PHBS,我几乎查遍了所有我想去的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包括招生人数,出题风格,录取规则以及毕业去向。这里我想说的是,前期选校是一定要慎之又慎,多找学长学姐或者老师了解一下情况,了解各个学院的各方面信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所谓“北清复交”是金融的一流名校,其实我感觉像人大、中财、上财、厦大什么的也是很好的学校。不管将来走什么路,学校的名号只能起到平台作用,想要出类拔萃还是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汇丰的学制是三年的,感觉很适合我这种本科背景不是很好的人,多一年的时间可以多一些准备。当然,背景很好又想早点毕业走向社会的童鞋选择其他学校两年的项目也无妨。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是一个商学院,目前还没有本科生,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有金融单硕、金融双硕(与港中大合作)、经济单硕和管理单硕(后两个可以申请NUS的MFE),还有一个数量金融,不过这个只招收推免生(不过我们今年有本科理工科的金融专业考生调剂到那里的。。。可能是保研的有人没去所以名额空缺吧)。专业课的风格也比较偏重计算而非论述,并且不考长篇大论的政治经济学,比较合我的口味。近三年来,金融的复试分数线都是380分,不过感觉将目标定在400分并努力达到这一分数才是比较稳妥的。比如说今年,400分以上的有32人,390以上的有43人,380以上的有54人,而这一数字在去年分别是12、24和42。所以出成绩后,大家除了对今年的“暴走”强烈愤慨外,普遍感觉分数线会涨。虽然事后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想想还是让人直冒冷汗
。。。(今年无端生出诸多大神。。。)所以,最起码为自己订立目标时还是要以400+为准。至于这400+如何分配,这就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了。我个人的看法是,公共课要拿280+,专业课120+。今年的情况是400分以上的人公共课的平均分是287.53,专业课是129.22。虽然今年老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把复试线划在了380,但要稳拿380+的话还是要给自己留下“犯低级错误”的余地,况且初试分数也要占50%的权重,能高一些还是尽量高一些。
对于准备要考汇丰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前期多逛逛汇丰的论坛,了解一下学院(我当时逛的还是那个旧版的蓝色的那个,感觉那时候信息比现在多不少,还是挺怀念那时候的网站的~\(≧▽≦)/~)。然后就是看一看历年的经验贴,最好是近几年的,因为每年的情况都有些变化,比如今年在众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金融学硕就变成了金融专硕,不知道明年专业课考试科目会不会改。
中期复习
这里我先要澄清一下。由于大三的时候就基本确定要考汇丰了,加之正好看了范里安和曼昆的书,所以当年索性裸考了一次,总分320+。这次经历让我对考研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也让我对于复习有了大体的规划(虽然事后看来有些不尽如人意。。。囧)。
我是去年六月份正式开始备考的。六月一号去帝都考了个CFA然后回去就开始了。这之前,看了一些专业课的书,像什么全球视角(这个是结合在网上下的课件看的,不过效果并不理想,不过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值得一看,虽然这两年都没考。。。)十八讲(这个很好,虽然不是指定教材,但早就成了备考学子的必备教材了)。
政治
推荐:大纲解析(必备)
风中劲草(必备)
肖八(可选)
肖四(必备,大体好像被压中了)
任四、。。。某几(可以去网上下,只做选择题即可)
启航20天20题(必备)
其他(选看)
正式开始复试政治的时间应该是九月十月大纲出来之后,之前,买了本就得大纲和风中劲草,每天随便看上半个小时,权当找找感觉。这里说一下,据往年前辈的经验以及我自己的体会看,政治的拉分项主要在选择题,所以大家应该将重点放在这方面。风中劲草有一本是专门选择题的,我后期的时候做了一些,因为当时肖八什么的已经做过一些了,所以感觉里面有些题比较老,但是前期做做也是不错的。
