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7-18 10:08:00

其实发帖收费就是从计划体制转到市场的最有效转型,也是激发群众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0:12:00

发贴收费涉及对信息的定价。

当你未看到贴(不了解信息)时,你不知道该如何给它估价。

当你看到贴(了解信息)时,你不必再为它付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1:1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7-18 10:12:00的发言:

发贴收费涉及对信息的定价。

当你未看到贴(不了解信息)时,你不知道该如何给它估价。

当你看到贴(了解信息)时,你不必再为它付费。

好像它指的是下载收费吧,看贴收费的制度恐怕只能由“官方”提供公共服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2:16: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7-18 11:19:00的发言:好像它指的是下载收费吧,看贴收费的制度恐怕只能由“官方”提供公共服务。

“下载”与“看贴”的区别,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2:20:00
以下是引用这棵松在2008-7-10 17:41:00的发言:这样论坛就达到了分享知识、传播知识的目的。

如果在讨论方面,论坛不能使网友们达成分离均衡,论坛最终会出现“遍地是下载主题、罕见讨论主题”的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2:28:00
收费虽然没有错,但还是喜欢免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2:4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7-18 12:16:00的发言:

“下载”与“看贴”的区别,在哪里?

我想应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吧:

1、通过下载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看贴,这是下面几条的基础;

2、下载可以很容易用收费来控制,所以可以用市场来调节其资源分配;

3、下载的文件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的信息传递来消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看贴几乎没这个可能。

(比如,我说出售pdf版的“个人知识”,大家自然知道这是一本书,并可以通过传统方式,

或者网络引擎了解到是什么样的一本书,但如果对发帖收费,只有一个标题:个人知识,

那么,大家谁也不知道,我写的是啥。)

4、印象中,财经杂志采取的一种收费“看杂志”方式,是把摘要和前100个字刊出,作为全部内容的广告。

但问题在于,财经杂志是由专业人士撰写,有信誉保证的杂志刊登的,不是我们网站上大家随意发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3:02: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7-18 12:41:00的发言:(比如,我说出售pdf版的“个人知识”,大家自然知道这是一本书,并可以通过传统方式,或者网络引擎了解到是什么样的一本书,但如果对发帖收费,只有一个标题:个人知识,那么,大家谁也不知道,我写的是啥)

如此说来就是,“看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远高于“下载”。

对信息产品的定价,很大的困难,正来自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产品“有价值”的一个原因;而不对称,给定价带来了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3:1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7-18 13:02:00的发言:

对信息产品的定价,很大的困难,正来自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产品“有价值”的一个原因;

而(信息产品本身信息的)不对称,给(信息产品的)定价带来了困难。

正是如此!

信息产品市场研究的困难正是在于,它面临着一个悖论:

在信息被用来消除不对称之前,它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在它消除了不对称之后,它的价值已经为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3:2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7-18 13:02:00的发言:

如此说来就是,“看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远高于“下载”。

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由于下载的信息量大大于看贴,所以对应的“每单位信息价格”比较低,

所以在人们用风险把期望值“贴现”之后,肯定是下载更合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4:0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7-18 10:12:00的发言:

发贴收费涉及对信息的定价。

当你未看到贴(不了解信息)时,你不知道该如何给它估价。

当你看到贴(了解信息)时,你不必再为它付费。

是的,许多信息产品,的确有上述特点。你没看之前,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好给出具体的价格,你看了,已了解了信息内容,信息价值也没有了。比如电影、电视、有些书、论坛上有的帖子信息等等。

但这些信息产品的载体,是稀缺的,比如论坛的网络容量,如何更有效地选择利用这个网络容量,就出现了楼主所谓的帖子价格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4:0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7-18 12:20:00的发言:

如果在讨论方面,论坛不能使网友们达成分离均衡,论坛最终会出现“遍地是下载主题、罕见讨论主题”的局面。

现实的确这样,为何会这样,我没有合理的解释。据此,我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本版面即时起不再受理资料上传,对在第1页的上传资料实行“锁定”处理。效果怎么样,留待实践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4:07: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7-18 13:15:00的发言:

正是如此!

