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自由贸易
2014-09-03 经济学人
重温李嘉图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减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平等
经济全球化的拥护者们常常表示,对于发达国家的工人们来说,全球化也许会给其带来忧虑和苦恼,但对于贫穷国家的工人来说,却恰恰相反。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1988年到2008年间,通过估测贫富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不难发现经济不平等的情况有所缓和。但是具体细化至每一个国家时,情况可能不如想象中乐观,经济全球化其实加剧了某些贫穷国家中的经济不平等。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基尼系数得见,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均衡的指标。(如果系数为1,则全国总收入为一人所有,如果系数为0,则收入分配均衡)。在1993年到2008年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基尼系数增长了9%,而中国则在过去的20年间增长了34%,很少有国家的基尼系数是呈下降趋势的。
经济学家们很困惑:基尼数据的显示是与经济全球化创始人大卫.李嘉图的理论相悖的。他曾说过:“每个国家都会出口他们相对有生产优势的产品。”以美国和孟加拉国为例,在美国,相对于低技能苏动力,高技能劳动力是占较大比率的,而孟加拉国这种比率相差不大。所以美国更注重需求高技能劳动力的产品,比如金融服务和软件。而孟加拉国则着眼于低档产品,例如服装。
比较优势理论曾预言,当一个贫穷国家开始进入经济全球化时,对其低技能苏动力的需求将会不成比例的大量增加,因此,相对于那些当地的高技能苏动力,也会相应地增加低技能老动者的工资,以此缩小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这个理论恰当地解释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波冲击影响。相对于美国,欧洲低技能苏动力占很高比例。因此当欧美经济贸易起步时,欧洲的经济发展很难取得均衡。1700年,法国收入最高的10%的人群比收入最低的40%的人群的平均工资高31倍,直至1900年(经历多次改革与战争),差距又增加了11倍。
但是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经济不平等现象使得李嘉图的信徒们糊涂了,他们建议更新这个理论。哈佛大学的埃里克.马斯金尝试在林道经济科学会议上提出这个观点,这是一个落座于巴伐利亚湖畔小镇上的经济学家之间的聚会,学者皆为诺贝尔奖得主。(马斯金先生在2007年因机制设计得奖,这个设计曾被经济学家们用以改善市场机制和选举制度)。
马斯金的理论主要着眼于他所谓的苏动者之间的“配对”。当一个非技术工搭配一个技术工时,可以产生更高的生产率——即工作中的合作。任命一个主管去管理一群工人往往比单纯增加一个工人更能增加总体产量。他将劳动力分为四个等级:(A)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B)发达国家的低技能工人(C)贫穷国家的高技能工人(D)贫穷国家的低技能工人;关键的是,他认为发达国家的低技能工人(B选项)比贫穷国家的高技能工人(C选项)更有生产力。
在这场始于1980年的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冲击之前,贫穷国家的技术工和非技术工,即C选项和D选项,他们是在一起工作的。马斯金给出了一个印度农村人的例子,他精通英语,帮助当地农民理解学习现代农业知识,但其收入增长的几率很小,因当地恶劣的交通环境和薄弱的通信设置使得他无法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一起工作。但是D选项的非技术工却受益颇多,他们同C项中工人的交流学习使得生产产量得以提高,以此获得高收入,并缩小了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的最新一波冲击则在于用工的“配对”上。贫穷国家的技术工人现在可以同发达国家的低技术工人一起工作了,对于先前合作的穷邻居则弃之不顾了。以半成品为例,它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三分之二的比例,而这些产品的流程往往是被大公司或者是呼叫中心外包的,但当这些工作离岸时,会受到C选项工人,即相对有技术含量的工人的争抢。据美国康瑞尔大学的数据表明,一个典型的印度呼叫中心的员工是有学士学位的。
经济全球化以其最新的姿态表明,以上提及的贫穷国家的技术工人将会与发达国家的低技术工人展开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和接触,之前被马斯金先生提及的以母语为英语的印度人将会去一家出口工厂工作,未来他将会面对美国老板制定的严格工作期限。C选项的工人和B选项的工人一起合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D选项的工人只能被遗忘在一边了。
D级别的工作强度
半成品贸易的蓬勃发展决定了对贫穷国家技术工的高需求和高生产力要求,高薪也随之而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支付的制造行业的薪水往往高于其它行业的标准薪水。一个数据显示,墨西哥的出口贸易公司的薪水要比非出口贸易公司的高60%,另外一个数据表明印尼的外商独资企业支付的薪水高于本地其它公司的70%。也许,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提高所有人的收入,至少在发达国家,一些技术工人并不能相互“配对”在一起工作,或者更坏的是,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失去了成为技术工人的机会,这样的结果也导致了经济不平等情况加剧。
马斯金的理论并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他没有相关的数据去支持其理论(这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特权之一),耶鲁大学的佩尼洛佩.高柏教授说,“马斯金建议我们需要获得发展中国家公司中相关用工匹配的微观数据,以此来检测那些技术工人是否从这种机制中受益。”
但是如果他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他向经济全球化的拥护者提出了一个挑战,即怎么样不忽视那些发展中国家的非技术工人,并能从中得到回报。
附Eric Maskin 视频Why Haven’t Global Markets Reduced Inequality in Developing Economies?链接:http://www.mediatheque.lindau-nobel.org/videos/33964/eric-maskin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FIZVrEAqdVfG4A4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