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9.太空环境与地球气候变化
2014.12.8
光子是正负电荷的对偶存在形态之一,也是正负电荷相对普遍的存在形态。而光子密度决定物体和环境温度,所以太空背景温度不是“大爆炸”的残存温度,而是正负电荷在太空分布的一般密度。
太空中的光子密度不是绝对均衡的,虽然有热力学定律存在,光子的流动也要受到时间、空间、热源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超新星的孕育会破坏局部光子密度,超新星的爆发更会影响局部光子密度,而星系途经的区域也会显著改变光子密度,因为星系的“成长”需要大量正负电荷的供给。
正负电荷供给的相对充裕加速星球的成长,增加星系内部宇宙射线的密度,提升星球表面和内部温度,加速破坏星球内部压力的相对平衡,增加地震和火山爆发的频率。而正负电荷供给的相对匮乏相对延缓星球的成长,降低星系内部宇宙射线的密度,降低星球表面和内部温度,减少地震和火山爆发的频率。所以,研究地球环境,也要研究太空环境。
人类九牛二虎的减排二氧化碳可能不及一次火山爆发释放的二氧化碳,仍然表达了人类改善自身环境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为“杀富济贫”提供了口实。但在自然力面前,仍然有闹剧之嫌。
昨天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人类探索百慕大之谜时发现了云层中的电子雾、电磁雾异常,其实所有的雷雨云中都存在电子雾、电磁雾异常,因为有同电相聚、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而云的形成就是离子化水蒸气的聚集,存在偏电荷现象,聚集偏电荷,形成正负电荷的对偶聚集,出现电子雾、电磁雾异常再正常不过了!
我经常思考地球环境中的水和大气成分平衡,找到了水分子、气体分子固化、分解、裂变、聚变、化合的一些途径,可在大自然的杰作面前显得那样苍白。宇宙射线中百分之一的其他化学成分可能与宇宙射线的碰撞及宇宙射线与飘逸气体成分的碰撞有关,而冰川与“大洪水”与太空环境中正负电荷的分布变化有关。
太空环境可能是影响星球环境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将太空环境的研究纳入星球环境的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