大纲出来以后,每天增加了看政治的时间。我主要是按照风中劲草前言里的那个指导制定复习计划的。首先是对照风中劲草看大纲解析,把劲草标记的地方划在大纲上,加深印象。然后就是做了肖八,做了两遍(当然只做选择)。做完这些后,基本上就是做在网上下的各种预测题了。如果大家手头宽裕,又不想看电子版的,可以去买,但个人感觉没必要,实在不习惯去印一下也行。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网站,我的资料都是在这里下载的:(当时我就感慨,这个时代的活雷锋都在考研论坛的政治版上!!!O(∩_∩)O~)
大家考研论坛:
http://club.topsage.com/forum-30-1.html
免费考研论坛:
http://bbs.freekaoyan.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394&page=1
肖秀荣(还有其他人的)
http://bbs.kaoshidian.com/thread-9252-1.html
肖秀荣的博客上也会不定期更新文章,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做这些预测题,个人感觉只要做选择题即可,不过要掐着表做,这样会有种紧迫感,也更像考试的环境。大题的话我觉得看肖四任四还有启航20天就够了,不过启航出的有点完,建议先用肖四那本。时政也有几个选择题,我当时用的是风中劲草的,感觉不错(其实到了后期做时政题很容易碰到重题,这也就说明大家都认为那是考点,所以多多注意一下)。
我的政治复习情况基本就是这样,有一点小教训就是感觉复习的有点晚,后期感觉大题准备不充分,所以建议大家九月份就开始准备,先做做选择题。
英语
推荐:张剑阅读(本人只做过提高)
历年真题+解析(一定要研究透)
星火阅读(室友不考了免费赠送的,只做了几篇新题型,感觉还可以)
张剑作文(也可以,也有推荐考研一号作文的)
风中劲草作文(整理的很好,后期才找到,没来得及全看完)
第一年裸考72分,致使后来有些大意,第二年反而比第一年还低。。。囧。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今年新题型错了两个,去年好像没错,而且今年作文写的也不好。
言归正传。英语的复习很随意,没有背过单词。本科期间读了一些英文原版书籍,所以自以为单词没有问题。本人的英语阅读能力比其他能力要好很多,由于考研英语比较侧重阅读,所以这算是比较沾光的一点,但复试就遭殃了。。。
备考开始后,我并没有在英语上投入太多精力,只不过是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做做阅读。然后就是从九月还是十月记不清了,每周五抽出下午三个小时做真题。真题是最有用的备考资料,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我当时买的是张剑的历年真题解析试卷版的。因为要做整套的真题,所以个人感觉按年份排版比按题型排版更好用。真题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都要弄懂搞透。
关于题型,考研英语有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小作文和大作文。我做题的顺序是从阅读开始往后做,最后做完型,原因就在于阅读题一个题占两分,可以说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完型一道题才占半分(有种说法是蒙和做差不了几分
),而且做阅读题也可以迅速找到感觉。这些题型中,我只系统地练过阅读,新题型也做过几篇(今年新题型我错了两个,而且新题型也是一个两分,所以还是要重视一下新题型)然后就是小作文和大作文,完型翻译神马的都是在做真题的时候才做。
总的来说,整个英语的备考过程还是很随意吧,毕竟第一年考过一次,而且成绩还说得过去,所以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苟全于乱世
。
数学
推荐:李永乐复习全书(必备)
李永乐历年真题(这个一定要弄懂每一道题,最重要)
660题(这个我没做过,但很推荐做一下,因为都是选择填空,这个我等会再说)
400题(这个比真题要难,今年考题比去年要难,所以这本拔高的也要做一下)
我不得不承认,我数学复习的有点晚了。复习前,个人认为自己数学还不错,裸考的时候就考了将近130,所以想着怎么着也能那个135+吧,这种想法一直伴随我知道出成绩的前一刻。成绩出来后,自己还是有点小吃惊的,因为从来没想过数学会下130,感觉有可能140+,至少不能下135,结果却很悲剧。。。幸好最后过线了,复试也通过了,也就没追究这件事。
