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低估的1989 80年代中国的经济水平从未受到西方的注意。中国人对自己的估计也是非常低的。1989年吾而凯希描述中国是一艘钉子全锈了的大烂木船,而西方是快速的钢铁战舰。当时一种民粹的观点就是要做横向的比较,不要只做纵向历史的比较。而横向的比较认为我们的经济水平低于印度。
萨默斯的1992估计 1990年西方对中国制裁,认为中国即将全面崩溃。但是一种不同的声音,即认为中国的经济能力远远高于表面的统计数字的意见,开始出现。这就是澳大利亚太平洋研究院的两个经济学家南.马和罗斯.加瑙特提出的购买力平价法的估计。他们首先提出中国GDP的估计应该放大2到3倍。美国经济学家W. Overholt在他的著作《中国的崛起-经济改革如何造就一个新的超级大国》对此有简括的记述:199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70美元的中国官方估计放在一边,按照购买力平价法得出的结论是,1991年中国人均GDP为1450美元。(1)W. Overholt自己的估计是1500美元到1800美元之间。1992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后来克林顿政府的财长)劳伦斯.萨默斯根据购买力平价法认为中国的人均GDP为2500美元。(2) 对于西方而言,估计中国的GDP究竟有多重要,Overholt在上述著作中有一段简练的论述:“这些结论对于估计中国未来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萨默斯的计算准确的话,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将在11年内超过美国。…这些计算还意味着,中国对许多商品的需求和供应很可能将在国际上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对邻国经济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中国的经济将能维持一支世界级的军队以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冲突。”
萨默斯的1992估计由于他的特殊行政身份,对西方思想界和政界具有参照系的意义。特别11年内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会超过美国,是具有震撼力的预言。他的估计意味着2003年中国GDP按购买力平价法估计将超过美国。 萨默斯的1992预言很难验证,因为购买力平价法毕竟不是直接GDP计算,萨默斯的预言相当于认为到2003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主体手里掌握的在国内购买的购买力将和美国相当。比喻一下的话,就是一个中国人在上海拿2元人民币坐地铁的消费感觉和纽约一个美国人拿2美元坐地铁的感觉差不多。
中国政府的反应 中国政府从来不接受购买力平价法的估计。中国不愿意提高对中国经济能力的估计,自有自己的考虑。我认为中国政府的对策是明智的。但是我认为作为个人有必要探讨这个问题,并在论坛做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
各种估计1992-1997 萨默斯1992估计并没有立即被美国政府接受。美国的政治主流沉浸在苏联崩溃的胜利喜悦中,不认为萨默斯的预言有实际的意义。如果中国政权垮台,还有什么超过美国的那会事?但是萨默斯后来出任克林顿的财长,说明1998年开始民主党已经比较倾向于萨默斯的结论。 1992年之后,西方各种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逐渐偏向萨默斯模式。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1995年美国兰德公司的购买力平价法估计。兰德1995估计的要点是:按购买力平价法中国1994年的人均GDP为4200美元,估计1994-2015年间的GDP平均增长率为4.9%,到2006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世界银行1997年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中国的经济学家对这种预测不是很积极,胡鞍钢在1999的著作中估计过,其要点为1994年人均GDP为2100美元,平均增长率为7.6%,GDP总量在2015年超过美国。(3) 罗斯.芒罗对趋势的确认 “到下世纪初的某个时候,中国几乎肯定会成为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的国家,在绝对意义上-尽管不是在人均意义上-也会超过美国和日本。”(4)这段话摘自《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这本由理查德.伯恩斯坦和罗斯.芒罗1997年出版的小册子是“中国威胁论”的代表作,反映着美国政治主流的观点。罗斯.芒罗不是在探讨一个可能性,而是在谈到一个必然发生的趋势。这个趋势究竟在哪一年实现并不重要,反正不远了。
沃尔福威茨的“正确看法” “对中国的正确看法是,这个国家将在未来半个世纪--甚至头25年--几乎肯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按照历史的标准来衡量,这是非常快的发展速度。” 美国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当然不是在赞扬中国,但也决不是在故意夸大中国的经济水平从而在WTO谈判中抬高价码。“对中国的正确看法”这一提法意味深长,他要传达的含义是要求美国政界肯定这一结论,从而可以应对这一趋势。
我们还没有准备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回避不做讨论,实际上公开讨论的确没有必要。但是随着趋势的发展回避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人来研究这个问题,才能制定相应的国家政策。从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我们还没有准备。
(1)《中国的崛起-经济改革如何造就一个新的超级大国》W. Overholt 1996年中文版 P20 (2)劳伦斯.萨默斯《国际经济洞察》1992年5,6双月P17 (3)《中国发展前景》胡鞍钢1999年出版 P405 (4)《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理查德.伯恩斯坦和罗斯.芒罗1997年出版,中译本P49
本人觉得购买力平价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因为国人的钱有多少是花在他国的啊?
