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的分析很有意思,虽然爱情这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量化的——其不可量化的性质就是来源于爱情中非理性的成分。但是由于处在爱情两边的参与者在理性/感性的比重上有所不同——我指的不仅是爱情两边参与者之间的不同,还有每一个爱情之间的不同——而使得以这种量化分析和以之为基准得出的指导性在不同的爱情中也并不是能够具有相同的作用的。
我并不认为lz的分析对爱情而言是完全无用的(我知道这同回帖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不同甚至相反),但是我也不认为这样的分析是完全有用的。我要强调的是,我说的是无用/有用,而不是错误/正确,因为lz的分析是基于“爱情的参与者是‘理性人’”这一假设上的,但是现实中的爱情参与者并没有完全理性或者完全感性的。就爱情这一“过程”而言,理性/感性都是其中的成分,但是它们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我认为lz的分析既非完全无用,也非完全有用——准确的说,lz的分析在理性占优的爱情中比感性占优的爱情(或者处于面对各自相同情况的关键问题)中更能“派上用场”。
支持lz,顶!
[em01][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