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06 0
2014-06-12
《周易参同契•晦朔合符章》新注〔下〕
                卢理湘
“三五德就,乾体乃成①。九三夕惕②,亏折神符③。”
①三五为十五。阴历十五时,月亮为满月,称为望。十五黄昏时,月在甲上(东方),与日相望,其卦象为乾,为三阳全盛。
②爻应乾之九三。《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为:德位兼备的人自强不息,进取不已,日以继夜地努力进德修业,问蓍得到没有灾咎的占断。“夕惕”,“夕”为日以继夜,“惕”,因忧惧而提高警惕。
③“亏折神符”,指阳火已满,盛极必衰,当用阴符。
意译:十五之月象为纯阳,象卦为乾,比为活子时之二候,阳精精满自溢,为下手之时,元精已至于泥丸宫,化为甘露。爻应乾卦之九三爻。在下手之时,应防危虑险,惧元精因轻敌而走泄。此时阳火已满,元精已化为甘露,当用阴符。
初八二阳渐长,至十五三阳全盛,为月相之二候、三候。这初八“见龙在田”,元精现于真炁穴下丹田,于此时下手,将元精逆上督脉,运至泥丸,为三候。二候三候区分勉强,时间相差不过二十分钟。
后世丹家一般以月相之三候“望”比为活子时之二候,十五月相为一轮满月,如内肾中精满自溢,此时下手采药,在采药过程中,要防危,“夕惕”,防止元精于一瞬间走泄。所以修士要日以继夜,如猫捕鼠,专视中宫,以候白虎出洞,这样才能无咎。稍一不慎,元精走泄,为“犹将水火煮空铛”,因为“无真种子”(喻元精)。
《悟真》云:“抽添运用要防危。”
“抽添”为抽铅添汞,“抽铅”之路称为“漕溪路”,即督脉。
丹家以一阳初动采小药,如活子时之一候,象初三之月相,在卦为震;以一阳来复采外药,如活子时之二候,象十五之月相,在卦为乾;以三候为药老,喻元精化为后天有形之精液而泄。
真人此节直接点出要“夕惕”,指出采药过程中要防危虑险,防元精走泄。
“盛衰渐革,终还其初①。巽继其统,固际操持②。九四或跃,进退道危③。”
①月亮从十六以后,月相渐渐亏损,由盛转衰,终究要归于晦朔,周而复始。
张三丰祖师《无根树》云:“无根树,花正飞,卸了重开有定期。铅花现,癸尽时,依旧西园花满枝,对月才经收拾去,旋称朝阳补衲衣,这玄机,世罕知,须共神仙仔细推。”
石杏林祖师《还源篇》云:“屋破修容易,药枯生不难,但知归复法,金宝积如山。”
丹家以月相之周而复始,比喻体内元精之生生不息。如男子,精满自溢后,过一段时间,精又生满。如得明师下手之法,于自溢时下手,将元精逆回,化为甘露,又过一段时间,“依旧西园花满枝。”女子亦是如此,每月都要来月经,此为正常的生理现象。祖师称为“药枯生不难,卸了重开有定期”。
②巽卦为    ,一阴始生于下也,象为十六之月相。固为封固,际为此时,适逢……的时候,操持,指“慎似持盈器”,如端一满盆水,稍一不慎,则水洒一地。“固际操持”指以封固之法,用闭精炁诀防止元精漏泄。修行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地封住精囊管口,以免元精走泄。小孩在子宫中,双手握固,修士应仿效此法以防止元精走漏。元精需要采炼多次,一直将元精炼完,下身马阴藏相,外阳缩回腹中,绝无举动,则火当止。
③《易•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或”,存在、出现。跃,跳跃。爻辞意思是有龙跃进深渊中,问蓍得到了没有灾害的占断。于丹法,元精化为甘露,由玄膺穴降下气管,至于离位。坎中阳爻,本为我家之物,寄位于坎宫,今回到离宫,离变为乾,坎变为坤。称为“牵个白虎归家养”,实则是取坎填离。
坎中之阳至离宫,离中虚,外有二阳爻,有“或跃在渊”之象,此真人之深喻也,伪道无明师之真诀,安能明悉如此?
