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6-28 09:35:00

牵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1:15:00

回复:(hunter_tong)以下是引用gongjianfeng在2008-...

呵呵,你太激动了!我其实说的问题很简单,刚开始是你说我歪曲了购买力评价理论,我就是想对这点说说的,

购买力评价理论是从实际购买力方面去理解汇率,但是我们现行的汇率是国家制定,两者肯定有差异呀!外币兑人民币这么高,国家制定这么高的汇率,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影响力(有买进和卖出的说法,这方面牵扯到金融,我自己只是大概这么理解。),较少考虑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我说外币兑人民币很高(跟人民币兑外币很低一个意思)很大程度上是跟国际市场的金融炒作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老是逼中国升值人民币,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跟美元直接挂钩,中国的人民币一直兑美元那么低,肯定给美国很大的压力,美国觉得只要中国的汇率降低就能减少中国的出口,美国的进口就能减少,国内的经济就会好转。所以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势炒作中国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想维持自己的出口优势,肯定不会轻易升值,所以中国的汇率现在好像还是固定汇率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是浮动汇率制。

你说的外国人的收入购买力比中国人高得多,你还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就扯淡,我想学经济学人都不会赞成的,每一个经济理论都有一定的假设,所有有一定的缺陷很正常,但是理论就是理论,是经过实际验证了的,可以解释很多问题的。我本人就一直很喜欢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人、它从实际的买卖价格去理解经济问题。外国人的购买力并不比中国高,只是外国人的钱兑换成人民币后的购买力高了。可能这里我没有统计数据有点说不清楚,但是外币对有些东西的购买力比中国高,但是有些东西就比中国低,我一个同学在美国买一辆二手的七成新的福特轿车只要2000美元左右,这可能要比中国高,但是别的呢,一支铅笔要0.5美元,一斤青菜要近30美元......,最近我也问过一个来我学校的美国教授,他就是研究国际贸易方面的,他就说了外国的总体平均物价比中国高近五倍,所以我说中国人的工资低,物价也低,外国人的工资高,物价也高,这样理解购买力评价理论,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购买力并不比外国低多少,这与你说的“事实上购买力平价和工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不论怎么算,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其购买力都比中国要大的多,这个毋庸置疑”就相反了!!

我说的“中国的银行成为外国人的取款机”这句话的意思我赞同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意思,外国人以美元兑人民币高的汇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流入中国,然后在中国进行实际的购买,从而赚取高的利润,这据是很多外国人觉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很大,所以才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的原因。。

以上这样说,我该把问题说清楚了一点吧!希望平心静气地和你交流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1:15:00

有点偷换概念的味道。。。。。。感觉这样算不是很正确

[em03][em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1:24:00

回复:(天下一人)以下是引用gongjianfeng在2008-6-2...

呵呵,谢谢你的指出。确实这个问题很大,个人很难理解彻底,所以才让大家分享,

其实你说的我也不是把过路费等加到油价里面,我们讨论的油价的问题最终还是养车成本的问题,美国的燃油税加油价是其养车的总成本,中国除了油价是最大的成本外,那些过路费等费用也是巨大的,加总的话中国养车的总成本并不比美国低,有可能比美国高。。这是我要表达的意思!!

呵呵,再次谢谢你的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1:30:00

中石油哭着闹着要政府补贴,其实就是向国家要一些养路费的提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1:37:00

回复:(juventus1)有点偷换概念的味道。。。。。。感...

呵呵,有吗?请指教!!这样只是更想把问题说清楚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1:37:00

回复:(中和位育)中石油哭着闹着要政府补贴,其实就...

你讲得太直接了,我赞成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1:48:00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2:24:00

笔者真搞笑,养路费等征收后是用来进行国家基础建设和维护的,和石油公司完全没有关系!这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制度的差异,你的算法存在严重的错误,你所认为的实际油价 国外的应该是把燃油税扣除出成品油价格当中 而不是把咱们国内的养路费等加进现行油价中,  因为燃油税费是远小于咱们的养路费等费用和的  (美国联邦和州两级政府都对汽车燃料征税。联邦政府对汽油课征的税率为每加仑18.4美分(大约 每公升4美分),柴油的税率稍高些,为每加仑 24.4 美分(大约每公升5美 分)。)  你用这个数字算算结果  扣除燃油税的国外油价和国内油价比比  差不多就是摩根斯坦利的报价  而且你也够幼稚了……人家摩根斯坦利不至于为了个油价就开全世界人的玩笑吧?  信誉在那摆着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2:58:00
以下是引用gongjianfeng在2008-6-28 11:24:00的发言:

我们讨论的油价的问题最终还是养车成本的问题,美国的燃油税加油价是其养车的总成本,

中国除了油价是最大的成本外,那些过路费等费用也是巨大的,

加总的话中国养车的总成本并不比美国低,有可能比美国高。。这是我要表达的意思!!

