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2707 51
2014-09-01
首先在一个专门讨论写作的版块里讨论收入是很不恰当的!!!!但有感于坛友tielingcollege老大哥的近日的发帖和诸位坛友的回复,而楼主我既没上过大学,更不用谈什么博士教师教授的,于是我对收入与待遇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一地的鸡毛,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论坛里,我见过一个月就1500的硕士,我也见过毕业了一个季度下来还没找到工作失业的博士,很多老大哥不少也是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当公务员的加班费福利全部算上5000一个月,有当高级工程师的4000一个月,有专门在沿海地区某省会城市做学术方面工作的也才4000。
    论坛外,我上半年工作的地点附近不是金融公司就是银行,而我打听到不管是金融公司还是银行很多职员也就四五千一个月。附近的住房合租一个单间就要一千到两千之间,不算其他开支,房租算一千三,伙食算一千,一个月也就是只剩两千七了。
    金融机构里月薪过万的呢?也有。我以前一起自学自考金融的老大哥们现在很多不是升主任就是升到老总了。而我现在还记得以前我联系他们的时候,晚上都快11点了,电话打过去,对方“我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回去后还要整理些资料”第二天七点多又要爬起来穿好西装打好领带梳好头发去公司报道。
    同样是月收入过万的,和其他不同的是,一天十多个小时能够按时吃饭睡觉都是奢侈的事情,但用他们老大哥说的话“我们可能忙死忙活一年下来什么成绩都没有”。
   还有很多很多:一个月才50块业余农闲还要当赤脚医生的村大队书记(在珠三角地区选个村长打点塞红包都能上百万),一个月一千五的民警,同样一千多的公务员(我小学同学深大毕业后同年进入深圳某街道办工作每月就剩这么多了),我家那08年还招过某县法院记录员一千块一个月,正式编制的公职人员,食宿自理。。。。。。
   我见过很多包括论坛内外的教师,XX局高级工程师,XX局XX员,基本都是下了班到处接活赚外快补贴家用,缘由都是一个月就剩那么点也就只能在外多干点活了。


另外 以前论坛的张静静大姐说过很多人喜欢去海关,刚好前段时间我这边海关招人,2400一个月,食宿等待遇不详细(招聘上是没说提供或者解决与补贴了),但附近租房就要两千左右。。。。至于灰色收入,我打听过了,结论就是洗洗睡吧。。。。

平台与竞争及未来的不确定
  很多坛友会说到XX地区收入比较高,或者我进了XX单位待遇怎么样怎么样之类的。其实说白了,无非就是个平台,钱多事少离家近,好的平台人人都想去,用游戏大富翁里的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但是(这个词总是让我很纠结),竞争力摆在那里,用以前论坛上的信息,一个学院招三个教师,跑来三百多个人应聘,连哈佛的海龟都来凑热闹!  用某省长的话说(我以前一同事有和这个省长合作过,这话也是他告诉我的):“你别以为我的位置很好做,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把我拉下去取而代之!!”
  竞争力少的时候,比方说和我同年一起工作的一个老乡(他80年自称是最老的80后),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一开始我一直以为他是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的,结果某次聊天的时候他才告诉我:“其实我是做财务工作的,本科毕业那一年我投到这家公司的简历,刚好他们缺一个财务,于是培训了我半天就直接上岗了。。。。”一做就是几年。。。。。
  竞争力高的时候(我在一些现场招聘或者网络的招聘要求看到的):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有实习经验吗?XX从业证考了没?能用纯英语做个自我介绍吗?你有现成的业务资源吗?。。。。。

  这里我提一个我打听到的情况。 以前小时候我经常在小说上看到这样一个词“公务员下海”,而后期我和一些老公务员打听到的和市面上报道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些老头告诉我的是:“说白了人多了,没后台的全部都清走!”
  而我自己印象中银行和中小学也曾经有过大量的裁员。(以前有接触到当时被裁的职员,但是了解的不多)
  所以很多时候现在的情况不代表以后的情况,未来大家都不知道会发生啥情况,像几年前我家附近某书记一把年纪都已经退休了,都还被抓回去洗屁股。。。。。

喝完酒胡扯了这么多也不差我再扯一点。
最后我要说明的一下,这个才是重点,很多信息我实在是懒得码上来了,我先很不客气的告诉你们各位坛友在这个帖内你基本只能看到很多的牢骚和废话,而我由于手懒,很多新的发现我码着码着原本想着的事也就懒的码上来了

我们不能一直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世界,在新的社会中我们也要学会新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不同的处理方式。(其实搞来搞去就是你们经管那套,只是内在结构改变了,而我们思考的结构大多数人都没改变啊!)
以前网络不发达,信息流通,凡是靠两字“打听”,现在一个信息在网络上发布,手机电脑都能了解,一个机会,一传十,十传百,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成了,人人都可以来抢这个机会。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有很多的信息,有好的有坏的,但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要的是什么,实际的情况又是什么,又能去做些什么。
“没有任何的系统方法与理论能比得上理性的客观观察与具体实践”这是我在经管领域里唯一学到的东西。这句话我觉得不单止对我等小学生受用,或许也能对诸位博士硕士有帮助。
  很多时候或许我们都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对整个社会以及自我职业规划的认知。

好吧,版主,我牢骚发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1 06:42:23
474426960 发表于 2014-9-1 04:59
首先在一个专门讨论写作的版块里讨论收入是很不恰当的!!!!但有感于坛友tielingcollege老大 ...
情况不完全属实,就我了解的银行业和证券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 07:13:45
学历现在作用不大,要认识到学历背后的社会资本或人际关系,以及自身能力才是收入的根本,把改变生活质量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那张越来越没含金量的文凭上是没用的,比如在高校欧美留学归来的博士,北大清华的博士也许他不如一个中部985的博士,因为那张文凭最后不代表能力和社会资本。留洋欧美名校、北大清华是因为那里出人才的概率比较高,但很大意义上是因为生源结构好而不是能培养人;就业之后文凭的作用会慢慢淡出……
我本科同学就业近10年(没读研没考博),因为没有人涉及金融等热门行业,义乌家族企业老板不算,高收入五六万,低收入3000,人最后还是看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 07:52:42
可恶的生活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 08:46:10
晕,我纯属躺枪,我有说过海关很好么?
不过海关待遇好,是公认的吧。。。
收入这个东西,哎,没有利害的亲爹干爹,没有资本去投资,
靠工资讨口饭吃,想要吃的好点,只能多干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 08:51:02
生活就是金字塔,每一个行业或职业都一样,但是外人看的时候,基本上只看塔顶的样子。如果全部分析下的话,就又是另一个样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