不过考研数学也有它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基本没有很难的题,比较重视基础,所以就要求大家务必重视基本知识点,对于重点概念公式一定要记得清清楚楚,准准确确,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个人没有看教材,不过有的前辈备考时过了一遍相关教材,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时间看一遍也无妨,把基础打牢后期会受益匪浅。
前期我主要以复习全书为主,每一道题包括例题都弄懂做会。第一遍做复习全书可能会有些挫败感,毕竟很久知识点有些生疏了。虽然学微观计量的时候也用到些数学知识,但那仅仅限于求导之类的简单应用,与数三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我是从六月初开始做的,每天晚上做三个小时,到九月初做完第一遍,之后又做了一遍,一直做到十一月。当时感觉时间有些紧了,心想660是肯定来不及做了(这里说一下660题。此书全部为选择题和填空题,个人感觉这些题的分比大题的分还难拿,而且位于试卷的前半部分,如果做的不顺利的话很容易影响心情,进而影响坐后面的大题,并且每道题都是4分,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用660题强化一下小题还是极好的)所以就直接上了真题和400题,计时三个小时做完。刚开始做的时候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好像在三个小时之内都没有做完,而且常犯低级错误。痛定思痛后感觉是因为自己还不熟悉做真题的节奏(其实主要还是不熟练),查漏补缺之后继续做,渐入佳境。这里我想说一下,做真题的时候不但要计时,而且要像正式考试那样动笔写而不是只在脑子里想,在做题过程中逐渐找感觉,比如做题时计划好时间,在什么时间做完什么样的题,做到心中有数。我个人一般是半个小时做完选择和填空,一个半小时做完大题,再留一个小时检查。不过,在这次考试中,我好像多花了十分钟做选择填空,大题做的也不顺,虽然十点半准时完成,不过还有一个大题的第二问没有做出来(以前从开没有这样的情况
),最后又花了半小时想,还是没想出来,最后索性放弃。
所以,我建议大家最好现在就开始做复习全书,多做几遍,掌握好基本知识点,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减少无谓失误。
准备复试
初试感觉发挥的还可以,特别是今年专业课简单,感觉答得也挺好,所以考后也小高兴了几天。不过,绷紧的神经只是暂时得到了舒缓,另一座大山又悄悄地出现在我面前。由于感觉应该可以进复试,而且不想给自己留遗憾,所以考后就开始琢磨的复试的事。当时是重新看了看本科期间看过的英文原版教材,在找英文感觉的同时回顾一下专业知识,同时想在个人陈述里突出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不过,考后的心态和考前毕竟不一样,看上半个小时就要走神30分钟,所以效果不是很明显。与此同时,每天闲暇之时顺便拜读了前人的复试经验(我准备初试的时候就把这两年的经验全部都打印了出来),同时着手准备可能被问到的题。这里说一下口语的问题。汇丰的面试一共15分钟,是全英文的,共有五个老师。往年的情况是老师们从深圳赶来进行现场面试,但今年奇葩的多了一个选择:可以选择去深圳现场面试,也可以选择在北京参加视频面试(估计明年或许全部都去深圳了吧,今年是事先没打招呼,可能老师觉得全都去深圳会有些突兀吧)视频面试的话是进到一间办公室里,坐在小沙发上,面前有一个普通电脑显示器(对,就那么大,我一开始还以为像投影那么大呢
)显示屏上一共有五个人(我面的时候最右边那个老师只能看到大约半张脸),图像很不清楚,好像打马赛克的感觉
(当然也没那么夸张,但确实是不清楚,不过据说老师看我们很清楚。。。)。
老师都是用英语问的问题。由于视频设备的缘故,感觉一是声音有点小,二是模糊加有些延迟的画面有时让人分不清问题出自哪位老师之口,也没法进行eye-contact,所以感觉对英语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听说很好的同学倒是不打紧,但像我这种只能读懂英文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所以非常时期要采取非常办法!!我根据一个学长的建议,去网上找了几个老外进行口语练习,从成绩出来后开始每天都练,感觉效果不错。我找了一个美国人,一个菲律宾人(由于人力成本低,网上很多机构招的都是菲律宾人)。美国老师就不用说了,面试的时候有一个美国老师,而且老师基本上也是美式发音;菲律宾的老师发音也很好,而且比美国老师更负责,并且同时亚洲人,感觉和汇丰的亚裔美国海归老师发音应该也比较接近。两个老师都挺好,这里也给他们打打广告吧
: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20252610946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w4002-730591236.37.UKm0kA&id=37214448585
