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业银行杭州分行的副行长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规定,存款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利率10%,否则就触碰了银监会的高压线。
在民间借贷活跃的浙江,一般月息超过2分的借款被视为高利贷。据此来看,不管是陈渊个人借款的3分月息,还是
平安银行的4.5分月息,都已经属于高利贷行为。
令人不解之处就在此,陈渊长时间高利借款,并以银行指定账户作为担保,
平安银行是否有所察觉?陈渊的离职,是否经过了离职审查?而
平安银行借高利贷的行为,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记者就此采访
平安银行宁波分行,工作人员以“领导不在”为由拒绝。之后连续两天数次拨打行长张清和手机,均无人接听。
韩娟告诉记者,现在
平安银行对此事采取回避态度,不作任何回应。但张清和在6月13日发短信给韩娟,称自己做人光明磊落,有事可以找接替陈渊职位的钟总。韩娟说,目前已经联系不上陈渊,手机无人接听。
根据李明和韩娟所了解到的情况,除他们外,陈渊还向多人和企业高息借款,甚至还涉及当地公务员,总计应该超过10亿元。
6月18日,宁波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受理了韩娟关于陈渊诈骗的报案。
记者也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宁波市金融办已经介入调查此事,宁波银监局也在6月19日的会议上专门提及此事,归集统计涉及的金额在10.4亿左右,银监局也就此事准备出面整顿当地的金融秩序。
有参照意义的是,近年长三角地区曝出多起银行职员特别是行长一职“违法圈钱”的案件,涉及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温州银行、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和温州市龙湾区农村合作银行、
中信银行等基层支行行长或信贷经理。这些被曝光的案件,基本都以“帮助客户转贷、放贷和理财”为由,并向其亲属和客户许诺高额利息回报,涉及金额从数千万元至数亿元不等。
“很多人愿意被骗,就是看准了你是银行职员,出了事有钱还得上。即便没钱,也还有银行这座庙在。”有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正在成为高利放贷的重灾区,但对于
平安银行出面借高利贷,该人士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有法律人士指出,根据最高法1998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条款可作为维权参考。(华夏时报 赵士勇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