“进退道危”,乾卦第四爻,居于外卦的第一爻,而与内卦的第三爻相连。就爻与位而言,九是阳爻,四是阴位,阳爻主进,阴位主退,有进退维谷之苦,此为易道。
于丹道而言。“进退”为进阳火,退阴符。起火采药防危,药至中宫又要于温养之功中防漏,否则一场空劳,故“进退道危”。丹道一日之火候,以子时进阳火,至巳时阳极盛,以午时退阴符,至亥时阴极盛。这进阳退阴都是比喻,大要以先天阳精所化之甘露,归于中宫,又化为先天阳炁,自然会逐步置换后天自己身体内之阴炁,进阳自会退阴。阳火(阳炁)进一分,则阴符(阴炁)自然会退一分,此阳长阴消自然之理。
意译:万物由盛转衰,阳极则阴生,月亮从十六开始渐缺,象巽卦一阴生,此时用封固火候,真意从会阴至泥丸循环几回,以收遗留的元精,以使阳精全化为甘露,从泥丸降下入离宫,如龙跳进了深渊之中,回家了。
阳精本为乾之爻,今回到离宫,是“牵个白虎归家养。”此时之后,用温养之功,如持盈器,防止器中之物荡出洒落,比喻为防危虑险,惧怕阳精又至而不觉,元精有漏,如乾之第四爻有进退维谷之苦。
又甘露从玄膺降下气管,入离宫。气管为十二重楼,有井之象,丹家称为金井,井有水(甘露),有渊之象。
“艮主进止①,不得逾时。二十三日②,典守玄期③。九五飞龙,天位加喜④。”
①艮卦为土,土为中宫。“进止”,指不前进了,止于此处,指甘露归于中宫。
②阴历二十三,象艮卦之二阴一阳,月相为下弦月,其平如绳,于丹家月相火候之第五候,爻应乾之九五爻。
③典守,为看守、看管。玄,为黑色,水颜色黑,喻指先天真一之水——甘露。期,为时期。“典守玄期”为看守先天甘露的时期,如何看守?双目紧盯中宫。看要眼睛看,打坐时目视中宫。据此,后世丹家引入沐浴之说。
吾云:“药至中,要温养。”沐浴,即为温养,唯在绵密寂照,使先天甘露速化为先天真阳之炁。炼法很简单,只要双目紧盯中宫,自然而然将先天甘露化为先天之炁。
《悟真》云:“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沐浴为虚比,只是如鸡抱卵温养之功。
④《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为龙在天空飞翔,此时问蓍,得到了利于谒见大人的占断。
陈泥丸祖师云:“绛宫天子统乾乾,乾龙飞上九华天,天中妙有无极宫,宫中万卷指玄篇。”又云:“黄庭一炁居中宫,宰制万象心掌权。”
于丹法,元精化为甘露,从离宫降下中宫。中宫为天心,丹家认为北极星为天之中心,日月星辰绕其运转,中宫为人身之正中,为“天中妙有无极宫”,中有乾龙在飞翔。
丹道修炼,关键在中宫、活子时。中宫之炁宰制万象,因为其是先天真一之炁。
乾卦从第一爻开始演进,经过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到达第五爻。人们常用九五之尊来比喻皇权至高无上,故九五以天德居天位,刚健而纯正,中正而精粹,有“飞龙在天”之象。
自第二爻“见龙在田”至第五爻“飞龙在天”,元精经过后三关(督脉之尾闾、夹脊、玉枕),化为甘露至于中宫,与后天阴炁相合。甘露为夫家,后天阴炁为妻家,夫妻相见于中宫,相互喜悦,故云“加喜”,喜上加喜之意。
甘露归于中宫,于卦为二五相应,于候为两弦相当,所以“不得逾时”。此“时”为阴历二十三,逾时则不为二十三之月相。
丹家取上弦铅半斤(象初八之上弦月),下弦汞八两(象二十三之下弦月,二十三距十五正好八天),两月相合,正好为一整轮月。于丹理上是“金丹重一斤”,真阳之炁半斤(铅),真阴之炁八两(汞),正合一斤之数(汉时一斤为十六两,丹家一直沿用此说)。
丹经云:“药味平平气象足。”
又云:“便好用功修二八。”
“药”指真铅真汞。“平平”指初八、二十三之月相,其平如绳。“一八”指初八之月相,为真铅。又“一八”指二十三之月相,离望日(十五)正好八日,为真汞。“修二八”指炼丹。“气象全”指火候具足,正好炼丹采药。
