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楼主说的是不是Putty-clay模型,经济增长模型中关于技术进步的模型理论。
由阿罗和索洛(solow)分别都不同程度的提出过,两人分别发表有阿罗(1962)的《边干边学的经济学涵义》(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和索洛(1960)《投资与技术进步》(Investment and Technical Progress)(该文发表在阿罗主编的一本书里)。这两本书之间由于两人的友谊存在着相当明显的联系。
以阿罗的观点所述为例,他在该模型中认为,技术未体现于新资本品前是可变的,一旦体现在资本品上,便是不可变的。于是他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把学习作为经验的产物,强调一种“边干边学”的技术进步方式。
油泥—陶土模式的问题在于生产要素不易迅速替代,从而资本-产出比难以调整。
关于这个模式,索洛在获诺贝尔奖后的采访中表示非常赞同,不认为其中有什么问题。当然,个人的立场不同,看法不同(索洛不同意卢卡斯等人的关于增长的理论)。
楼主如要知道的更详细,建议去看相关原著。经济学总是充满纷争,各位经济学家观点不同,对于同一模型的表述和理解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