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5-9-29 16:25:00
广东借助了开放的东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 02:10:00
能源仍然是制约广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数,随着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化,我相信广东终会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的,我支持广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15:37:00

别的城市不是一样剥削农民工吗?为什么还是比不上广东?其余地方如长三角为什么还是赶不上珠三角?甚长三角大量都是外资制造企业,毫无国家自有知识产权和技术,为人作嫁,为何还是赶不上广东呢?

一个是:体制僵化

二是:基本上都是为人作嫁,尽管GDP可能不低,但是GNP少得可怜,因为要扣掉外国人赚的钱,本地人很穷;

三是:农民工工资也低,吸引不到高质量熟练工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15:38:00

别的城市不是一样剥削农民工吗?为什么还是比不上广东?其余地方如长三角为什么还是赶不上珠三角?甚长三角大量都是外资制造企业,毫无国家自有知识产权和技术,为人作嫁,为何还是赶不上广东呢?

一个是:体制僵化

二是:基本上都是为人作嫁,尽管GDP可能不低,但是GNP少得可怜,因为要扣掉外国人赚的钱,本地人很穷;

三是:农民工工资也低,吸引不到高质量熟练工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16:09:00

在中国不只广东有这种瓶颈,其他城市也同样出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20:48:00

作为一位广东人,我非常期待家乡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但我还是有点担忧。今年初,我在广州看病被宰了一笔,而我本身又是学药的。感到很不好受,因此在一个医药学论坛上发了以下这篇文章。

