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认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正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性一样,资本论的批判,使经济学变得无比的清晰。正是有了这些核心的批判,当再看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很快就能明白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外行话。
经济学说史中贯穿着一条极为严谨的“思想路线”,那就是经济理论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递次演进过程。在历史上,亚当·斯密死于马克思之前,而马克思又死于凯恩斯之前,既然如此,不论你先读的是斯密的《国富论》(1776),还先读的是马克思《资本论》(1867),那么你怎么就能肯定地说,斯密已将他本人死后而出现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说清楚了,就能够“很快就能明白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同理,不论你先读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还先读的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那么你怎么就能肯定地说,马克思已将他本人死后而出现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说清楚了,同时就能够“很快就能明白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应当怎么说呢?应当说“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正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性一样,资本论的批判,使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变得无比的清晰。正是有了这些核心的批判,当再看(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很快就能明白马克思的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经济学之间有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哲学并不要求在“概念”的内涵随着“历史时间”而循序递进,与之相反,经济学的真实意义在于它强烈要求“概念”的内涵必须随着“历史时间”而循序递进,所以在经济学的学说史上,历史形成的经济理论是不可以颠倒的,否则就违反了经济学的基本规范,就演变为哲学中的经济学了。恩格斯说,经济学说到底其本质是历史学,他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经济学的学说史出现一种怪现象,就是以为有了马克思《资本论》就足够了,认为中国经济学家只要依靠马克思的《资本论》,前可全面理解亚当斯密及其配第的经济理论,后可深刻洞察凯恩斯及其他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天不降仲尼,万古长如夜”,用今天的话说,“天不降马克思,中国经济学家则生不如死”——盲目崇拜得有些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