最痛苦的事要数写PS了。由于以前从来没写过,也不知道怎么写,更不像经验贴那样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资料,所以初期极为痛苦。当时,我在网上无意间发现了汇丰前辈铁匠学长的网站:
http://www.blogbus.com/humphreylee-logs/44170217.html
上面有铁匠学长准备复试期间准备的全部资料,感觉如获至宝。而后,我又从网上找到了几篇光华还有软微的同学写的个人陈述,并从保研论坛上下了一些资料。不过,这些资料只是参考,我并没有用任何模板,因为我感觉那样千篇一律的东西无法突出真是的自我,而这我感觉正是老师所看重的。这里推荐一篇文章《CCER老师谈个人陈述的问题》。
我的个人陈述是严格按照要求分四部分写的,主要介绍了自己的个人情况。本人没有丰富的社团科研经历,因而在个人陈述中只是突出了学术方面的内容。“学术背景”里介绍了自己看过的一些书以及对于金融的一些看法,并简要说明了一些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研究工作”里面介绍了一下自己参加过的一个比赛;“学习计划”和“就业目标”就按部就班的写了些自己的想法。写完之后,发给几乎所有可能能帮上忙的人,包括出国的同学、学长学姐以及外教帮忙修改。由于初试排名不是很靠前,所以想在复试中尽量逆袭,所以复试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认真。在出成绩之前我就写完了个人陈述的初稿,中文将近2000字,但直到3月10号左右才定稿,中间反复修改不下10次!!可见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抉择过程!至今仍记得自己的PS一次一次被别人否定而后又不知如何修改的苦恼经历,也不会忘记对于自己浅薄经历的感慨,不过好在自己还是一步一步克服了困难,修改出了一份还算满意的PS。这里感谢所有为我PS的修改提出过宝贵意见的童鞋:C学姐(首先要感谢的就是C学姐。我通过Z学长认识了C学姐。在考研的前期,C学姐耐心的回答了我几乎所有关于汇丰的问题,也给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准备复试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C学姐居然是我本校的校友,顿时喜出望外。我请求学姐帮我看看PS,学姐不顾工作劳累,仔仔细细的帮我修改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还给出了宝贵的意见,我最后的定稿就是基于C学姐的修改之上的。学姐的帮助真是无以为报
,特此首先感谢学姐
)G、L和W学长(你们在我考研的前期也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修改PS时你们的建议也很中肯
)卢比奥童鞋(你虽然对金融一窍不通,但也把你写PS的经验传授给了我,祝你在剑桥实现你的梦想哈O(∩_∩)O~),还有我的外教Dave和Emman,你们不仅陪我练口语,也指出了我英文PS的中的不足,也谢谢你们!
PS写完了,这个时候该开始准备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了(这里再插一句,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最好不要写在PS上,以免给自己挖坑让自己下不来台)。大家可以多参考一下往届学长学姐的面经,对于面试问的问题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PS准备好可能被问到的问题的答案。一般来说,老师问的问题都是根据你个人陈述上介绍的经历来问的,最起码我这次面试基本上是,所以一定要对PS上所有可能被问到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英语表达不太好的同学可能在准备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我的经验是上维基百科英文版上查相关的资料,比如老师让你介绍一下你的家乡,你就可以事先上维基百科上找一些关于你家乡的介绍,记忆一下(多亏了维基百科,要不然我不知道会囧成什么样