从医保制度谈中国的产业转型

  医疗制度改革的问题本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况且在这个论坛上,大多数人都是医药行业的,对这个问题知根知底,根本无须赘言。但敝人一直以来在这个事情上颇有意见,点滴积累,如今如同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卑之无甚高论,我不奢望自己的意见能得到许多认同,只要能引起诸位一点点的思考,则吾愿足矣。   医疗制度改革,最早的时候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再后来,风生水起,出台了一些制度,只可惜换汤不换药,制度的藩篱并未得到拆除,顶多是行业内部利益分配上造成了一点乾坤大挪移;那些所谓的制度,就好象是人体模型搭建起了一副骨架,而全无神经网络组织的存在,可怜的中下收入阶层--这个原本最需要从制度获得保护的庞大人群,由于分布在模型的表面,分布在缺乏神经感触的部位,反而被这个制度所架空,被社会所遗忘;真正坐享制度之利者,反而是制度的制定者--那些个养尊处优的特权阶层,那些个披着医保外衣的敲骨吸髓者。   医保制度,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军事安全、水利工程一样,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公共必需品,需要国家牵头,全民参与才能构建。试问,谁人能保证自己不会有旦夕祸福?试问,谁又能保证其一己之力能完全承担那些不期而至的天灾人祸?同时,在祸患没有来临之前,谁也不愿意设想自己有一天会与他擦肩而过;但在祸患来临之后,谁都渴望能达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医保,正是在这种社会心理和社会现实之下的一种风险分摊的公共制度。但是,这种社会制度,由于存在着搭便车等经济技术上的难题,单纯依靠私人组织和市场力量是是很难解决的。它需要国家政权这个最大的社会组织来协调。   正因为如此,在该问题上,我对政务部门曾经充满了期待,当然也难免曾经表示出相当的不满。这两种一直情绪此消彼长。但是逐渐地,我开始觉得,倘若把所有责任都推脱给政府部门似乎有点责之太切了。退而思之,其实我国政府对医保不可谓不重视啊。事实上,国务院的制度制订者在考虑问题时,甚至还超越了民生,升华到国计的层面,从社会安定的角度来考察该制度的种种细节。然而,为什么这些制度制订者至今还无法釜底抽薪地出台一部真正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呢? 直到现在,在大学毕业后,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我开始觉得,其实还有一个因素,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正是这个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难产。这就是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大多数地区一直在铺大饼似地搞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成万上亿的农民兄弟,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涌进了冒着黑烟的工厂,挤入了泛着菜味的简易棚舍。他们的血汗,构筑起东南沿海各省的繁荣;他们的剩余价值,造就了一大批资本所有者。但是,我们的农民兄弟,他们得到了什么?表面上,他们获得了比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更高的经济收入,但实际上,他们的所得远远少于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他们所供给的潜在人力成本远远高于他们的工资。我想指出的是,在这些潜在的人力成本中,生命和健康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组成部分。没有跟农民兄弟接触过的人,也许某日看到诸如民工过劳死的新闻报道会不痛不痒,但我却不能不无所动容。我亲眼目睹过他们的工作场景;我亲眼看到过他们怎样拖着疲惫而瘦弱的身躯,连续几个月地从事十几hour的体力劳动。或许在某一天,他们会因为先前的健康透支而失去了劳动能力;或许在某一天,他们会因为繁重的体力透支而猝死。但他们没有办法,没有人为此埋单,没有老板会为他们提供健康保障。事实上,也很少有老板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这种竞争模式下,工资成本就是少得可怜的几个筹码之一,谁也无法放弃;而农民兄弟们,更加无力为此埋单,因为他们微薄的薪水,即使是勒紧了裤带,也仅能勉强应对日常的开支。因此,那些批评国人没有健康保障意识的学者应该汗颜,我要请他想一想,在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时候,谁敢走进那一掷千金的医院?要不是病情告急,谁愿意光顾那足以让人当上“负翁”生活的医院?难道你以为每一个人都能象你一样享受着国家的医保政策,都跟你一样能够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吗?因此,当我们跟后人讲起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创造的中国经济奇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我们的世纪大移民和我们的农民兄弟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他们的生命和健康等潜在的人力成本为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竞争力。而他们,却为此而失去了太多太多的、原本应该跟这个社会的其他公民一样获得的、健康保障的权利。因此,我们可想而知,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们还在为他们的三餐而辗转异乡,当一个国家的人们还在为他们的栖身之地而节衣缩食的时候,当一个国家还在倚赖她的国民牺牲健康状况来赢取产品竞争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能真正的普及和完善吗?   我们的农民兄弟无疑是一个值得透视的一个社会群体现象。但故事还没有完。另外一个群体正在继续折射出类似的产业模式的问题。这就是日渐庞大的大学生群体。   说起来真是有点悲凉,你不能不相信,现代真的能够颠覆一切故旧。现如今,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信仰或许早就大多数青年人被抛诸废纸框了吧。从正面看,这真的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毕竟,高等教育摆脱了精英教育的局限,开始向大众走来,这真是文明开化、民族兴旺的好现象。但从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不禁要问,中国的产业状况,容纳得下这么多的毕业生吗,咱们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步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一点呢? 如今,大多数一般本科院校的应界毕业生,真的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廉价的劳动力,或者说,变相成为了一种另类民工。这种现象,从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正是扩招速度快于教育质量的改善,直接导致了学生能力的下降。从社会资源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投入的浪费,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工作机会的缺乏,造成了太多人才浪费的现象,也扼杀了太多青年才俊的潜力。   然而,这还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关键部位。我认为,问题的要害之处,跟上述的民工现象一样,仍然属于中国产业转型之弊。表面上,我们的产业在这近十年来的确出现了一些升级换代的可喜形势,一时间,关于“世界工厂”的炒作铺天盖地。但实际上,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所谓“世界工厂”的光荣称号,其实仍属于一个产业转移地的范畴,换句话说,当前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其实是另外一波国际分工的调整。具体言之,即,过去十多年转移到中国来的是一些初级加工业,那时的中国,可以称之为“世界加工场”,现在,随着中国的发展,这些初级加工业逐渐从中国转移到别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又从其他发达国家迎来了另外一波产业的转移,晋升为“世界工厂”。但无论是“世界加工场”或“世界工厂”,中国产业的附加值依然还是停留在低人力资本的阶段,唯一变化的是,劳动力从农民兄弟变成了过剩的大学毕业生。   因而,过剩大学毕业生朋友们,为着有朝一日成为中产阶级的梦想,日以继夜地从事着繁重的脑力和体力的工作。为了获得一份工作,他们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自降身价,甚至放弃了所有的福利保障,当这种做法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我们不难想象,倘若连这帮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尚且要被健康保障制度边缘化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医疗保险制度能够成功地普及和完善吗?   有时候我甚至想,或许是中国太充裕的劳动力资源,直接导致了那些企业主的短视和滞后。我可以拿珠三角和长三角做个对比,这几年,长三角一路高歌猛进,珠三角虽然根基尚在,却已经略显疲态,各项增长率都低于长三角。作为一个在珠三角土生土长的居民,我常怀忧心。我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珠三角出现后劲不足的疲态。后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这个角度,我明白了些许原因。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长三角,为什么呢,因为相比之下,长三角的企业都比较注重员工的福利保障和员工的培养,而珠三角则依然故我,喜欢招募有经验的、现成的员工,习惯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人模式,也很少顾及员工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精英的流失或许是珠三角竞争力下降的一个因素,但却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根本的区别乃在于,长三角有一批懂得关心员工的企业家,他们目光远大,把企业的增长点放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上,因此他们关心员工,不仅因为员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者,还因为他们认识到利用过度剥削员工剩余价值以换取成本竞争力的老路即将走到了尽头。反观珠三角的老板们,依然沉迷于低廉的劳动成本,留恋于过去的发展模式。当然,这与珠三角出口加工型的产业模式有很大关系,但是,一旦这种出口加工型产业所倚赖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成为过去式,而后继产业又青黄不接的时候,珠三角的衰亡也就为期不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21:46:00

