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程不会让你失望的,从中级到高级,宏观经济学的推导和论证过程
越来越数学化,到高级时,就数学过程来看很严谨了.不过现实是复杂的,
所以不同经济学家关心不同的前提假设,所以出现不同的结论是正常的,
当遇到现实问题,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动用经济学的不同模型.比如
70年代的滞胀,是没有人会去用凯恩斯来解释的.
关于凯恩斯所选择的变量或影响因素,当然得首先来自于他对现实世界
的观察,应当关注的首先是:谁是主要因素?谁影响谁?是正的还是负的影响?
至于经济学家喜欢用线性函数,是因为变量之间的影响通常是用计量来做的,
并且也为了表述方便,所以方程是线性的也不奇怪.一旦应用于现实,可选择的
方程形式也是很多的,大可不必感叹说它的形式太简化.
凯恩斯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看法,你不必感叹他认为怎样怎样,所以就
规定怎样怎样,建议你看一看他的<<通论>>,不厚的一本.看完后,我想你对
他的评价是会有极大改观的,并非是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东西.
当然,就高级宏观来讲,构建良好微观基础的模型当然会让人觉得放心,
不过,现实世界中,还是凯恩斯的东西较为实用,而且可操作性好一些,而
新古典的东西则是理论基础扎实,但用起来并不容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13:55: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