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越南实在是太弱小了。流通性泛滥是全球的问题,越南最先倒下,只能说明她自己太弱小。越南的金融开放程度远远超过了自身金融体系可以承受游资冲击水平。越南政府显然也没有多少积累来抵御资本外逃。
加上越南由于国家小,其要素禀赋会因为外资的涌入而迅速的改变。越南86年开始改革是起点比中国78年时好不了多少。可是越南人均收入增长之快速,却是远远超过中国的。越南过去十多年间脱贫的速度远快于中国。越南的白领阶层的收入水平甚至超过中国的白领阶层。这就决定了越南要素禀赋会很快的发生变化,贸易竞争能力在自身优势产业得到升级之前就丧失了。经常项目怎么能不出现逆差呢?
越南自身的产能因为基础设施的限制,提高乏力。可是需求却随着收入增加而迅速的扩张。总供给赶不上总需求,通货膨胀怎么能不猛烈呢?越南的通胀,几乎是成本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的效果叠加。自身供给能力满足不了需求,只能大量依靠进口,所以贸易逆差现象严重。
越南和中国的最大区别,或许和国家规模有关系。虽然中国现在正经受着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但中国的产能使很巨大的。事实是,随着次贷危机降低了欧美国家消费增速,中国可能存在长期产能过剩的压力。通货紧缩是否会再现,取决于中国内需扩张的可能性和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的快慢。当然我们并不希望看到通缩,毕竟我们在不远的将来面临的就业问题。如果出现通缩压力,我们的就业前景就更不容乐观了。
越南的问题和十年前的东南亚实在是太相似了。都是小国由于快速经济发展,导致外贸竞争力损失,而产业升级滞后。只是目前游资规模是当初不能比拟的。也就是说,如果越南政府处理不当,危机的破坏力可能会远远超过东南亚危机。但愿越南政府能够处理好,如果越南经济崩溃了,谁能保证她不会再次走上对外武力扩张的道路呢?
至于日本经济危机嘛,情况似乎还有所不同。日本显然是没有抓住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浪潮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才导致国际竞争力衰落。但是,这种衰落只是相对于美国来说的。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而且日本政府也有财力解决危机。只是日本政坛一直比较混乱,所以政府反应太迟缓了。这大概也是一种政府失灵吧,民主制度下的政府失灵。只是小泉上台后日本政坛才逐渐稳定,日本的经济复苏也主要是在小泉时代取得的。小泉的邮政民营化改革拯救了日本经济,这一点毋庸置疑。小泉在外交上基本是一团糟,但是内政上还是很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