上次听到林毅夫教授说的:他在出国前理个平头好像差不多几块人民币,但是去美国之后,在那里却要20多块美元。
对这个问题,大家也许会较为赞同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人均GDP。
但是在买较为所谓高档的产品的时候,两者的差价就没有这么大了!
以下是引用taige5555在2005-7-19 14:18:00的发言:本人觉得购买力平价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因为国人的钱有多少是花在他国的啊?
上次听到林毅夫教授说的:他在出国前理个平头好像差不多几块人民币,但是去美国之后,在那里却要20多块美元。
对这个问题,大家也许会较为赞同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人均GDP。
但是在买较为所谓高档的产品的时候,两者的差价就没有这么大了!
我同意。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完善PPP体系,使大家都认可它。不要说国与国这间,就是不同的国内地区都存在一个货币的购买力差异问题。上海市区的房价几乎是长沙的10倍啊。
我觉得中国的GDP超过美国没有楼主说的那么快,即使从购买力平价来说,因为统计口径有差别。
同时,GDP的理解中国领导人也一直在修正,GDP应该看成是综合的GDP,包括物质GDP
我一个不懂经济的人,也看的出中国经济发展背后隐藏的危机.
腐败,资源的匮乏,发展模式以及方向,
中国现在真是一个无头苍蝇,只管看这美国这个鹰,但重要的是要自己看清楚自己的基因.
中国经济学家不应该注重表面的数字,如果是个有责任的学者什么的,更应该清楚的用头脑来知道中国的发展.要把更多黑幕的数字算进去.
DGP在这样一个经济体系不开放,没有监督的体制下的迅速膨胀,后果都会知道.
真希望人民会过的更好点,更健康点,更自由点,更爱我们的祖国,真心的,不是表面的谎言.
我觉得用gdp这个指标太空了,看看自己的周围,现在的中国贫富分化太厉害了,快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太多太多,如果把握的不好,什么超级大国呀,都是空的。要现实一点,脚踏实地才是。
那个经典的笑话不知道谁记着
就是甲乙2学生,走路上看一坨大粪
甲说,你把这个吃了,给你5000万
乙就吃了,结果走着走着,又看到一坨大粪
然后乙为了找回来,就对甲说,你把这个吃了5000万元钱我也不要了
甲正好觉得亏,就吃了
然后按说俩人平衡吧,不是,总觉得有问题,
后来就去找教授
教授笑着拍他们的肩膀说,
呵呵,你们一人一坨,国家GDP增加1个亿
我就是觉得GDP很虚伪,中国现在基尼系数好大,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点…………呵呵……平头老百姓从来不管GDP什么的,只想着自己过好日子。隋炀帝时期(还是哪个朝代)在大街上不许商贩收外国使臣的钱,家家摆阔,最后呢?老百姓不管政府什么面子,自己吃不饱饭就是吃不饱。
何况,某7点开始的节目天天吹嘘GDP,这么假的节目吹嘘的东西也难以相信。
经济的总量是可以超过,以前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平均的生活质量上就还有很大的差距。
假设我们如期达到三步走的目标,当前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乘我们的人口总量,这个数值就不得了了!!
所以有的时候故意踢出些含糊的数据来,但是中国的信心确实昭然的!
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但是中国要想在GDP上超过美国的关键是在"持续稳定的增长".
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改革的弊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潜在的扭曲改革目的的机制已经形成!虽然它还不足以阻碍中国发展的步伐,但是它却在迅速的成长发展之中!!
我个人认为中国超过美国的关键就是在这里!就是中国在坚持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及时解决她发展道路上的问题!
谁都知道短期不能超过美国,但是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中国如果还不重视环境问题,不注重高效使用资源,相信此时的高速发展只是短暂的阶段。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