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持有储备均是有成本的,所以,上世纪70、80年代时,经济学家认为一国最适当的外汇储备是够三个月的经常用汇。但有些事情不是人能够控制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与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特点有关,这种特点的形成部分是政策的结果,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观点,就是主要与歧视民营经济有关。国内很多有利润的部门被政府企业垄断,民营企业只能把资金投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部门,创汇实现了,外汇储备增加了。但如果更多的民营资本投资电信、石油、金融、有色等等部门,这些部门的供给可以增加,形成国内的收入—支出—收入的循环,既增加了国内收入,也减少了对外国市场的依赖,还有利于打破垄断,我总是认为,竞争比一百部反垄断法都有效。
比讨论巨额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问题导致储备损失更有意义的是,为什么本不该有这样的巨额外汇储备,在现实中出现了,并持续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