信息产品市场研究的困难正是在于,它面临着一个悖论:

在信息被用来消除不对称之前,它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在它消除了不对称之后,它的价值已经为零了。

信息消除了不对称之后,它的价值已经为零了?一般比如看电影、看电视等是这样的,但这怕有例外的吧?

比如,张五常的三卷本经济解释,我早看过多次,是不是算信息消除了不对称。可是我昨天晚上又在看,估计以后仍会看,我看书这一事实说明,这书价值不为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4:09:00
同志,你错了,定价太低是赚不到钱的,你最好定10000000000亿$,你就直接超比尔、越老巴,成为宇宙首富了,岂不快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4:13: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7-18 13:21:00的发言:

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由于下载的信息量大大于看贴,所以对应的“每单位信息价格”比较低,

所以在人们用风险把期望值“贴现”之后,肯定是下载更合适。

这个又不是一定的,信息量怎么叫作大?用什么标准衡量?

比如,科斯定律一句话,信息量大不大?科斯主要因为二篇论文拿得诺奖,这二论文篇信息算不算大?比有的家经济学家写100篇的,信息量算大还是小?

我有个不成熟的看法,许多书,包括网上下载的,有用的信息量,比如对我的启发,很少的,有的可是说是负的,基于这个认识,这些个网上的书,我很少下载的,要是有质量的讨论,我是选择看讨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5:02: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7-18 14:07:00的发言:

信息消除了不对称之后,它的价值已经为零了?一般比如看电影、看电视等是这样的,但这怕有例外的吧?

比如,张五常的三卷本经济解释,我早看过多次,是不是算信息消除了不对称。

可是我昨天晚上又在看,估计以后仍会看,我看书这一事实说明,这书价值不为零。

好像这些话和您41楼的回复有点矛盾啊,见下。

我本来想说请您注意信息和信息载体之间的区别,发现您已经知道这个了。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7-18 14:01:00的发言:

你没看之前,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好给出具体的价格,你看了,已了解了信息内容,信息价值也没有了。

比如电影、电视、有些书、论坛上有的帖子信息等等。

但这些信息产品的载体,是稀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5:19: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7-18 14:13:00的发言:

这个又不是一定的,信息量怎么叫作大?用什么标准衡量?

比如,科斯定律一句话,信息量大不大?科斯主要因为二篇论文拿得诺奖,这二论文篇信息算不算大?比有的家经济学家写100篇的,信息量算大还是小?

我有个不成熟的看法,许多书,包括网上下载的,有用的信息量,比如对我的启发,很少的,有的可是说是负的,基于这个认识,这些个网上的书,我很少下载的,要是有质量的讨论,我是选择看讨论的。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黑体部分)

我想按照维纳和申农的观点,信息量是一个“技术”概念。

就是说,它不在于对使用者的效用大小,而在于信息本身的对熵的一种反向的价值。

你第二段说的,对比科斯定律和别人写的100篇论文,本身就不太符合这个定义。

比如你说,“有用的信息量”,我想应该是“有用的信息”吧。

也许这个信息对你没有启发,但不一定是说里面的信息量比较少造成的。

再比如,“要是有质量的讨论,我是选择看讨论的”,

但问题在于,在了解这个东西之前,你怎么知道,它是否有质量呢?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同样价格的长篇大论下载书和网友自编的讨论相比较,我还是会选择前者。

因为前者的某些信息已经为我所知了,比如作者的水平和道德。

这是一种声誉理论。

顺带一提,是否版主下载东西,不用付钱啊? [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8:33:00

回46楼。关于信息产品的特点问题,从大的方面说,信息产品与非信息产品相比,有下述特点:“你没看之前,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好给出具体的价格,你看了,已了解了信息内容,信息价值也没有了。比如电影、电视、有些书、论坛上有的帖子信息等等。”

