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7765 90
2014-06-02

最近读了Fehr教授和别人合作的今年在Science上发表的又一篇力作(Haushofer, J., & Fehr, E. (2014). On thepsychology of poverty. Science,344(6186),862-867),有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也推荐大家读一读(附件可下载),个人觉得那篇文章代表着现今世界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及其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的最高水平和前沿领域之一,也是Fehr教授多年前沿研究的沉淀和缩影。(有写得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正!Fehr教授的个人主页http://www.econ.uzh.ch/faculty/fehr.html;他的google scholar页面http://scholar.google.com/citati ... ;view_op=list_works,感兴趣可点击多了解。


这是一篇review性质的文章,主要是解释为什么穷人(poverty)更倾向于风险规避(risk averse)和时间贴现(time discounting),答案归结到压力和负面情绪(stress and negative affect),其中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强弱与人体内的皮质醇CortisolHydrocortisone的含量成正向关系。整篇文章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论据充分可信。


其实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简单,和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中介模型的实证思路异曲同工(IV=povertyDV1=risky behaviorDV2=time discountingMe=stress and negative affect或者Me=cortisol)。首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穷人常选择风险规避(IVàDV1)和偏好时间贴现(IVàDV2),接着证明贫穷导致压力和负面情绪(IVàMe),然后验证压力和负面情绪导致风险规避、时间贴现(MeàDV1,DV2),最后IVàMeàDV的中介模型就出来了。


其实经济学家早就开始研究穷人的经济行为问题了(例如,参见论坛上的这篇文章https://bbs.pinggu.org/thread-2857621-1-1.html),但怎样才能上升到sciencenature的高度,这个问题值得深思,特别是我们这些搞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更应该思考,因为我们搞的就是经济科学。虽然本人刚开始接触实验和行为经济学,经历很少、经验并不丰富、也没有什么研究成果、观点甚至完全错误,但是我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活跃论坛气氛。


第一,需要一个普遍的、重要的、有意思的经济学问题。以此为例,贫穷问题历来就有,谁都知道,当然是再普遍不过了。解决贫穷问题当然很重要。穷人为什么会规避风险、会舍近求远(说的是time discounting),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

第二,要跳出经济学。是经济学讨论过的问题或现象,但是并不局限于经济学。穷人选择风险规避和偏好时间贴现(经济学现象),贫穷导致压力和负面情绪(心理学),与之相随的是体内CortisolHydrocortisone含量增加(生物化学)。

第三,方法可靠、数据可信、证据充分、相互验证。Fehr教授的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依据,从宏观(例如富国家平均幸福感比穷国家的高)到微观(例如农民在旱季时压力山大从而有风险规避的动机),从经验到实验,各个学科围绕同一个问题给出不同的解释,大量的客观数据相互验证。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三点呢?我们读得太少了,局限在一亩三分地里,又常常心浮气躁,不比较、不归纳、不总结、不交流。因此我们首先要多阅读好文章。但是时间又是有限的,怎样才能知道哪些文章是精华,哪些文章是垃圾?我一个初学者又怎么知道。或许这就是我们的软肋,大量精华时间用在阅读垃圾文章和做垃圾研究上了。在迷雾尚未散去的山谷行走的人一双智慧的眼睛。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6-2 15:41:58
根据经济状况进行选择是应该的吧;压力和负面情绪其实体现社会环境因素,环境绝对不会对穷人草根更加宽松。 毕竟,本金多的时候,输光了还可以有饭吃;本金少的时候,还能够这样做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 18:01:01
hyu9910 发表于 2014-6-2 15:41
根据经济状况进行选择是应该的吧;压力和负面情绪其实体现社会环境因素,环境绝对不会对穷人草根更加宽松。 ...
你好,感谢关注。你说得对,根据经验,我们马上就能想到,穷人倾向规避风险和偏好贴现(这里没有一点歧视贫困的意思,只是讨论学术问题),这正说明了poverty问题的普遍性,大家都知道,但是仅靠“根据经验”不能发science。有三点我想补充:(1)东方人擅长经验总结、共存矛盾,西方人擅长逻辑推理,有因必果;西方人并不一定能根据经验就马上联想到穷人倾向规避风险(可参见最近在science上发表的那篇关于rice theory的文章https://bbs.pinggu.org/thread-3044597-1-1.html,对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有介绍和解释)。(2)Fehr教授这篇文章对poverty进行了广义的定义(pp.862第3段),不仅是狭义的贫穷(收入少),还包括dysfunctional institutions(如身体状况差、所在社区治安不好)。第三,Fehr教授他们也讨论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pp.863),主要从liquidity constrain角度上讨论的,如你所说;但Fehr教授他们也说"this is not the whole story"(pp.864第2段),因为他们总结的大量实验里面控制了环境因素,没有liquidity constrain的影响,仍然得出了原来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 19:47:30
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3 19:38:21
张麒麟 发表于 2014-6-2 18:01
你好,感谢关注。你说得对,根据经验,我们马上就能想到,穷人倾向规避风险和偏好贴现(这里没有一点歧视 ...
是啊,谢谢讨论。 我路过随便说的,1分钟写的当然没有实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14:53:26
科学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