有进步,这就比较对路了。

不过养车在中国和在美国是不太一样的,美国的社会中,没有个人汽车的人,很难适应美国生活。

当然最有钱的人或者最大城市的下层人民除外。

而中国养车则作为一种象征:高收入、特权、年轻和有前途。

所以,要他们多奉献一点也是情理之中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3:47:00
h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3:50:00
以下是引用gongjianfeng在2008-6-28 11:15:00的发言:

呵呵,你太激动了!我其实说的问题很简单,刚开始是你说我歪曲了购买力评价理论,我就是想对这点说说的,

购买力评价理论是从实际购买力方面去理解汇率,但是我们现行的汇率是国家制定,两者肯定有差异呀!外币兑人民币这么高,国家制定这么高的汇率,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影响力(有买进和卖出的说法,这方面牵扯到金融,我自己只是大概这么理解。),较少考虑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我说外币兑人民币很高(跟人民币兑外币很低一个意思)很大程度上是跟国际市场的金融炒作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老是逼中国升值人民币,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跟美元直接挂钩,中国的人民币一直兑美元那么低,肯定给美国很大的压力,美国觉得只要中国的汇率降低就能减少中国的出口,美国的进口就能减少,国内的经济就会好转。所以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势炒作中国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想维持自己的出口优势,肯定不会轻易升值,所以中国的汇率现在好像还是固定汇率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是浮动汇率制。

你说的外国人的收入购买力比中国人高得多,你还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就扯淡,我想学经济学人都不会赞成的,每一个经济理论都有一定的假设,所有有一定的缺陷很正常,但是理论就是理论,是经过实际验证了的,可以解释很多问题的。我本人就一直很喜欢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人、它从实际的买卖价格去理解经济问题。外国人的购买力并不比中国高,只是外国人的钱兑换成人民币后的购买力高了。可能这里我没有统计数据有点说不清楚,但是外币对有些东西的购买力比中国高,但是有些东西就比中国低,我一个同学在美国买一辆二手的七成新的福特轿车只要2000美元左右,这可能要比中国高,但是别的呢,一支铅笔要0.5美元,一斤青菜要近30美元......,最近我也问过一个来我学校的美国教授,他就是研究国际贸易方面的,他就说了外国的总体平均物价比中国高近五倍,所以我说中国人的工资低,物价也低,外国人的工资高,物价也高,这样理解购买力评价理论,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购买力并不比外国低多少,这与你说的“事实上购买力平价和工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不论怎么算,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其购买力都比中国要大的多,这个毋庸置疑”就相反了!!

我说的“中国的银行成为外国人的取款机”这句话的意思我赞同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意思,外国人以美元兑人民币高的汇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流入中国,然后在中国进行实际的购买,从而赚取高的利润,这据是很多外国人觉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很大,所以才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的原因。。

以上这样说,我该把问题说清楚了一点吧!希望平心静气地和你交流问题!!

以下是引用gongjianfeng在2008-6-28 11:15:00的发言:

呵呵,你太激动了!我其实说的问题很简单,刚开始是你说我歪曲了购买力评价理论,我就是想对这点说说的,

购买力评价理论是从实际购买力方面去理解汇率,但是我们现行的汇率是国家制定,两者肯定有差异呀!外币兑人民币这么高,国家制定这么高的汇率,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影响力(有买进和卖出的说法,这方面牵扯到金融,我自己只是大概这么理解。),较少考虑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我说外币兑人民币很高(跟人民币兑外币很低一个意思)很大程度上是跟国际市场的金融炒作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老是逼中国升值人民币,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跟美元直接挂钩,中国的人民币一直兑美元那么低,肯定给美国很大的压力,美国觉得只要中国的汇率降低就能减少中国的出口,美国的进口就能减少,国内的经济就会好转。所以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势炒作中国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想维持自己的出口优势,肯定不会轻易升值,所以中国的汇率现在好像还是固定汇率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是浮动汇率制。

你说的外国人的收入购买力比中国人高得多,你还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就扯淡,我想学经济学人都不会赞成的,每一个经济理论都有一定的假设,所有有一定的缺陷很正常,但是理论就是理论,是经过实际验证了的,可以解释很多问题的。我本人就一直很喜欢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人、它从实际的买卖价格去理解经济问题。外国人的购买力并不比中国高,只是外国人的钱兑换成人民币后的购买力高了。可能这里我没有统计数据有点说不清楚,但是外币对有些东西的购买力比中国高,但是有些东西就比中国低,我一个同学在美国买一辆二手的七成新的福特轿车只要2000美元左右,这可能要比中国高,但是别的呢,一支铅笔要0.5美元,一斤青菜要近30美元......,最近我也问过一个来我学校的美国教授,他就是研究国际贸易方面的,他就说了外国的总体平均物价比中国高近五倍,所以我说中国人的工资低,物价也低,外国人的工资高,物价也高,这样理解购买力评价理论,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购买力并不比外国低多少,这与你说的“事实上购买力平价和工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不论怎么算,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其购买力都比中国要大的多,这个毋庸置疑”就相反了!!

