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假设科大13年论文数100篇,在规模不变的情况得下,14年增长到130篇。这样,整个国家的论文数实实在在地增长了30篇,幅度为30%。 现在,中部某二流学校13年论文也为100篇,14年也为100篇,但14年合并另一年产100篇论文的学校,这样,此二流学校14年总产为200篇,学校增长了100篇,增长幅度100%。但岁国家来讲,此二流学校只是计算方法不同,并未给整个国家增长1篇论文。
以上是假设绩效以论文来衡量,许多成果难以论文来衡量。若以绩效,会诱导短视,谁还愿从事数学数理化中的基础研究?而这些基础研究大多是名校高材生日积月累方可研究成功,这样一来,他们也会走向”短平快“,指望某些二流巨无霸出”干货“?
非科大学子,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