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4-9-20 16:41:31
jjxjiang 发表于 2014-9-20 14:51
上海市率先合并一本、二本招生,将是我国二本大学教师、学生的新的希望。
============================== ...
即使现在,上海高考录取分,东财不如上金,江财不如上商。这个政策实行后,会对此类没有211牌子的外地一本带来进一步的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7:15:31
二本还好了  就业不是很尴尬   三本的学生才是  其实很多三本生可以上二本的  只是不愿意读一个不好的专业  其实 读什么不重要  有能力哪怕没机会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子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7:28:14
呵呵,你以为不分一二本你就能与那些从前的老牌重本并驾齐驱了不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7:50:43
改变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国的教育制度,“过来人”深有感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7:51:52
合并一本与二本招生,由于有所谓的985,所谓的211大学的称为存在,对于这样的高校有这两样的东西,合并都没什么意义。因为看中的更是这些称谓后的利益。当然对于一般的一本大学与二本来讲可能影响就大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8:00:49
当年985没有,211影响很小时,计划分配年代,企业很看重学校的品牌和专业实力,那个时候的东北大学在宝钢和首钢都吃香,东财在财经类院校名声很响,北交大分总是很高,靠特色生存。现在985第一层次,211第二层次,下边没法混了,其实原本都有特长,为什么非要搞一些那样的事让学校差距这么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8:11:06
本科是211,985反映高考入学成绩高,生源好。国家对这类学校投入大。普通高校也有好的专业,分数要高于211院校的录取分数。例如哈理工高压、绝缘电器专业,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和哈医大临床专业,一表录取分数远高于一般的985和211。有些211学校,是由于地域原因,属于国家政策照顾性质。凡事不能绝对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9:19:20
经济学领域,价格歧视都存在;就业市场不存在就业歧视是很难得。
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精神需求,也就是被社会承认和认可,自我感觉好。人家既然有这个优势,必定会用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
歧视基本上无处不在,基本上不可能消除,美丽的歧视相貌平平的,苗条的歧视胖子,中产或者小康歧视穷人,b白人歧视黑人,本地人歧视外来人......
要想不被歧视,最可靠的是努力做好自己,就像马云、饶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9:20:55
按照国家工程规划去划分人才的观点很肤浅。
      祝各位都有美好人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9:31:50
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9:57:27
支持  !!!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9:59:16
保证教育公平 必须去等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0:01:16
这个博文写的不怎么样。逻辑的问题不去说,我只能说很天真。你大学不是不分了吗,好的,就业单位依然会看,有什么用?不要去强调形式化的东西,做好内在是重要的,真的,这些讨论没有意义,如果你有考上清华的能力,你会去上二本吗,就因为教育部不分档次了?如果企业能招到清华的,并且确实好,会去招二本吗,就因为一视同仁了?一个博文,写了那么多个例,并且宝钢的例子还是没有办法验证的,即便下面的那些人,你要知道,那些都是什么年代的人了,那个年代大学生都很了不起,能和当下的比吗?这是个常识问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0:05:20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0:06:58
看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0:37:26
fzj320 发表于 2014-9-20 08:22
写得好!不能让那些985,211的人有天生的优越感!
呵呵,人家学生比二本好,师资比二本强,资源比二本多,产出质量比二本高,不能让他们有优越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2:27:48
不能让那些985,211的人有天生的优越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2:29:34
科学网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2:38:42
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3:00:24
徐乐江:宝钢集团董事长,本科江西冶金学院(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3:11:57
大家关心的挺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3:18:17
按楼主的标准,党校是最NB的,全国就办一所党校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3:24:20
取消一二本但在其他政策上没什么改变还是一样,何况这也改变不了多少企业的用人准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3:25:47
喻海良在关于普通学校的举例并不恰当, 马云、马化腾等人所毕业的学校虽然在现在的观点看来都是普通一本、二本甚至更差的学校,但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在中国大学扩招之前,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在扩招前的199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0.89万,199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1.99万,199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75.15万,199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4万,199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89.98万,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58万,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0.04万,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看到这些数字,结合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时间,我们可以推知他们相当于现在较差的211,985至较好的普通一本之间的学生。也就是说,喻先生您用错了例子,他们对于很多同辈来说,仍旧是较为优秀的“所谓的211,985”的学生。。您应该聚中专生的例子较为恰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3:31:37
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
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不同的地方,毕竟我们国内的最高学府都是公立大学。
所以很多事情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处理起来却很困难。
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是集中扶持精英还是一把撒下去。
确实难做到十全十美。

但是我们希望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教育在机会上的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23:34:38
支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1 00:08:52
以前的二本也很难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1 00:27:29
中专变大专,大专变本科,本三变本二。。。。
拔苗助长而已,增加老百姓教育成本,当然最开心的就是教育系统的利益既得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1 00:36:39
过于天真,学校的牌子或者声誉已经在哪里。无论你如何折腾也就是那样,其他就不多说,大家都懂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1 00:59:20
优胜劣汰的规律是历史的必然,一本二本和在一起,其实还是会存在的。到时候谁知道会不会分三六九等???二本的实力在那,好的生源也去不那。

我感觉老师也就是楼主自己骨子里还是有中国人的弊端:以貌取人。你自己也说了,清华北大这那那这,作为理性人别人也这么想,为了追求帕累托最优必然要竞争,资源是有限的,于是考虑了机会成本后有人有单位寻租,最后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