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03 0
2008-07-18

赢得与魔鬼的交易

《北大商业评论》

个人伦理与商业伦理的两难

  当我们信任和热爱自己的组织时,个人信念却悄悄地受到它的侵蚀。伦理问题是商业游戏的一部分,个人伦理与商业伦理的冲撞一刻也不会停息。是例行公事地处理它,牺牲个人价值观?还是坚持自我,冒着被组织异化的危险?在与商业人士的大量访谈中,我们找到了“与魔鬼交易”的五个策略,这意味着,未必要离开商业世界才能保持人格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1985年,当我明白自己必须辞职,否则将有损自身正直时,我对组织的真谛才有了最初的理解。

  当时我在一家豪华的连锁酒店当销售经理,正在帮忙筹备有55名董事参加的年度会议。上司让我挑选迷人的女经理来主持主题早餐,而酒店的董事全是男性。他还要求我为女主持人挑选低胸装,这使我非常震惊,却又无法当场拒绝。事后,我私下和上司谈了谈,他收回了这一要求,而我也差一点为此丢了饭碗。

  我并不幼稚,明白伦理问题是商业游戏的一部分。随后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说服自己,即使一流的商业中也会存在这些问题。在年会的最后一晚,我几乎已经不再为低胸装事件而困扰了,这时最受人关注的年度抽奖到来了。舞台灯光十分明亮,一张张脸庞——酒店400多名管家、侍者、工程师、服务生、前台员工——都在等待,彩鼓应声而落。公共关系主管揭开了大奖,大声喊出我的名字:“Elizabeth Doty!”

  我的心有些失落——他们肯定作弊了,想鼓励我。我知道,而且其他人也一定知道,这一时刻是多么虚伪。然而我还是站在那里,面带微笑地接受了奖励。我坚决地表现出忠诚,但我的内心根本就不是。六个月以后我离开了公司,进入商学院。

  谁在妥协

  在我们的个人价值观和需为组织所作妥协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矛盾。“专业化”要求我们学着去调和这一矛盾。这些年来,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妥协已经积少成多,最终损害了我的核心价值和信念。我的这种经历并不是个案。

  在公司政治日趋激烈、片面追求股东价值的大环境下,公司都希望有更高的效率和员工忠诚度,在这种期望下,当个人价值观与组织冲突时,许多员工都在例行公事地处理它,牺牲个人价值观。而少数敢于坚持自我的人,常常被组织异化,处境危险。对理想的承诺以及对组织的信任,让员工处于两难境地。

  2005年,我开始了一项访谈项目,旨在弄明白究竟有多少人感觉到了这样的两难处境,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我与38位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访谈,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组织,拥有不同的背景、信念和职业发展水平,有的是董事,有的是管理者(副总裁以上),有的是基层经理,还有大型上市公司、私人企业、服务公司的新职业经理人。我请他们尽可能直率地说出其工作和生活的故事。访谈中,有些人虽然面临了道德上的模棱两可,但依然表达出对崇高理想的郑重承诺和对组织的高度信任;也有些访谈对象却遭受了大量的伦理侵害,正经历着组织与个人伦理之间的冲突。正如一位女士所说:“你总担心是不是跟魔鬼做了一场交易。”

  承诺之伤

  毋庸置疑,对工作越投入的人,其矛盾会越深。Greg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的职员,有一天,他的上司因为贪污而被起诉。Greg多年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对该行业的黑幕深恶痛绝,如他所说:“在这个行业,你只需将数字稍微往上加一点,这就是把戏的一部分。”之所以来到这家公司,是因为他觉得这里没有那些黑幕。但当其上司东窗事发后,Greg的美好预期完全破裂,他感到非常震惊和痛苦。三年后,当我在一次晚餐见到他时,他还没回去上班,他很困惑:“我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甚至我爱着他们。我是不是太愚蠢了?我始终无法接受这些人的行为。”他觉得自己缺少信任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

  许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角色常常迫使其面临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此时他们会感到日益强烈的不安和缺乏信任感。正如Chris Argyris所说的两难困境:一种无法讨论的矛盾,而这种无法讨论本身又无法讨论。