我说的“中国的银行成为外国人的取款机”这句话的意思我赞同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意思,外国人以美元兑人民币高的汇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流入中国,然后在中国进行实际的购买,从而赚取高的利润,这据是很多外国人觉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很大,所以才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的原因。。

以上这样说,我该把问题说清楚了一点吧!希望平心静气地和你交流问题!!

是先给定两国的物价水平,名义收入以及汇率,再来计算购买力平价下两国实质收入水平的差距以及同名义收入差距的变化。而不是给定名义收入和汇率反过来推一国物价水平“应该是怎样”,逻辑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个计算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开始是用来计算一国的均衡汇率水平的,我之所以说它扯淡,理由如下: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种商品往往并非同质的:美国的建筑质量就是比中国好;同样是苹果,在中国面临着诸多让消费者生疑的农药残留问题,品质差的问题,老外甚至根本不敢吃.. ...,甚至,发达国家优良的自然环境也是其商品比中国卖的贵的理由:同样的一瓶啤酒,在消费环境优越的高档饭店就该卖的比路边摊贵。这些东西购买力平价根本没有考虑。

2、可操作性问题。两个国家比,有的产品A国价格高,有的产品B国价格高,如何确定权重?同一种产品,A国比B国贵,但比C国又便宜,究竟该选取哪个国家的数据比较?不同的计算口径,比较对象完全可能导致相去甚远的结果。对于一些“结论先行”的研究人员而言,自然是选取对自己先拟好的结论有利的口径和比较对象。

3、从实证上看,各国汇率水平也并没有朝购买力平价理论所确定的均衡水平靠拢,各国的物价差异也并没有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而消除。这些都以事实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给予了强力反击。

说白了,购买力平价之所以受到部分人的追捧,无非是它直观,简单,容易理解。

你认为“外国人(收入)的购买力水平并不比中国高,只是外国人的钱兑换成人民币后的购买力高”,可问题是对外国人而言,多数购买并不和中国相关,美国人一年的收入能买几辆汽车,中国人一年收入只能买几辆摩托车,之所以有这样的差距,实实在在是人家多年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中国的结果,哪能稀里糊涂的就归结于汇率问题。按照您的逻辑,似乎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刻调整为1:1,是不是中国人民就马上有私家车开了呢?

汇率问题绝非简单的货币现象,是国家间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反映(尽管不全面),不可能把温度计插冰块里病人就能退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3:57:00
所以,他们的购买力要远远的大于我们的购买力,也就是说,我们的物价高。你是否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7:23:00
别喊了,又开涨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7:51:00
各种税费又不是交给石油公司了,这么算是没道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8:31:00
xue xi 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9:20:00

哎,一声叹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21:20:00

要客观!我就觉得手机便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21:25:00

回复:(我很善良)笔者真搞笑,养路费等征收后是用来...

呵呵,说实话,我一点都没明白你的意思,我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借油价的问题老讨论外国和国内消费者对油价的实际负担问题,说白了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问题。我们先不管养路费是不是国家用在了修路等问题上还是干了别的(中国每年修路的钱是用养路费什么的支付的?你太搞笑了,你还不知道路,特别是高速是用钱堆起来的吧),也不管摩根是怎么报告的,我知道你说的美国的油价是多少美元,比中国公布价格高,但是实际呢,我想讨论的是从中国人的收入和养车的成本方面分析在实际的购买力方面中国和外国的负担是多少,从而得出结论中国的实际油价并不比外国低!

呵呵,不过还是谢谢的意见,希望大家平心静气的交流!!!O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21:27:00
       下跌时不说与国际接轨,涨时到要接轨,真不知那些利益集团是怎么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21:38:00

回复:(hunter_tong)以下是引用gongjianfeng在2008-...

呵呵,谢谢你,受教了!!!我理解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很大,我们要把所有的方面分析清楚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数据,我们个人只能根据个人的理解,能说清楚的就说清楚,不能说清楚的就闭嘴!可能我的只是很有限,但是我一直觉得购买力平价理论虽然有很多的缺陷,但是解释简单的问题,用比较直接的方式看待对我们理解问题是可行的,把问题太复杂了就乱了!!

谢谢你的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21:41:00

回复:(chenjianguohz)所以,他们的购买力要远远的大...

他们的购买力大于我们的就说我们的物价要高,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21:57:00
请问我们什么东西便宜:土地?房子?汽车?手机?通信?。。。。。。从我们收入看,就没有便宜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23:55:00
购买力平价定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9 01:51:00
现在什么都在涨  习惯了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30 16:00:00

正常啊,别大惊小怪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7 16:23:00

这也可能是中国领导人的聪明之举!

美国抬高油价抑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对于中国是一个大的新兴发展的经济大国,油价的居高不下,可能引发其他食物价格的盘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真是雪上加霜了,可能负担不起高额的家庭基本用品.

国家,抑制石油价格,不仅不会造成其他食品的价格上涨,而且可能靠收养路费.....增加收入,以此来把收入的钱补贴个石油公司!真是一举两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7 16:31:00

楼主的观点有谬误,楼主的态度很端正。

这是两件事情,该表扬表扬,该争议也可以争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7 23:52:00

统计口径不一样 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