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制裁对俄是重大机遇
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西方对俄施加经济制裁、俄国际储备处于历史低位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2014年以来卢布贬值幅度已经超过50%。俄罗斯中央银行16日大幅加息,把基准利率调高650个基点,从10.5%提高至17%,以期遏制卢布暴跌之势。这是1998年俄罗斯经历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俄央行采取的最大幅度升息措施。
表面看,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从深层次看,却是俄罗斯的重大机遇。
首先,它提示了俄罗斯经济的脆弱性。
国际油价在2000年以前,不足10美元一桶,2008年7月摸高147美元,次贷危机爆发后,2008年12月跌破40美元,随后逐步恢复,并再次超过110美元,形成以90美元为基线的波动。
俄罗斯适应了这种高油价的生活,日子过得圆满而幸福,它助长了单纯依赖原油出口的乐观情绪,埋下了经济脆弱性的祸根。
在高油价期间,世界主要原油消费大国纷纷开拓替代能源,煤化气、页岩气、太阳能等纷纷亮相,对国际原油的需求量有所降低,加上主要的消费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使得2009年的一幕没有重演,国际原油存在高估的成分。
而国际投机资本不会放过这一做空机会的,当西方制裁俄罗斯时,它们形成了一股合力,造成原油下跌,进而卢布贬值。
因此,俄罗斯应抓住这次危机暴露的弱点,压缩原油生产的成本,提高竞争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其次,国家财政减少对原油顺差的依赖,以40美元的价格做为平衡预算的基准,增加财政弹性。
再有,建立适度规模的农业、轻工业,以避免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
还有,减少对国际资本的借贷,防止大规模的流进流出。
最后,俄罗斯在这次危机中的最大收获是对全球化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俄罗斯仅是国际规则的服从者,当一个国家全力投入全球化的怀抱时,规则制定者可能考虑改变规则了,比如TPP,一个有充足的资源的大国,不应将全部家当和信任放在自由贸易的假设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自主供给能力,以防患于未然。
相信经过这次洗礼后,俄罗斯会更加强健,这对于中国也是重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