  有一天,我跟一家电脑设备供应商的IT团队一起工作。我参加时,正好碰上公司领导层要求其内部会计团队承诺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三个月后,我发现,由于公司一个内部供应组织的重组,该团队实现承诺的可能化为泡影。我问其领导为什么不找人诉说,她说:“什么?像一个哀诉者那样吗?”这就是不可讨论性。许多人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境,最终导致痛苦的妥协或者失望。经年累月,他们会觉得自己越来越远离自己的本性。Amrita是一家全球化学企业的部门高级副总,她在职业生涯的晚期承认:“我已经成为一个极度竞争化的人。身处我的工作环境,觉得自己不得不这样,终于有一天,我对着镜子看自己,看到了自己紧绷的脸庞和呆板的下巴,这已不是原来的我了。我必须问问我自己:‘我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每个成功的商业领袖都会告诉你,商业的运行是基于团结、忠诚和互相理解。我们希望信任自己的组织,而组织则希望我们能竭尽全力;我们寄希望于自身和组织达成的社会契约,而组织基本上都会打破这种潜在的社会契约。这并不是由于个人的恶意,而仅仅是因为组织的私利。

  比如,一个出版业的管理者发现,他正在解雇那些参与变革、为拯救部门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上司希望我去拯救佛罗里达的部门,”他回忆道,“他们想将它提升到公司标准。我去了之后,它成为了一个很棒的部门,那里的工作人员都为成为其一员而感到自豪,一年半以后,我们完成了最具雄心的目标,公司的增长率神奇般地提升。当然,这也意味着弗罗里达的部门必须要关闭了,因为只有公司层面的运营部门才适合这样大的产量。我能够理解,但将这个决定告诉团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我讲话前,他们都笑眯眯地看着我,他们以为自己将得到奖金,然而等到的却是被解雇的消息。”

  大部分接受访谈的人都认为,这种情况是工作的一部分。然而,这种经历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不断地经历这样的情形,我们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访谈过程中,我听到了人们用来面对“魔鬼交易”的五种策略。

魔鬼交易的五种“策略”

  力争胜利

  在我访谈的38位对象中,有18位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由于对野心和利他主义的怀疑,他们将工作热忱和信念放在自身能力、才智的体现和自我价值的证明上。他们不断接受挑战,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否能将工作放在生活的中心;他们将个人理想暂搁一旁,等到拥有了足够的能力和财富后再去实现它们。34岁的技术企业家Dave是一个典型。“我们花了 5 年的时间——披星戴月,尽管人手不够,但还是赶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了任务。当我们去年将公司卖掉时,它已经到足够的规模了。”他说,“此时,我觉得就像凯撒征服高卢回到罗马一样。那是我的成功!”

  这种策略能在一定时间内让人满足,但也可能给人带来打击。当Dave大把大把地收进钞票时,另一位合伙人却没有获得如此的利益。“合伙人觉得他们被背叛了。我成功了,却失去了最亲密的友谊。现在我不得不扪心自问:‘我是个好人吗?’”

  为了生活

  访谈中,采取这种策略的有15人。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只是一种手段。他们恪尽职守,但真正的成就感来源于工作之外的生活,尤其是家庭。为了避免自己精疲力竭以及失去与生活,他们学会了控制有度。

  “薪水发得迟了,或企业违反你的价值观,这就是天大的急事了吗?我不这么认为。”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Roberta说,“我很在意我的工作,我会付出额外的劳动,有时甚至周末加班。但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按时回家,我还拥有生活。这就意味着懂得拒绝,虽然不是很激进地拒绝,但也确有限度。”

  该策略使我们可过上更丰富的生活,但也有一定的代价。正如中高层经理所说的:“有时你必须假装自己很敬业,以免你的忠诚受到怀疑。”否则,你就会像Roberta说的那样被贴上“标签”。“现在我受到了排挤,他们都认为我缺乏战略眼光,没有事业心,让我歇会儿。”