简单的说,初八“见龙在田”,白虎出洞,下手采药,二十三药(真铅所化之甘露)至中宫,与后天真阴之炁(真汞)相合,如夫妻相恋,结为金丹,其重一斤。
意译:艮卦主前进停止,艮卦为土,土为中宫。甘露为水,土能克水,故甘露至于中宫则止,与后天阴炁相合。二者为同类之物,相见相悦。此时功用沐浴,双目紧盯中宫,将甘露化为先天炁,九五之爻位,为天位,为中宫。古人以中宫为紫宫、皇宫,皇帝处中以制外,即居皇宫而宰制四方。
“六五坤承,结括终始①。韫养众子,世为类母②。上九亢龙③,龙战于野④。”
①六五为六乘五,为三十,归于晦也,为三十月相。此时火功已罢,神炁归于中宫,寂然不动。象第六候,为坤卦,爻应乾之上九。
真人以月相六候比喻下手采药一次,元精化为甘露,归于中宫。不久,依旧“西园花满枝”,真精又渐渐积蓄,渐渐充盈,又至采药之二候——精满自溢之时。
从月相来说,晦去朔来,渐至庚方(初三)、初八上弦,十五为望满,二十三为下弦,又归于晦,月亮周而复始绕地球旋转,月相也亘古不变。
在丹道上,真阳之精又至又采,取坎填离,将精炼完,化为纯阳之体。
结为结束,括本义为结、扎束。结括指月相一个周期结束。
②韫为蕴藏、包含之意。众子,为万物。《易•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月相由初一朔开始,由望至晦,归于纯阴,象卦为坤,在丹道上是归于混沌。混沌之时,元精隐于其中,先天真一之炁为万物之母。坤为纯阴之卦,月相为日月合璧,在时为混沌之时,先天真一之炁隐于其中,故“万物资生”。
老圣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坤有“韫养众子”之意,即蕴藏、养育万物。又坤卦(万物类象•人物)为老母,故有“世为类母”之名。类,为类象。母为老母。
简单的说,坤卦为混沌之时,中有先天真一之炁,象老母一样蕴藏、养育万物。
③《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太过为亢,有悔,为有后悔之心。
丹家借此乾之上九爻辞,指精炼完,阳光三现,要知止足。《悟真》云:“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祸辱。”此祖师慈悲,言未得还丹之法,当须急求明师指点,得师真诀,急炼还丹,将精炼完,补至阳光三现,应当止火。止火者,不再拉动河车,外阳缩回腹中,马阴藏相,丹书称为闭阳关。此时入山用大功,用侣伴。若仍采药,拉动河车,则震动舍利子,化为元精走泄。钟离祖师云:“丹熟不须行火候,更行火候必伤丹。只宜保守无亏损,渴饮饥餐困则眠。”昔有曹还阳祖师,该止火时未止火,导致走丹,痛哭流涕,又得重新安炉立鼎,从头再来。这闭阳关,是功夫炼的自然自闭,阳关一闭,必得长生。
④《易•坤》曰:“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意为:龙在郊外斗争,斗得难分难解,两败俱伤,鲜血淋漓,其色又黑又黄,真是太惨了。“龙战于野”之“龙”为青龙,为后天阴炁。指阳生采药,青龙将白虎逆上督脉,化为甘露。
《还丹破迷歌》云:“左手捉着青龙头,右手拿住白虎尾,一时入口渐甘甜,方知此物甚香美,只此便是水中金,妙达玄门真个理。”
《悟真》云:“两手捉来令死斗,化作一块紫金霜。”
丹经都是比喻,实质是白虎出洞,元精精满自溢,下手采药,用真意引领后天炁(青龙)催逼元精(白虎)成药,载精(白虎)上升。真意在前,青龙白虎在后,逆上督脉,化为甘露,比蜜还甜,从泥丸下降,归于中宫。
《大丹赋》云:“白虎倡前导兮,青龙和于后。”其意指元精一动,后天炁就下至会阴与之相和,比为青龙白虎野战,白虎斗不过青龙,乖乖随青龙上行。
