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210 87
2014-05-09

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富论)
(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经济实践活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

作者:Adam Smith (亚当·斯密)

英文版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文版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英文版页数:681
中文版页数:839

编辑推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名直译为《诸国民之富的性质及其原因之研究》。自一七七六年出版以来,全世界的学术界,都曾赫然为所惊动。甚至于各国的支配者们,都相率奉之为圭臬。世界上每个大的或小的经济学家,都曾直挡或间接受其影响。对之推崇到无可进一步推崇,甚至于自命为斯密信徒的人们,亦会从中取出几个章句来批评;反之,对之批评到无可进一步批评,甚至于公然反对斯密主义的人们,亦莫不从中采纳几种意见,作为自己的根本思想。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惊世之作
      部系统伟大的经济学经典著作
      经济学诞生的奠基之作
      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经济学的百科全书
      经济巨人的理性之作,一读就令你恍然大悟的体系之书
    《国富论》与《圣经》、《资本论》同为人类不朽的智慧宝典。

内容简介
  《国富论》经过五年写作、三年修改,于1776年正式与读者见面。当时正值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富论》及时地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提出了一套系统全面的经济学说。从作为国富基础的劳动,到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分工,再到分工带来的交换,交换带来的媒介——货币,再到商品的价格,以及构成价格的基本要素——工资、地租和利润,文中都有详细精辟的论述。该书反对ZF干涉商业自由市场,提倡降低关税和自由贸易,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至今在世界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这一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己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5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1787年他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电子版资料:

本帖隐藏的内容

英文版+中文版:https://bbs.pinggu.org/thread-2771385-1-1.html


好书一起看:
分享【经管书评140509】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含QQ群成员数字/微博粉丝数)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附件列表
国富论.jpg

原图尺寸 31.07 KB

国富论.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9 12:08:29
你的书评是什么?回复在下面吧~~分享你的观点,同时赢取论坛币:)
分享无界限,奖励无上限!!!!
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给大家更多的帮助与思考...


网友说:
  • 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国富论》译本: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   
  国富论目前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  
  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   
  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   
  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 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   
  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 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   
  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 译,图文删节版。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 编译,删减版。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   
  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 译。明显是拼凑版。   
  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 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   
  这里粗略地比较一下各版本的差异:  
  1、其实,对正文句的处理,就已经显出差异。
  原文是:“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kill,dexterity,and judgment with which it is anywhere directed,or applied,seem to have b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下面哪句翻译你最能够读懂:
  “劳动生产力上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唐日松版
  “劳动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的运用中体现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练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万卷公司版
  “劳动生产力上的改良,以及在任何处指导劳动或应用劳动时所用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都是分工的结果。”王亚南版
  “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胡长明版      
  2、王亚南版本叙述制针业者的:“计抽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但要钻鼻,已须有二三种不同的工作。搓之使利,擦之使白,乃至以针刺于纸上的工作,都成了一种职业。”
  胡长明版:“个工人抽丝,第二个拉直,第三个切断,第四个削尖,第五个将顶端磨光以便安装针头。制作针头也会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针头,以及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包装也是专项操作。”
  最后一句的处理,原文是:...it is even a trade by itself to put them into the paper,...
  将针刺于纸上,似乎是很早以前的包装方法,一般人不容易理解。胡版稍微改变了原意。   
  3、从目录上也可以看出差异。前两个版本编的标题,均是“各阶级人民”的说法,而现时更倾向于用“阶层”。   
  4、编中关于地租的一章,最能看出译本的专业程度。
   “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王亚南译本作“论常生地租的生产物与不常生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之变动”。
  胡长明的版本:
   “节 论能够持续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不能固定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两类不同生产物价值比例的变化 ”。
   孰优孰劣,大家自行比较。   
  5、第二编标题,多数版本译作“论资财的性质、蓄积和用途”,谢祖钧译作“资产”,似乎都不如“财富”更准确,“论财富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6、第二编第二章:
   王亚南版“视货币为社会总资财之一支而论述之,并论国民资本之维持费”;
   杨敬年“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都是从英文直译,还是绕。
   胡长明“论作为社会总财富的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7、第二编第四章,商务馆叫“论借放利息的资财”,杨敬年称“贷出取息的资财”,似乎都不如胡长明的“论资本的贷出取息”妥帖。资本和资财、财富的含义,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8、第四编谈到政治经济学的两个派系: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谢祖钧版本的叫法是“商业体系”和“农业体系”,不知所云。   
  9、第四编第三章标题:
   陈星“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的特殊限制”;
   谢祖钧“对那些其贸易差额不利于我国的各种货物所实行的进口特殊限制”;
   唐日松“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万卷公司“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的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实施特殊限制”;
   胡长明“论对于贸易逆差国货物输入的异常限制 ”。      
  10、第四编第九章,多数版本“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大段陈述,都不如胡长明简洁的“论重农主义主张的财富来源”来得利落。   
  11、第五编多数译本都叫“论君主和国家的收入”,谢祖钧独独说“君主和英联邦的收入”,似乎也不合原著含义。