  为“好人”工作

  有18位受访者采用这种策略,积极寻找一位愿景或是文化上值得信赖的雇主。这一人群热衷于顾客、员工、组织变革和那些能够认真做好的业务。一家软件公司的年轻产品经理Alex喜欢自己的工作——发现各种新方法,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简易舒适。“我最兴奋的事情就是创造出我妈妈可以用的东西,这样或许可以为她这类人每天节省一个小时,她们可以用这些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我工作目的就是能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些许变化,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然而,Alex的热情却给他带来了麻烦。“(我的团队)正在设计一个产品,是根据业务的需要而非客户的需要来设计的。我们正想办法从客户身上赚到更多的钱,对于客户而言并非物有所值。我们与客户进行了交流,却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我觉得事情总有一天会弄砸,我有必要说出来,但公司却认为我是在自找麻烦。最后,我离开了这个团队。”

  化妆品行业的一位高管在晋升为环境质量总监后说:“这对我来说是个矛盾。我宁愿不离开自己喜爱的岗位,在这个位置上我能够有所作为。但我在退休前必须挣足够多的钱,如果我把自己对环境的热爱放在第一位,我太太非把我杀了不可。”

退出游戏

  我所访谈的12个人选择为了保全人格而离开了组织。当销售总监Jim为了推销其所热忱的新产品系列来到公司时,公司却撤消了这个产品系列。他愤怒地说:“我之所以接受这个岗位,是因为我相信公司会坚持生产环保产品。但现在他们却更改了我的工作职责,我必须销售普通产品,而后者简直就是垃圾。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客户说我们产品的环境可持续性了。”不久,他就到另一家公司工作了。

  “我试图让公司看到我们可以服务更大的市场,”创新和战略营销高级副总裁Amrita回忆道,“但当我开始意识到我们不能进行这样的变革时,我就待不下去了。我不是那种可以设定限度的人,也不是那种可以不全身心投入的人。”她现在离开了公司,为非政府组织提供咨询服务。这种策略对Amrita来说是成功的,但她的收入同时减少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稳定的收入或勇气来冒这个险。

  玩一场更大的游戏

  Lynn Sharp Paine在《价值变迁:公司为什么需要融合社会和财务规则来获得卓越业绩》一书中,问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虽然我们总是说道德是有回报的,但如果真的没有呢?”访谈中的11个人似乎直接面对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其价值观是第一位的。虽然这些人处于商业环境中,但涉及到道德问题时,其立场却很坚定。一位曾任几家品牌公司CEO的职业经理人谈起这种艰难的选择:“我有两次因为道德原因主动放弃了CEO职位。第一次是因为董事会要我采取一种短视且具有破坏性的战略,第二次是因为我个人削弱了整个管理团队。”

  是什么使人们可以保持独立,有足够的自信说“不”呢?大多数情况下,这要取决于基本需求是否已经得到满足。正如这位CEO所说:“为何我可以坚持自己,果断离职?因为这样做的成本是低的。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买车、买房,还存储了一年的生活费用。除此之外,我还拥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充足的精神财富,这些都带给我很多安全感。”拥有这种安全感可以使人们理直气壮,即使是在公司会议上。“在一个团队会议上,我把上岗证放在桌子上,”一位HR总监告诉我,“我告诉他们,我不想空谈废话,只想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这的确使会议质量提高了不少。”

  那些“玩一场更大的游戏”的人,更少关注传统“赢”的观念,而是抱着一种更清晰、更坚定的信念。他们认为真正重要的不仅仅是商业——还包括人的潜能、精神、社会或者是自然环境——但商业世界显然是改变这些的最有效舞台。“我估计要发展到可再生能源时代,大概还需要150年时间。幸运的是,我公司将成为这场变革的一部分。”新燃料公司的CEO Bill说,“那是我奋斗的目标,但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也是一种进步。其他人会继续这一挑战,而且会从我们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个人化交易

  访谈后我发现,在面对魔鬼交易时,完全可以从容应对而不引火上身。我们未必要离开商业世界才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所想要的生活,也许在所有的策略中,“玩一场更大的游戏”是较好的选择。

  玩一场更大的游戏不需要我们跟组织对抗,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乐于这么做。我们要更加个人化地“与魔鬼交易”:承认组织的压力,同时加强自身赢得交易的能力,后者需要我们通过保留对工作外其他方面的选择权、在更广阔的视野内审视工作、以及扩展我们工作和目标的时间范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8 22:16: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