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576 1
2014-05-15

3357.万有引力与电磁相互作用力

2014.5.15

同电相聚可以形成凝聚力,俗称吸引力。正负电荷对偶存在可以形成核力和电磁作用力,是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对立统一。

正负电荷存在的普遍性、正负电荷与光子、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说明正负电荷的存在是所有其他物质存在形态的基础,可能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形态,物质在正负电荷形态与原子形态之间的所有基本粒子形态不过是二者转化过程的中间环节,光子的存在是比较重要的节点,值得深入分析。

光子的一般特性是正负电荷对偶存在,二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于统一体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核力和电磁作用力。

核力的物理特性是对偶正负电荷的质量与距离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近斥、远吸,形成所谓轨道力,是吸引力与排斥力对立统一的特殊形式,光子内部正负电荷之间的距离与星系内部正反物质星球之间的距离受同一规律支配。

电磁相互作用力的物理特性是正负电荷的对偶存在形成两极和磁性,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引力规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相同,但适用范围仅仅是电磁相互作用力的异极相互吸引。所以,电磁相互作用力存在,万有引力不存在。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都由光子聚变而成,自然保留有光子的物理属性,无论正反物质相互之间都存在电磁作用力,重力都要受到引力规律的影响,而引力来自同电相聚、核力和电磁作用力三个方面,同电相聚只对相同偏电荷物质起作用,相反物质之间没有同电相聚形成的吸引力,但有核力和电磁作用力发挥作用,所以万有引力不存在。

正物质在正物质星球受到的吸引力与在相同质量反物质星球受到的吸引力不同,前者大于后者,因为有同电相聚形成的引力存在,而在后者没有这种吸引力,重力差就是引力差,所以正物质飞行器相对容易摆脱反物质星球的吸引力,反物质飞行器相对容易摆脱正物质星球的吸引力。

水分子在离子形态时轻于地球大气成分,因为有两个氢原子。去离子化凝聚成水滴时密度增大,重于地球大气成分,形成降雨。

离子态时,水分子偏带正电荷,凝聚正电荷,对偶聚集负电荷,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引发环境中光子的裂变,形成降温,加剧水分子的去离子化过程,形成暴雨、雷电、冰雹、飓风,所谓强对流天气。破坏这一过程可以实现人工干预气象,如何实现值得深入研究。

原子形成之后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物质相变很难发生,但可以发生。燃烧是初级化学元素裂变为光子的过程,放射性是原子裂变的过程。在已形成原子中增加质子和中子就相对困难了,挤压可能形成物质相变,所以地壳褶皱中容易形成矿脉。大规模的物质相变可能伴随裂变和物质的溶解过程,包括原子的裂变再造,星球层次的形成可能与此有关,机理尚不清楚。化学核聚变、核裂变可能存在于生命体中,所谓光合作用应该属于物理化学的双重作用,恒温动物的体温没有受控核裂变是难以想象如何实现的,而电磁作用力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光子具有磁性,高密度光子可以影响物质结构,形成物质的离子态,溶解、熔化、裂变、聚变,所以电磁作用力不可小觑,可能影响原子的形成和瓦解。

开始跑题了,就此打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5 07:32:27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