  • 木有标题:
      本来以为和《经济学原理》类似,结果发现完全不一样。我感觉《经济学原理》讲的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析,主要通过图表等讲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做为教科书简直讲得非常好了,但是缺少其他的延伸,比如政治经济学。而在《国富论》中是通过历史资料来总结基本概念,这让它变得有些枯燥,但是也让它的描述很令人信服。读了这本就觉得资本主义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制度了,而共产注意却显得很反自然:资本的所有者当然是想从已有资本来赚钱,这根本无可厚非,没有了集中的资本,劳动力根本就集中不起来,也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大众生活水平。在都比较穷时实施共产注意就是找死,除非ZF拥有大量资本,这样才可以集中起来推动生产,但是就像《国富论》中所说的,最有效的调控手段还是“看不见的手”,只是因为中国可以模仿他国的发展过程来模拟这只“看不见的手”而已。   
  一般都会认为《国富论》是经济学著作,但是里面的内容远远超过了纯粹的经济学,还包括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如下面的摘抄:
  “司法权如不脱离行政权而独立,要想公道不为世俗所谓政治势力所牺牲,那就千难万难了。肩负国家重任的人,纵无何等腐败观念,有时也会认为,为了国家的重大利害关系,必须牺牲个人的权利。但是,各个人的自由,各个人对于自己所抱的安全感,全赖有公平的司法行政。为使各个人感到自己一切应有的权利,全有保障,司法权不但有与行政权分离的必要,且有完全脱离行政权而独立的必要。审判官不应由行政当局任意罢免,审判管的报酬也不应随行政当局的意向或经济政策而变更。”
  所以我现在倒觉得这书对管理者也十分有用。   
  下面摘抄一些我觉得受益匪浅的几句:
  “凡是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加劳动的生产力。”
  “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转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一国尽管非常富有,如若长久陷于停滞状态,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里找到极高的工资。指定用来支付工资的资金,换言之,居民的收入和资本,也许达到极大的数额。但这数额如果世纪不变,或几乎不变,那么每年雇佣的劳动者人数就很容易供应下一年所需劳动者人数,甚至还有剩余。这样,劳动者既不缺少,雇主也不会为要获得劳动者而相互竞争。在另一方面,劳动者的增加却自然会超过需要雇佣的人数。就业机会常感不足,于是劳动者为要获得工作,不得不相互竞争。假如,该国劳动者的工资,本来足够养活他们各自的身家而且还有剩余,那么劳动者间的竞争和雇主们的利害关系,不久就会使工资减低到合乎一般人道标准的工资。”
  “所以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自然征候。反之,贫穷劳动者生活维持费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乃是社会急速退步的征候。”
  “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因而倾向于减低利润。在同一行业中,如有许多富商投下了资本,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倾向于减低这一行业的利润。”
  “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加个,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们的收入,即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段,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
  “第二阶级即靠工资过活的阶级的利益,也同样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如前所述,劳动工资的时候,就是对劳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所属劳动量逐年增加的时候。当社会的真实财富处于不増不减的状态时,劳动者的工资马上就会低落,只够他们赡养家庭,维持种类。当社会衰退时,其工资甚至会降低到这一限度下。劳动者在繁荣社会中不能享得地主阶级那样大的利益,在衰退的社会中却要蒙受任何阶级所体验不到的痛苦。”
  “按照事物的本性,资财的蓄积,必须在分工以前。预蓄的资财越丰裕,分工就能按比例地越细密,而分工越细密,同一数量工人所能加工的材料,就能按更大的比例增加。每个工人所担任的操作,既渐趋简单,变有各种新机械发明是操作更为简单迅速。所以,当分工进步了的时候,雇佣工人数目不变,所必须预先储有的食物供应,要和在分工没有这样进步时相同;而必须预先储备的材料和工具,却要比分工没这么进步时所需要的来得多。况且,一种行业分工越是细密,它的工人人数往往越是增加;更确切地说,使他们分工能越来越细密的,就是他们人数的增加。”
  “司法上的职权,如是君主或酋长自己行使,无论如何滥用,亦无法矫正,因为他是最后权势的,任何人都不够资格责问他。可是,这职权如由代理者行使,那就有矫正的余地。代理者如犯了某种不正当行为,而且有单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君主未必总是不愿意惩罚他,货强制矫正错误。但代理者所行的不正,如是为了君主的利益,换言之,如是为了献媚于任命他重用的人,那在大多数场合,就严如君主自行不正一样,无法得到补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9 12:32:23
这个扫盲加经典的必读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9 12:40:06
看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9 14:59:18
看看看是那个版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9 15:06:19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