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942 3
2014-04-19
信托公司“内鬼”搞“外挂” 吞食了多少公司利润

这几年,经常听到朋友圈有人谈起谁谁谁发了,“一边在信托上班,一边在外面开个第三方理财,倒倒项目,卖卖额度和产品,一年轻松到手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草根金融民工瞬间变高富帅。”这样的事情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忘记了合法性的考量,谈论的时候唯有艳羡的口水。甘肃检方雷霆出击甘肃信托7人,才使我们知道这涉嫌犯罪,而且预计判刑不会很轻。

作为财富管理专业对口的信托公司,为何自己的渠道和客户几十年来都难以真正建立?总是沦为项目和资金的通道?原因有很多,但是某些信托公司内部人员,在外搞“外挂”,谋取暴利,是很直接的原因:信托公司如果像保险和银行支行那样联系客户,哪还有他们以及那些所谓第三方理财的空间?如果客户都直接进信托市场部或客服部的数据库,有信托客户经理专门维护和咨询,那么有关人员就只能领单位的奖金和工资,但是如果“甩出去”,这些人员就用公司的形式成功地赚取了本该信托公司赚取的利润。这种行为貌似合法,实则违法违规,因为这首先基于利益冲突,又常常以回扣和贿赂的形式出现,应当属于非法所得。

飞单盛行和外挂理财公司,这只是信托员工挖信托公司墙角的最简单的方式,而且多发生在信托经理和市场部营销部,信托经理还有大量攫取非法收益的手段,至于信托公司自营部门,乃至高管层面,则有更多花样可以玩。

笔者在信托公司工作多年,并在执业中参加过央行组织的反洗钱专项活动,金融街上偌大一个展厅的活生生的银行和信托领域的洗钱和贪腐案例令人感到触目惊心。监管机构普法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但银行业经济犯罪似乎并未明显遏制,还变着花样翻新,原因在于信托公司内控制度常常沦为空话,为了追求业务和利润,常常放松对业务人员的管控,过于迁就,而且即使发现某些违法,由于“家丑不宜外扬”,没有及时报案,要到因为某些矛盾激化到有人举报或者公检法找上门来才面对问题。还有就是整个行业违法违规现象较为常见,甚至成为所谓的“潜规则”,或者美其名曰“金融创新”,这样一种业态,可谓是一种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让从业者在法治的天平上失衡,找不到北。

其实不用专业地去学习法律,从市场角度就可得知这种业态不可持续。钱这么好赚,那就都涌进来玩信托,优质项目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地不能兑付,信托公司背着几十亿风险敞口,却没落到口袋没得到“几个子”,利润都大量“外挂”出去了,这烂摊子谁来收拾?为了公共利益,国家和司法部门必然出手整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4-19 15:39:27
没有监管也不透明的金融必然演变为骗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0 00:16:34
Thank you for your updates with the loss.
I assume the basic reason is that the ownership of the financial entities.
Just like the creature in the open sea, non-ownership character put them at the dangerous position.

Although auditing triangle is able to identify the collus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that is not going to be effective in a timely manner, as my neighbor pointed out.

Thank you for the artic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0 12:48:52
风险很大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