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题型覆盖了单选、多选和判断等题型,在线系统前三套模拟题平均分为8分。
第一节 会计
一﹑会计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一)古代会计阶段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奴隶社会就已出现“会计”一词。
(二)近代会计阶段
(背)一般认为 ,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三)现代会计阶段
(背)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是现代会计的开端。一般认为,现代会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二、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背)我国的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背)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背)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背)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功能。
(背)会计监督应贯穿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三)(背)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1.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
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3.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背)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四、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背)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背)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背)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本节课堂经典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例题·单选题】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 )。
A.出现了借贷记账法 B.成本会计形成 C.会计原则形成 D.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化
二、多项选择题
【例题·多选题】会计核算的环节包括( )。
A.确认 B.计量 C.记录 D.报告
例题·多选题】以下关于会计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C.会计对象在企业中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D. 会计对象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三、判断题
【例题·判断题】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 )
『正确答案』×
【例题·判断题】会计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计监督按其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背)一般认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背)会计主体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背)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二)持续经营
(背)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背)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期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背)《会计法》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
(四)货币计量
(背)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背)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二)会计基础
(背)企业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背)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本节课堂经典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例题·单选题】由于( )的存在,才产生了本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正确答案』C
【例题·单选题】关于会计主体假设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计主体就是投资者 B.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同义语
C.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D.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例题·多选题】权责发生制的内容是( )。
A.凡是本期实现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B.凡是本期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C.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收到或支付,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D.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收到或支付,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正确答案』ABC
【例题·多选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称为会计中期的有( )。
A.半年度 B.季度 C.月度 D.旬
『正确答案』ABC
三、判断题
【例题·判断题】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收到款项就意味着收入增加。
『正确答案』×
【例题·判断题】会计主体必须是法人。
『正确答案』×
补充知识
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靠性(真实性)
二、相关性(有用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
三、可理解性(明晰性)
四、可比性
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更。
2.(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背)例如,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企业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
【巧记】“两石两重,湘西比景”。
本节课堂经典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例题·单选题】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其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______。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谨慎性
『正确答案』B
例题·单选题】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折旧,体现了_______原则。
A.一贯性 B.谨慎性 C.主要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例题·多选题】我国新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______。
A.可靠性 B.相关性 C.重要性 D.完整性
『正确答案』ABC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有_。
A.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B.在物价上涨时对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
C.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D.在物价上涨时对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
『正确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