)。我总共准备了几十个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别的问题引申过来的。要学会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一下他们会如何根据你的介绍问相应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我们是3月7号收到的复试通知。由于今年情况有变,所以通知里要求我们在9号之前回复一份调查问卷,包括英语成绩、绩点、所报项目、面试地点和是否接受调剂等。11号给的正式通知。由于我选择的是在北京参加视频面试,所以必须要在15号之前将材料寄到深圳的招生办公室去。今年必备的材料里突然多了中英文简历一份,去年没有这项要求,所以我之前也没有准备,没办法我只好连夜做一份个人简历(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正好是鲁能跟大阪樱花队踢亚冠的日子,而且那也是这个赛季鲁能踢得唯一一场让人满意的比赛,可惜我错过了。。。
。。。面完试后我赶忙回家看下一场,结果被浦项虐成那样。。。)。万幸的是,我之前曾经在网上下载过一份汇丰商学院09届毕业生的简历册,就照着葫芦画了自己的瓢,一晚上的时间赶出了中英文的CV。至此,所有的必备材料我都准备完了,第二天跑到图文店将所有材料精心设计装订成册(为了给老师们留个好印象,也为了能够逆袭上位,我找图文店精心设计了一份资料册,包括中英繁三种字体的简历、个人陈述、证书还有论文一篇,用最好的纸打印出来,再用夹子装订成册)。忙完这些是13号上午,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之后,就基本上是看自己准备的问题,然后就进京赶考去了。我是15号到的北京,16号参加的听力考试(今年由于分两地面试,所以通知里说学院只会将听力成绩作为参考,不会计入总成绩,所以可以不参加。。。结果就是听力监考的老师说她监考这么多年从来都没见过这样的场景O(∩_∩)O~)17号上午正式面试。下面我就是我的面试经历:
玩了一下午,趁今天刚面完试,赶紧发一下面经,也为自己攒人品,也祝福明后天面试的同学。。。。26号电话千万不要来啊,来了也要给我转移出去。。。
首先说一下情况,我是在北京面的,今年搞了个奇葩的视频面试,而且去的是一个比较小的办公室,所谓视频也只不过是电脑显示屏那么大小的东西,而且图像有些模糊,据前面面试的同学说“只能分清性别”,我感觉这倒是有些夸张了。。。我先介绍下给我面的老师哈。。。我目测的情况是(不保证百分百正确)一共五个老师,根据离镜头远近来看一次是Erik Benrud(八九成对)(事后老师说不是Erik,好吧,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位老师的身份),黄一鲁老师(五成对,这个我确实是不太确定),雎岚老师(不是她就是史姣老师,反正是长头发的女老师),Yeujun Yoon(这个百分百对,就是他!!),李大龙(也可能是安光元老师)。主要是黄一鲁老师和Erik Benrud,然后李大龙好像问了一个(这个我一会再说)然后女老师和Yeujun Yoon一个也没问。然后就是屏幕好像在他们左边,因为我会回答的时候他们都是往左边看。
恩,开始正题。总体上来说是没有什么特别刁难的问题的,主要还是根据PS来的。我进去后,由于见到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屏幕”,居然忘鞠躬了。
(面试完之后就再没碰过英语,所以英语水平退步明显,就原谅我用中文说一说吧)
黄:自我介绍(一分钟)
我:blablablabla(根据自己准备的。。。老师可能觉得我的资料册挺奇葩,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翻阅着我的资料册,从而使得我成功地用个人陈述耗费了一分钟。。。)
Erik:为什么用繁体(PS有一份是繁体的)
我:我听说汇丰的老师有一些是从台湾和香港过来的,他们可能用的是繁体字,所以加上了一个繁体版(可惜这次面试的不是张华成老师,而且可能这些面试的老师没人能看懂繁体版,所以感觉他们对这个不是很感冒。。。囧。。。这个我是学习前人的做法的)
Erik:中国还用繁体吗?
我:现在不用了,但是台湾和香港还用,我做这些是给台湾的老师看的(囧。。。)
黄:好吧,介绍一下你的论文吧
我:好的(暗喜,之前准备过很多)。我的这篇论文写于我参加的一个竞赛,竞赛的主题是“量化投资”,竞赛要求每个参赛者提交一篇关于量化投资的论文。我应用了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股票价格预测模型,在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数据,并将数据输入模型中,在严格的假设下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当然,我的论文中的一些假设可能有悖于实际情况,这也是我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这一段回答的出奇的流畅,连我自己都啧啧称奇
)
黄:你的论文的结论的是什么?