这只是大的、粗略的看信息产品与非信息产品的特点。从信息产品细分角度看,有的是看过没价值,比如一般的电影、电视,有的,则不是的,像张五常的经济解释,看过一次,仍有价值看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8 18:37: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7-18 15:19:00的发言: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黑体部分)

我想按照维纳和申农的观点,信息量是一个“技术”概念。

就是说,它不在于对使用者的效用大小,而在于信息本身的对熵的一种反向的价值。

你第二段说的,对比科斯定律和别人写的100篇论文,本身就不太符合这个定义。

比如你说,“有用的信息量”,我想应该是“有用的信息”吧。

也许这个信息对你没有启发,但不一定是说里面的信息量比较少造成的。

再比如,“要是有质量的讨论,我是选择看讨论的”,

但问题在于,在了解这个东西之前,你怎么知道,它是否有质量呢?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同样价格的长篇大论下载书和网友自编的讨论相比较,我还是会选择前者。

因为前者的某些信息已经为我所知了,比如作者的水平和道德。

这是一种声誉理论。

顺带一提,是否版主下载东西,不用付钱啊? [em01]

“按照维纳和申农的观点,信息量是一个“技术”概念。

就是说,它不在于对使用者的效用大小,而在于信息本身的对熵的一种反向的价值。 ”上述说法是什么意思,我仍不明白。

版主下载东西一样要钱。版主除了尽管理义务与被人骂的义务之外,与一般网友相比,没啥有收益的权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9 08:58:00
免费才是硬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9 16:00: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7-18 18:37:00的发言:

“按照维纳和申农的观点,信息量是一个“技术”概念。

就是说,它不在于对使用者的效用大小,而在于信息本身的对熵的一种反向的价值。 ”

上述说法是什么意思,我仍不明白。

版主下载东西一样要钱。版主除了尽管理义务与被人骂的义务之外,与一般网友相比,没啥有收益的权利。

领导不喜欢听“您去看某某人的某某著作”这样的话,我恐怕只能举例说明了。

比如“科斯定理”这个词,只代表着一个定理,而非定理的内容。

把科斯定理说出来,只代表那几句话,而非背后深刻的理论内涵。

把背后的理论内涵说清楚,也不能代表您自己运用它来解释现实的能力。

大致是这个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9 23:57:00

还是支持没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0 02:22:00

郁闷,换了新环境,这边上论坛不容易啊,今天才登陆上来,看了大家这么热烈的讨论,我还没有厘清自己的思路,先思考哈各位高人的讨论,值得学习啊,没能及时参加讨论真是遗憾啊.先学习一下再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0 2:23:2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0 08:36:00
感觉上是新人看到了很多论坛的老手都标价,下载需要金钱,但怎么能得到金钱呢?当然,就是自己的帖子也标价···这样就越来越多人的帖子会标价,不过本人不习惯标价,真的,不过真如私有制的产生于发展···只能改善,不能消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0 10:01:00

要是admin能出来说明一下为什么采用这种运作机制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0 10:14:00
以下是引用lyl199850954在2008-7-20 8:36:00的发言:
感觉上是新人看到了很多论坛的老手都标价,下载需要金钱,但怎么能得到金钱呢?当然,就是自己的帖子也标价···这样就越来越多人的帖子会标价,不过本人不习惯标价,真的,不过真如私有制的产生于发展···只能改善,不能消灭

呵呵,楼上很有分享精神哈,不过我在这里探讨的是论坛的运作机制,应该是比较深层次的原因,论坛最初为什么设置,然后以这种运作机制是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论坛最初就开始运作这种出售帖的机制呢,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不是说的新手为什么跟着标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0 12:27:00

猛啊宋老师,吼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0 16:23:00
以下是引用yingwei在2008-7-20 12:27:00的发言:

猛啊宋老师,吼吼

发表哈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啊,把你一年成功做到200万保险的精髓秘籍拿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7 19:04:00

在需要统计年鉴的那段时间里,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多赚赚论坛币

要不这日子难过啊

但是我觉得刚进来的会员只拥有10个币太少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鼓励新会员进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20:59:00

ding yi xi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