广东的现状是转型期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一个提前预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9 12:12:00
广东的今天是广东的明天,广东经济增长减缓是相对而言的,在广东的许多地方的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广州和深圳的经济放缓是因为一直都处于较高的地位上,现在出现一个了波动也不应大惊小怪,在说现在的速度还是较快的.但是广东的领导人也要检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寻找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保证广东经济的地位,为国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广东还应该在公共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构建一个和谐的广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9 21:26:00
科技、人才才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什么时候看到我们崇拜科技、崇拜人才了,我们就和谐发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0 10:34:00

我个人觉得广东经济发展现在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广东是个出口大省,很多的发展都是由出口来牵动的,但是当前人民币已经升值,并且可能还会面临着进一步的升值,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中国的出口,肯定会对广东的进一步发展构成威胁!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必需要扩大内需,而广东在这方面应该走在中国个省的前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0 18:22:00
广东到目前为制,还是工业最强的省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1 17:12:00

广东算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但要这只骆驼下象以前那么生猛也不容易。

广东现在就有点像现在的俄罗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1 21:19:00

应注意省内区域平衡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1 22:12:00

不可否认,广东确实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不过回顾2004以及2005年上半年,我们遇到的拉闸限电、油荒、油价上涨,我们便会确确实实的发现,像珠江三角洲这样的发展模式确实应该进行改进了。严重的能源和资源投入,直接造成基础能源不足。工业上的高投入直接导致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这样的发展模式,不知道还能存在多长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1 22:14:00

我认为此文有点过于绝对化了。

首先,广东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不会更改,对广东后续的发展,特别是出口的支持作用依然很大。

其次,既然广东先发展起来了,那么,不可否认,会有一种先发优势。经济的发展是可以转型的,而有了这样一种优势,就有了促进这种转型的可能性。有些发达国家不也是走过了类似的发展道路吗?

最后,增长速度是一个相对值,它的大小跟基数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基数很大,那么增长速度变缓是很自然的事。

因而,广东的发展前景并不会如此灰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1 22:20:00
大家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广东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如果不使用,才是最大的浪费。试想,内地的工人如果都留在他们的家乡,那么他们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或使自己更富裕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3 11:06:00
广东做生意和做工的都知道,眼前的利益是最现实的。如果连眼前的利益都无法保障的话,那么还谈什么发展,谈什么美好将来。就是在于过度的追求眼前利益了,所以,后面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这样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而台资和港资企业也是很多这样的想法:搜刮一笔就走人。可怜我们的工人被剥削;可怜我们的资源被浪费;可怜我们的官员只喜欢税收的高速增长。[em05][em05][em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3 11:33:00
以下是引用sandyli在2005-10-21 22:14:31的发言:

我认为此文有点过于绝对化了。

首先,广东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不会更改,对广东后续的发展,特别是出口的支持作用依然很大。

其次,既然广东先发展起来了,那么,不可否认,会有一种先发优势。经济的发展是可以转型的,而有了这样一种优势,就有了促进这种转型的可能性。有些发达国家不也是走过了类似的发展道路吗?

最后,增长速度是一个相对值,它的大小跟基数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基数很大,那么增长速度变缓是很自然的事。

因而,广东的发展前景并不会如此灰暗。

广东确实还有地理优势,不过目前看来,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优势在大大超过了广东省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英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但是英国却没能像美、德一样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从而失去了第一的位置了。把这个用来比喻广东省,并不会不恰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 22:34:32
是山东的明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4 19:08:40
藏富于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