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411 0
2014-09-02

1、本研究的目的和框架

    我们将系统性研究1966-1982年间,美国经济周期与大类资产(债券、股票、黄金、汇率)表现之间的联系和背后的逻辑。选择1966-1982年的区间段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1)1966-1982年是美国全球霸权的阶段性衰落期。对于未来可能走向多极化,从而更为动荡的时代有一定借鉴意义。(2)1966-1982年美国股市经历长期横盘“大熊市”,方便于周期划分。(3)黄金、汇率开始浮动,多市场立体交易策略登上历史舞台。

2、1966-1982年间美国宏观环境评述

    2.1、价值观普遍消沉的70年代。70年代美国开始受到政策调控失灵、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竞争加剧等一系列冲击。相对国力的衰落,导致了美国价值观遭遇挫折和普遍消沉的国民感。卡特发表“病态演讲”。

    2.2、美国政治理念逐渐转向保守,凯恩斯主义破产。持续的经济低迷,使得70年代中后期,保守主义思想开始抬头,共和党成为社会多数党派。社会思潮的逆转,导致放松管制、私人化、减税成为80年代的主题词。

    2.3、人口与就业:沉默一代成为社会中坚,婴儿潮一代加入劳动力市场。 “沉默的一代”,进入中年成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等社会主导力量,社会由保守力量主导。而他们的后代婴儿潮一代出生在繁荣之中,更为积极进取。劳动力市场冲突增加。就业结构缓慢转型。服务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从1966年的59.2%,上升到1981年的68.4%,年均增长3.2%,而同期制造业劳动力年均增长只有0.5%。

    2.4、经济:核心矛盾在于劳动生产率缓慢。(1)管制的突进和生态运动导致成本提升,创新缺乏。(2)大企业多元化导致微观效率的下降。(3)工会力量的强大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2.5、滞胀是生产力衰退的结果。1972-1981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下降至年均1.2%。

    2.6、经济自我调整和货币政策改革,是经济走出滞胀的关键。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工会力量削弱,ZF理念转变,以及沃尔克强力紧缩的货币政策遏制通胀,最终美国进入供给革命,再度进入“镀金时代”。

3、大类资产配置总览。

按照投资时钟的原则,我们将标普500指数、10年期国债和黄金作为大类资产的三种配置,并统计每一个投资时钟阶段,大类资产相对表现。整体而言,在经济衰退和复苏阶段,股票表现较好,在扩张、滞胀阶段,黄金表现较佳,在衰退阶段,债券表现较好。符合投资时钟规律。

由于当时经济的主要矛盾在于通胀,因此,黄金是一种贯穿全时间段的主要资产,股票和债市却因为高通胀环境,都经历了大熊市,只有阶段性的波动机会。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