意译:月相由初一开始,至三十为晦,隐而不见,入于混沌,如元精藏于混沌之中。混沌之中藏有先天真一之炁,先天真一之炁为万物之母,象坤卦为万物之母,蕴育万物。此时火功已罢,丹乃归根。功用温养之功,又待阳生采药,采时青龙白虎相斗,化为甘露,归于中宫,如此渐采渐凝,阳炁愈来愈充足,补至阳光三现,用止火之功,如未止火,有漏失元阳。如此修至马阴藏相,阳精炼完 ,筑基之功毕,从此入长生路。
真人杂用乾之上九,“龙”为真阳之精,为阳为铅。如不止火,有漏失元阳,为“亢龙有悔”。又用“龙战于野”,坤之上六,“龙”为真阴之炁,为阴为汞,实指示丹道不过是乾坤之运用。
《悟真》云:“总是乾坤妙用,谁人达此真诠?”“真诠”为真理、事理。
《易•象传》云:“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此又喻汞死之象,汞为青龙,为后天真阴之炁。修道人以精补精,将精炼完,又防危惧漏,精气神全守中宫,直至铅尽汞干。后天真阴之炁被先天真阳之炁置换,体化纯阳,身体内无一丝阴炁。丹经云:“阴炁一分不尽则不仙。”“其道穷也”,谓丹道穷尽。丹道不过先天真一之炁,采得此炁,保持此炁不泄,则为得其一。丹经云:“得其一,万事毕。”
真人言乾坤二卦,分明有乾坤相合(日月合璧)之象,于月相为晦,有日月合璧之象。又喻丹道不过阴阳二炁之循环运用,阴阳二炁相合,凝为金丹。
生,又再采药,“推情合性”,与后天阴炁相合。采药采阳精,为丹道之规矩。正如历法之璇玑,由朔至晦,周而复始。
先天阳精在体内升降上下,由督而上升,由任脉而下降,正如乾之六爻,上下周流,没有定位。
乾卦为易道之宗祖(取乾之六爻变易周流之意),阳气为万物之灵魂。丹道以先天真一之炁为宗祖,以先天阳精为药物,居于内肾,无形无象,难以察觉目睹。
《悟真》云:“本是水银一味,周流历遍诸辰。”“水银”为汞,为后天真阴之炁,“一味”为水中金,为铅,为先天阳精,二物为阴阳二炁,在体内轮转周流。二炁如北斗斗柄之指向,一昼夜绕北极星周围旋转一周,“历遍诸辰”。
在古时观象授时的时代,人们选取一定的星象作为分辨一年四季的标志,这个做为标志的星象就是辰。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历代作为标志的星象也不同,一般以北辰(北极星)作为标志,沿用至今。如《春秋公羊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大火为心宿,伐为参宿,北极星为北辰。
真人以天道(月相),易道(乾之六爻)以喻丹道,故天道、易道、丹道一理。但月相之晦朔弦望,可以凭历法推排;《周易》之卦爻,可以分清一二;人身之活子时,却难以窥测。若修士拘泥于月相、卦爻,则为刻舟求剑,与丹道相去远矣。故而《悟真》云:“举世迷人惟泥象,却行卦气望飞升。”又云:“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丹道,不过得一,得此先天真阳之精,化为甘露,则东南西北尽可忘,易道天道不用看。因此,石杏林祖师云:“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丹经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经千万篇。”
丹经之用,有二:一者,修行人发心修道,看丹经,熟记在心,在艰难困苦中百折不悔寻访明师,以磨炼意志。以丹经作试金石,执经问难,看所访之师是否真正懂、通晓丹经。陈泥丸祖师云:“言语不通非眷属。”若所访之师言语都不通,不为真师。二者,丹经云:“得诀归来好看书”,又云:“得师真诀后,贯通万卷书。”修士得师真传,自可对丹经一通百通,如拨开云雾见青天,此时心意之豁然,岂之士能比乎?又以自己之实修,印证真诀、丹经,必能一一合契,方知我命在我不在天,真正把握自己生死。
     〔载于《道源》2013年第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