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选报的决策方案
1. 专业范围选择
(1)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定义:考生本科就读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下包含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均为考生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作用:考生通过拓宽本专业考研的选择空间,避开竞争激励的热门专业,从而降低考研难度。
举例:某考生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10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而言,这10 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2)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定义:与考生本科就读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平行的其他一级学科下,所包含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均为考生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作用:考生通过拓宽考研相近专业的选择空间,避开竞争激励的热门专业,从而降低考研难度。
举例:某考生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6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而言,这6 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3)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定义:不属于考生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生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作用:考生通过了解、拓宽跨专业考研的选择空间,避开选择难度过大的专业,从而降低考研难度。
2. 硕士类型选择
(1)类型说明
中国提供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供考生进行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
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两种硕士类型均为全国统一考试、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
(2)应试难度说明
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3. 意向地区选择
(1)就业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考生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
(2)安家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考生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买房压力大,如北京房价动辄2-4 万元每平,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例如,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
(3)经济原则
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4)一区、二区选择
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 10 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递增和招生的结构性转变,考研的总分线也是年年居高不下,让很多学生与成功失之交臂。有鉴于二区省份对于总分线和单科线的要求更低,更加适合不愿意承担考研风险、基础较弱的考生选择。
一区(A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
二区(B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4. 意向学校选择
登录中国研招网http://yz.chsi.com.cn/,点击“硕士专业目录”http://yz.chsi.com.cn/zsml/zyfx_search.jsp,填写该页面的“所在省市”和“专业名称”两项,点击搜索。搜索的结果为:意向专业在意向地区的全部研招单位。在此基础上意向学校的选择。
附: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改革试点的高校名单(34所)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大学连理工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东北大学 | 吉林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四川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兰州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
5. 自我竞争力分析
通过了解公共课基础和专业课基础,对自我竞争力水平进行合理评价,有依据的调整院校专业选择期望值。
6. 意向学校竞争难度分析
1.报名录取比例 | 学校的报名录取比例越高,则难度越低。选择报名录取比例连续或超过2年达到30%左右的学校。请注意:全国一志愿录取比例仅18%左右。 |
2.总分和单科分数线 | 学校的总分和单科线越低,则难度越低。请注意:每一年全国考生达到及超过国家二区分数线要求的比例仅32%左右。 |
3.初试参考书分析 | a 不指定参考书。此类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平时的个人修养,专业课考试难度较高。如果要报考这类院校专业,可参考同等院校专业所给出的参考书目。b 指定参考书。大多数院校都会给出具体的专业参考书目,但同一专业不同院校所列的专业参考书的数量多寡不同,参考书的难度也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课基础及对专业参考书的熟悉掌握程度对学校进行合理选择。 |
4.复试差额录取比例 | 复试差额录取比例越大,难度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