我:就是在我所做的假定的情况下,按照这个模型预测出来的股票价格进行投资决策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其实没那么神的,我自己很清楚其中的玄机
)
最右边的李大龙:你为什么考汇丰?(这是唯一一个我在第一次没有听懂的问题,一来是因为他离屏幕最远,声音比较小,更重要的是他用的是HSBC这个词,还直接连读,我只好华丽丽的跪了。。。囧)
我:对不起,你说的是?
李:汇丰!(这次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说的。。。早这么说我不就明白了吗
)
我:(突然明白了他的问题)奥,汇丰啊,额,我选择汇丰是因为(接入自己准备的问题的轨道)汇丰是一所优秀的学院,blablablabla。。。(在汇丰的网上找了一些介绍)
李: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些信息?
我:从官网上啊,官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信息的。
Erik:你说你学过马尔科夫链、鞅和布朗运动这些,那说一下什么是鞅吧(PS里的)?
我:(这个也准备过)鞅是一个随机过程,它在当前这一时点上对于未来的期望值等于它的当前值,即使给出所有的过去值。用符号表述就是
(这里用英文表述“用符号表述”的时候有些差错,不知道老师听出来没有)
李:你说你学过这些,但是你的统计这门课分数很低,这是怎么回事?(囧)
我:那门课主要讲的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概念,包括均值方差什么的,没有涉及到随机过程的东西,所以我没太重视。
李:你是说too…to…(这个问题我没听清楚,而且我也不想一直纠结在此,但老师执意要问,我正愁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呢。。。突然Erik发问了)
Erik:介绍一下你的家乡(真是救命的问题啊,要不然我就越陷越深了。。。)
我:(这个也准备过)我来自山东济南。(这时候我停顿了一下,因为毕竟还没有回答李的问题呢,我好像说了一句I'm sorry?我的本意是想问问我该回答谁的问题,但可能是老师们没听到,然后Erik说了句奥,对,你个人介绍的时候说你是山东的了,好的,然后此问题就此打住。。。其实我后面还有话呢
)
黄:时间到了,你有什么问题吗?(心花怒放,终于结束了!!!!)
我:奥,有啊,我想问一下我的专业是金融学硕士(管理方向),然后从我的介绍中你们可能也知道我对于数量金融比较感兴趣,我想问一下以后能不能选一下数量金融专业的课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语速很快,害怕磨磨唧唧的让老师不耐烦,但“专业”“方向”这些我翻译的不好,所以几乎又解释了一遍,万幸的是老师听懂了)
黄:奥,你想说的是你是管理方向的能不能选择数量方向的课程是吧(对!),完全可以,我们是分成两个方向教学,但学生可以自由的选课。好了,谢谢你!
我:谢谢!(鞠躬,此时画面已然停滞,不知道他们看见没有)
出去之后又与大家交流了一下,然后就找同学玩去了O(∩_∩)O~
总体来说没有什么特别难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专业的问题(据前面面试的同学说他们被问到“金融是什么”之类的问题),问题也基本都能听懂,感觉良好。(事实也证明如此O(∩_∩)O~)我不想让老师问我太多的问题,所以几乎每个问题都回答了很多,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北软调剂由于初试分数处于中游,加之背景不太好,担心被刷,所以参考前人的建议,面完汇丰后又去一号楼给北软交了一份材料。得知本周六就要面试时颇感惊讶(本来以为可以等到汇丰出结果之后再决定是否参加面试,但这样一来我就不得不修改日程了。)原定于周二回家,当晚向父母汇报情况之后二老强烈要求我留京,怎奈计划赶不上变化,住的宾馆无法续住,只得另谋他处。最终,我还是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在下午的火车上又接到了北软老师的电话说面试又提前了一天,所以苦逼的只在家休息了一天,周四即再次踏上了进京的旅途。此时,我早已无心恋战,到了之后就基本处于放假状态。周五上午,前往一号楼参加北软的面试,期间也遇到了一同面汇丰的G同学和Z同学O(∩_∩)O~。北软的面试与汇丰的面试不太相同,每个人面试的时间不尽相同,题目也是临时抽取的。我进去之后,老师让我用中文进行自我介绍。由于久疏战阵的缘故,我只说了说本科学校和专业还有年级就说不下去了。。。囧。。。老师说你这叫xx学校xx专业的应届生,我说是的。然后老师来了句分数挺高啊,英语70,那你用英语谈谈这次面试吧。有点茫然,硬着头皮诌了两句就打住了。然后老师又问我是哪里的人(北大怎么都喜欢问这种问题?!
