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惊讶的是,相对于网络媒体的浮躁和煽动,
传统媒体在这次“退巢”事件中表现出惊人的理性和成熟。
或者,我们确实在进步?
下面引用两段:
单士兵:刘翔退赛是一次梳理国民心态的契机
2008年08月19日08:12 重庆时报
作者:单士兵
昨天。鸟巢。刘翔因伤退赛。
那一转身,把悲伤留给自己。愕然、惊悸、痛苦、沮丧、失落、担忧、感动、祈愿,等等情感元素,也立即交织缠绕在无数国人的心头。
在中国这个田径水平相对孱弱的国度,刘翔是一个绝对荣耀的英雄符号。特别是四年前走出雅典奥运会赛场,一个人的刘翔,书写了世界田径的新格局。在全球化语境下,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刘翔背负着太多的社会、经济、情感、伦理与价值的重量。
这一切的重量,既有个体英雄主义的崇拜,也有国家情怀的寄望,还有消费主义的渗透,它沉沉地落在一个人的刘翔肩上,或者是动力,或是压力,总之,都跟着他一起走进赛场,以竞技的方式来寻找合适的落点。然而,刘翔现在以一个极其痛苦与无奈的转身,让这些价值与重量的期待,似乎立即错乱与混沌起来。
不必回避这样现实,面对刘翔因伤退赛,种种现象都表明我们太多人的茫然无措,甚至有一些人的内心支点坍塌,内心处于某种失重状态。新闻发布会上就有记者询问,中国人能接受与承受这样的事实吗;就连孙海平教练也无法自控,泣不成声,以至于未能有效地为公众进行释疑。
这些尴尬与遗憾,清晰表明调整和重塑国民心态是多么重要。的确,公众需要知情,民意需要安抚。及时发布刘翔退赛信息与原因,是满足公众知情权,有效疏解公众情感焦虑的理性选择。而正确看待刘翔因伤退赛,实际上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梳理国民心态的契机,来为一个大国形成笃定、理性而成熟的国民心态,找到一个最有效的出口。
北京奥运会开赛至今,中国军团获得金牌数量已经超过上届,雄居金牌榜之首。巨大实绩,足以显扬中国体育的底蕴和水平,足以说明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刘翔因伤退赛,从本质上讲,只不过是竞技体育可能出现的一种客观情况,既不能由此否认运动员本身付出的努力与成绩,也不能真正影响到中国体育的地位、风采与荣耀,更无损于中国向世界展示的形象与实力。
更何况,奥林匹克的精神价值指归,更应该体现在顽强拼搏、平等参与、尊重人性、讲求人文等等精神价值之上。。刘翔说得已很清楚:“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退赛”;在赛场,他也以坚韧顽强的姿态向公众清晰诠释了这些奥林匹克精神。也就是说,刘翔退赛,本是不应该影响我们国民心态的。
刘翔退赛带来的尴尬与迷乱,必须得到一个清醒的消解与疏导。对此,我们更应该学习对生命规律、体育规则和共同价值的认同。成熟的国民心态,需要我们有开放的心态,有理性的思维,有自信的表现。这一切,又依赖于平时的培育。只有不断地从政治、文化、教育的层面,通过为每个国民提供完整的国民待遇,赋予国民各种权利的有效实现,破除陈旧滞后的文化传统束缚,积极加大公民教育的投入,才能使国民形成基于正确价值观之上的理性判断标准。
一个崛起的大国,需要理性的国家情怀与健康的国民心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国民心态,不可能再傲慢地守在自以为是的狭隘现代里,而应该将那些零散的、疏离的个体偏狭的情感与情绪连结起来,转型成一个不断开放的社会必须的精神相通与价值认同,来告别某些错位的焦灼与迷乱,来向世界展示崭新、自信而成熟的国民风范。
刘翔退赛,奥运继续,奥林匹克精神继续,中国体育的辉煌会继续,国家形象与综合实力会继续强大。而我们应从中找到梳理国民心态的契机,清晰触摸到文化那根最深的轴,来形成公民社会必须的理性、开放而成熟的国民心态。
许莽:请为举重选手刘翔卸下杠铃
2008年08月19日07:23 新闻晨报
晨报评论主笔 许莽
不是不想坚持,是没有办法坚持。就这么简单。
不会有太多的念头在那一刻盘旋于他的脑际,责任、荣誉、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壮志难酬的委屈。唯一的意识来自于本能,痛,脚很痛。用一只踩一下地都会很痛的脚去跑完110米并跨越十个高栏,你觉得换作你,换作任何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能做到吗?
那些情感和想像力都比较丰富的人显然在刘翔退赛的问题里放进了添加剂。当他出现在鸟巢跑道上的时候,关于人的普遍经验被莫名其妙却又“理所当然”地放弃了,刘翔不再是那个名字叫刘翔的人,不再是家住上海普陀区的刘学根和吉粉花的儿子,也不再是一名中国田径队的注册队员,他成了需要承载全国人民热切期望和共同情感的举重选手(对于因为花了9000块钱买了110米栏决赛门票而心生抱怨的那位网友来说,刘翔还得计算一下这笔钱能买多少杠铃片),他正在参加的也许是13亿公斤以上级的比赛。所以,一直以来,相比他的脚,我更担心他的腰。
当然,最终决定问题的还是他的脚。还好是他的脚。如果仅仅是、果真是腰出了问题,我怀疑会有比现在更多的人“要求”他跑完这110米的路程。前不久看郎朗的自传,其中讲述了他那位严苛得近乎失去理性的父亲曾经是如何逼迫他“没命地”练琴,但即使是这样,他的父亲始终不忘叮嘱儿子“一定要保护好手指”。“疯狂”如郎朗的父亲,也会如此深明大义,也知道“必须拿第一”的绝对指令还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十根完好无损的手指。而一名径赛运动员的脚跟,是不是可以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一名钢琴家的手指?
都是人,何必呢?牙痛嚼不动肉,头痛看不进书。为什么面对刘翔的脚,人们的经验和共识就跑岔了道呢?老实说,我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我也不想在这里讨论更多关于生理学之外的话题。多余。刘翔退赛的消息公布之后,网上有评论说“刘翔完成生命中最伟大抉择”,我觉得这未免有点胡扯。此刻,刘翔需要理解、需要安慰、需要鼓励,唯独不需要夸张的赞美和歌颂。我们应该帮他卸下杠铃,而非为他增加肩上的负重。至于那些挖空心思想找出刘翔退赛背后的“隐藏动机”的人,我无意花费笔墨来表达对他们的强烈鄙夷。(两种人都要鄙夷。)
失望、遗憾和难过都是应当被允许的——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非像有些人纯属心理变态。但请审视你的情感指向,是为自己,还是为刘翔以及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失声的孙海平?其实,我们仅仅是错过了又一场呐喊、又一次欢呼、又一份由一个人带给全体中国人的自豪和光荣。他们师徒俩呢?我们真的知道他们度过了怎样的四个春夏秋冬?
所以我们都只是局外人。而唯一不需要求证就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他的脚很痛;唯一不需要酝酿就自然流露的想法是:希望他的脚快些好起来,这样,他又能跑步和跨栏了——如果他愿意的话。

[em17][em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