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gongjianfeng在2008-6-28 11:15:00的发言:呵呵,你太激动了!我其实说的问题很简单,刚开始是你说我歪曲了购买力评价理论,我就是想对这点说说的,
购买力评价理论是从实际购买力方面去理解汇率,但是我们现行的汇率是国家制定,两者肯定有差异呀!外币兑人民币这么高,国家制定这么高的汇率,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影响力(有买进和卖出的说法,这方面牵扯到金融,我自己只是大概这么理解。),较少考虑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我说外币兑人民币很高(跟人民币兑外币很低一个意思)很大程度上是跟国际市场的金融炒作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老是逼中国升值人民币,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跟美元直接挂钩,中国的人民币一直兑美元那么低,肯定给美国很大的压力,美国觉得只要中国的汇率降低就能减少中国的出口,美国的进口就能减少,国内的经济就会好转。所以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势炒作中国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想维持自己的出口优势,肯定不会轻易升值,所以中国的汇率现在好像还是固定汇率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是浮动汇率制。
你说的外国人的收入购买力比中国人高得多,你还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就扯淡,我想学经济学人都不会赞成的,每一个经济理论都有一定的假设,所有有一定的缺陷很正常,但是理论就是理论,是经过实际验证了的,可以解释很多问题的。我本人就一直很喜欢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人、它从实际的买卖价格去理解经济问题。外国人的购买力并不比中国高,只是外国人的钱兑换成人民币后的购买力高了。可能这里我没有统计数据有点说不清楚,但是外币对有些东西的购买力比中国高,但是有些东西就比中国低,我一个同学在美国买一辆二手的七成新的福特轿车只要2000美元左右,这可能要比中国高,但是别的呢,一支铅笔要0.5美元,一斤青菜要近30美元......,最近我也问过一个来我学校的美国教授,他就是研究国际贸易方面的,他就说了外国的总体平均物价比中国高近五倍,所以我说中国人的工资低,物价也低,外国人的工资高,物价也高,这样理解购买力评价理论,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购买力并不比外国低多少,这与你说的“事实上购买力平价和工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不论怎么算,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其购买力都比中国要大的多,这个毋庸置疑”就相反了!!
我说的“中国的银行成为外国人的取款机”这句话的意思我赞同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意思,外国人以美元兑人民币高的汇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流入中国,然后在中国进行实际的购买,从而赚取高的利润,这据是很多外国人觉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很大,所以才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的原因。。
以上这样说,我该把问题说清楚了一点吧!希望平心静气地和你交流问题!!
以下是引用gongjianfeng在2008-6-28 11:15:00的发言:呵呵,你太激动了!我其实说的问题很简单,刚开始是你说我歪曲了购买力评价理论,我就是想对这点说说的,
购买力评价理论是从实际购买力方面去理解汇率,但是我们现行的汇率是国家制定,两者肯定有差异呀!外币兑人民币这么高,国家制定这么高的汇率,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影响力(有买进和卖出的说法,这方面牵扯到金融,我自己只是大概这么理解。),较少考虑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我说外币兑人民币很高(跟人民币兑外币很低一个意思)很大程度上是跟国际市场的金融炒作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老是逼中国升值人民币,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跟美元直接挂钩,中国的人民币一直兑美元那么低,肯定给美国很大的压力,美国觉得只要中国的汇率降低就能减少中国的出口,美国的进口就能减少,国内的经济就会好转。所以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势炒作中国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想维持自己的出口优势,肯定不会轻易升值,所以中国的汇率现在好像还是固定汇率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是浮动汇率制。
你说的外国人的收入购买力比中国人高得多,你还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就扯淡,我想学经济学人都不会赞成的,每一个经济理论都有一定的假设,所有有一定的缺陷很正常,但是理论就是理论,是经过实际验证了的,可以解释很多问题的。我本人就一直很喜欢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人、它从实际的买卖价格去理解经济问题。外国人的购买力并不比中国高,只是外国人的钱兑换成人民币后的购买力高了。可能这里我没有统计数据有点说不清楚,但是外币对有些东西的购买力比中国高,但是有些东西就比中国低,我一个同学在美国买一辆二手的七成新的福特轿车只要2000美元左右,这可能要比中国高,但是别的呢,一支铅笔要0.5美元,一斤青菜要近30美元......,最近我也问过一个来我学校的美国教授,他就是研究国际贸易方面的,他就说了外国的总体平均物价比中国高近五倍,所以我说中国人的工资低,物价也低,外国人的工资高,物价也高,这样理解购买力评价理论,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购买力并不比外国低多少,这与你说的“事实上购买力平价和工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不论怎么算,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其购买力都比中国要大的多,这个毋庸置疑”就相反了!!
我说的“中国的银行成为外国人的取款机”这句话的意思我赞同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意思,外国人以美元兑人民币高的汇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流入中国,然后在中国进行实际的购买,从而赚取高的利润,这据是很多外国人觉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很大,所以才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的原因。。
以上这样说,我该把问题说清楚了一点吧!希望平心静气地和你交流问题!!
是先给定两国的物价水平,名义收入以及汇率,再来计算购买力平价下两国实质收入水平的差距以及同名义收入差距的变化。而不是给定名义收入和汇率反过来推一国物价水平“应该是怎样”,逻辑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个计算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开始是用来计算一国的均衡汇率水平的,我之所以说它扯淡,理由如下: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种商品往往并非同质的:美国的建筑质量就是比中国好;同样是苹果,在中国面临着诸多让消费者生疑的农药残留问题,品质差的问题,老外甚至根本不敢吃.. ...,甚至,发达国家优良的自然环境也是其商品比中国卖的贵的理由:同样的一瓶啤酒,在消费环境优越的高档饭店就该卖的比路边摊贵。这些东西购买力平价根本没有考虑。
2、可操作性问题。两个国家比,有的产品A国价格高,有的产品B国价格高,如何确定权重?同一种产品,A国比B国贵,但比C国又便宜,究竟该选取哪个国家的数据比较?不同的计算口径,比较对象完全可能导致相去甚远的结果。对于一些“结论先行”的研究人员而言,自然是选取对自己先拟好的结论有利的口径和比较对象。
3、从实证上看,各国汇率水平也并没有朝购买力平价理论所确定的均衡水平靠拢,各国的物价差异也并没有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而消除。这些都以事实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给予了强力反击。
说白了,购买力平价之所以受到部分人的追捧,无非是它直观,简单,容易理解。
你认为“外国人(收入)的购买力水平并不比中国高,只是外国人的钱兑换成人民币后的购买力高”,可问题是对外国人而言,多数购买并不和中国相关,美国人一年的收入能买几辆汽车,中国人一年收入只能买几辆摩托车,之所以有这样的差距,实实在在是人家多年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中国的结果,哪能稀里糊涂的就归结于汇率问题。按照您的逻辑,似乎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刻调整为1:1,是不是中国人民就马上有私家车开了呢?
汇率问题绝非简单的货币现象,是国家间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反映(尽管不全面),不可能把温度计插冰块里病人就能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