)答曰山东。老师又问为什么选择调剂,刚才在外面的时候给同学开玩笑说我们汇丰的可以以参加的是视频面试效果不好为理由,索性就假戏真做,据此回答,老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O(∩_∩)O~然后老师让我抽题,我抽到的是一个计量的题,问的是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这我又如何记得呢?!随便说了几个什么不相关之类的,老师说这才三个(不少了吧??)我说暂时只能想起这三个了。老师又问旁边的一个女老师有没有问题,女老师笑着说我问你一个,我感觉你说话不太清楚(囧。。。只不过是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语速快了点而已吧),你介不介意别人嘲笑你?(晕,这是什么TM问题?)我说要好的朋友会委婉地说一下,不过我还是会控制一下语速的。然后她说好了没问题了。最后等了个记打了个勾就出来了。最后发邮件说通过了,不过过了几天汇丰也来通知了,所以宛然拒绝了北软。再多说一句,北大四大院的落榜生一般首选软院,经济类的话一般会选择金服,今年的情况是只有双证。至于北软的具体情况,网上也有一些介绍,由于最终没去这里,所以不在此介绍了。感触回想这大半年乃至本科四年的点点滴滴,着实让我感慨万千。还记得12年12月8日的时候经W学长告知去山东大学听了一场汇丰的小型宣讲会,见到了周豫老师和杨娟老师,听周豫老师说他面试最喜欢问的问题是1/x的导数是什么?(用英文的哦),那一刻真的想喊出答案,也真的感觉汇丰离自己很近;第一次考的时候,抱着走过场的心态完成了考试,感慨自己一年后就真的要踏上这考场;去北京考完CFA,在回来的路上,去了趟北大,几经周折,找到了传说中的理科五号楼,来到了汇丰的办公室门口,期许大半年后一定要杀回这里来;正式备考后,先是从家中转战学校,而后因为学校自习室紧张没有占到座索性再次回家,那时候专业课的复习已经开始做真题,在家中可以有更大的灵活度;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同群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坐立不安,看着考其他学校的同学陆续查到成绩,有的欢喜,有的失落,不由得感叹人间冷暖,世事无常;查到成绩的那天好像是25号,看完鲁能在14年的首秀,有些失落,没有打出大家期待的水平,三叉戟也没有完全成型。关上电视,登上QQ,发现已有人查到成绩,便马不停蹄的登上研招网,很快便查到了自己的成绩。出了专业课其他都不是那么令我满意,回想去年的情况,自己的成绩仿佛站在悬崖边上(去年42个进复试录了33个)。开始写个人陈述又遇到重重困难,英语水平更是无法让我重拾信心;等待最终结果的日子里也是百感交集。。。还好最后得到了比较满意地结果,不但被录取还得到了二等奖学金,真实喜出望外(O(∩_∩)O~我原本以为一等二等都让保研的同学拿到,统考的同学只能拿三等呢),虽然与拿一等免学费的大神比差距明显(大家可以去看看她的经验贴,感觉情真意切,值得借鉴
),但也算是比预想的要好一些,免了一半的学费。剩下的日子里,收拾行装,重擂战鼓,继续努力,实现超越!也祝愿所有看过此贴的同学都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url=mailto:%E6%88%91%E7%9A%84%E9%82%AE%E7%AE%B1%E6%98%AF977793990@qq.com]我的邮箱是eocjsmq[/url]@163.com,有问题的话可以问我,我当初也是通过这一渠道从前人那里得到大量信息的,今天我也回馈一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在我考研期间给予我的照顾与帮助,帮我打印材料,提醒我注意事项,督促我练英语,最后的结果也应该是你们想看到的
。还要感谢那些在我初试复试期间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学长学姐,没有你们的指点我的前进道路不会如此顺利。还有我的同学,老师,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