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能力、生活质量、时间支配权,归根结底在于你的社会资源占有度。你的社会资源占有率不高,那么,即使工资稍高也是聊胜于无。要知道,在今天这个竞争极度激烈,任何事情几乎都是“零和博弈”的社会,社会资源的两级分化是极为明显的。在社会财富精英化的背景下,贫富阶级的两级分化是大势之趋,而所谓的中产,不过是夹在贫富两者中间,位置略显尴尬,且不断向下层滑动的悲催阶层。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4月曾有报道,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全球大约有10亿中产阶级可能将脱离中产阶级的行列。这让人们对过去三十年令人瞩目的脱贫成果的持久性产生了思考。作为一个社会人数最多的中坚力量,城市里的中间收入阶层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未有增加的收入和高通货膨胀间的畸形差距。此外,房贷、教育、社会保障以及生活消费的压力,使得中产阶层成了名副其实的“夹心阶层”,他们眼巴巴望着却无法享有上层社会的巨大财富,为身处富人阶层的大老板打工,辛勤地创造财富的同时,却更多地承受着经济的巨大压力。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一书中,曾告诫人们警惕“中产阶层的消失”。他在书里让读者自问三个问题:房贷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如果其中任一答案为是。那么,你就不算是真正的中产阶级。你只是一个中等程度悲惨的“中惨阶级”。
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