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34 3
2014-10-06

嫌自己不够努力?回想下,是不是励志小故事看多了

/李松蔚(知乎)

几 年前,我还在大学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的来访者是一些非常优秀的大学生们。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任何诊断意义上的心理障碍,仅仅是觉得不开心,需要 找心理老师聊一聊。他们在世人眼中虽然都是天之骄子,常常流露出的状态却是焦躁、懊恼,和挫败,对人生怀有强烈的不满。这种与现实不相称的自我否定,出人 意料地普遍。

这学期又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我还是……”他们常常这么抱怨。

这 句话背后的意思是说,他们在心里存在一个估值:过去了多长时间,就理应取得多大的成就,否则,就是哪里出了问题。本质上,这种对生活的规划,无论称为 计划也好,理想也好,应该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东西,但是这些年来,却逐渐有千篇一律的走势。学霸是其中受到广泛追捧的关键词。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学 生认为,如果自己的人生大戏不能按照学霸的剧本出演,那一定是自己的失败——而不是剧本选错了。

学 霸的传说盛行,有社交网站的推波助澜。通过网络,学生们的眼界确然大大开阔:某甲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分钟,本科期间就发表了 SCI论文;某乙一边念书一边创业,还未毕业就已经坐拥百万身家;某丙同时收到若干家常春藤名校的 offer——不,仅仅这样还不足以被广为传播,应该添上一笔:某丙刚上大学时英语极差,眼界极窄,说起他出国的梦想大家只当痴人说梦,这样四年逆袭,他 的 offer 才更有震撼力。这种故事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超强的代入感:我的英语还没那么差,我的眼界也没那么窄,怎么看我都比主人公最初的状态强上一两 分,那么,我的人生凭什么不能有更高的成就?

他们理所当然地把这些传奇当做自我衡量的标杆,再心甘情愿地用它们打击自己。

学 霸传说在社会上的版本,则是形形色色的致富神话,两者的故事逻辑是完全一致的。在被誉为编剧圣经的《故事》一书中,罗伯特 麦基提出好故事需要有一个主控思想,描述生活是如何从开始时的一种状态,转化为结局时的另一种状态的。这在两种现代传奇中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套路:起 初必定是一穷二白,让人绝望的,住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下室,跟人合租,吃泡面,受到各种冷眼旁观的羞辱……然而非常拼命,全身心地投入,每天只睡三个小 时……最后另起一节,几年后的现在,这时的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就任凭想象了。打开微信朋友圈,你总能翻出那么几段致富神话。毫无疑问,它很吸引人。

我 们会发现,坚韧、乐观、充满激情、不眠不休,在每一段网络传奇中,都能看到这些品质的影子。这是主控思想的另一层含义。描绘从初始状态到结局状态的大 逆转同时,需要给读者一个解释: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成功?解释的性质决定了整个故事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智商、外貌、家世背景等先天禀赋的差异会被有意 忽略,偶然的机遇因素也不会被大书特书。天才永远只是少数,读者更愿意在故事中看到一个普通人,不聪明也不漂亮,甚至还有一点被人看不起,只是凭着自己的 努力一步步征服天下。这样的传说才会在普通人的网络里生生不息。——仿佛得到了命运应许的安慰:他行,你就行!

很难说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究竟是安慰还是刺激更多。

看 到那些原本普通的人变得不再普通,我们激动之余,会尝试着复制他们的路径:我们对生活的估值变高了。直到我们意识到现实与故事总是存在距离。这让 我们失望,也不平。但我们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人家并不是天才,也没有取巧,唯一能抱怨的就是自己不努力,没有夜以继日地用功而已。热衷于从网络传奇中撷取 人生智慧的人,往往会落下焦虑的后遗症。

我 们选择了故事,故事又制约了我们。今天,父母口中邻居家的孩子再也不是我们最大的宿敌。第一流的写手为我们搜集来自全世界的励志人生,精心加工,绘声 绘色地演绎出各色传奇,力图使我们相信那就发生在身边不远,堪当每个普通人的人生范本。——但在拿起这个剧本之前,千万不要忘了:传奇只是传奇,你的人生 则属于你自己。

(原文发表于《南方人物周刊》2014 年第 33 期,时代症候专栏。本专栏提到的案例均已经过虚构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6 22:41:51
这个可以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7 05:52:54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7 10:40:42
alvin张 发表于 2014-10-6 16:07
嫌自己不够努力?回想下,是不是励志小故事看多了文/李松蔚(知乎) 几 年前,我还在大学做心理咨询的时候, ...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