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4-12-22 12:38:50
预先控制和结果控制非常必要。过程控制虽然也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来控制?控制的人除了添点麻烦真的控制的了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相关的配套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改革才能控制好。比如发表文章作为学术成果一项,首先要把各个刊物收费发表的现象卡死才行。至于怎么做也是一个麻烦事儿。总之要系统思考才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注定是不能成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12:39:36
科研体制改革也需要顶层设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12:50:54
科研经费到底是公款
  还是对研究者的智力补偿

这个确实要重新讨论下

不管是国家社科还是教授从社会上整的企业、事业单位项目,
项目经费的管理都一样 很难报销
一方面老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量,不断接项目(多是从社会上接项目,如企业、事业单位),把项目资金转到学校。另一方面,现有的报账制度,不管是国家社科、教育部课题,还是社会上接的企业事业单位课题,报账是一样的。
如果说国家项目的钱是公款,到还没啥疑问,
但社会上接的 企业或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人家可看重的是你最后的成果,而不是钱花哪了。他把钱给你更多的可是看成是劳动成果的报酬。

现有的报销制度确实存一些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13:54: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14:18:25
关键是所有的经费中, 学者的脑力劳动是得不到一分钱补偿的,我并不认为,我买了一堆书,就是我的科研任务完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16:45:55
很现实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17:46:16
在最终考核严格把关就好了,钱怎么花那是个人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18:34:28
对于文科,我认为应当先成果——再奖励的形式发放科研经费,并且以期刊级别定奖励额度,其他需要调研的专门申请调研经费,需要出书的专门申请出版经费,至于其他什么办公用品、耗材什么乱七八糟的,全部转为劳务收入直接发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19:57:35
完善的机制和必要的执行力才是遏制“报销噩梦”的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20:17:47
非常的不错,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21:29:38
曾经有位老师说过,一个课题,邀请专家讨论可以给咨询费,让学生收集资料可以给劳务费,但课题主持人辛辛苦苦地整合资料、写申报材料,却只能是凭票报销。这些课题主持人之前的脑力劳动不算劳动吗?为什么不可以在课题审批下来之后,直接划30%-40%(随便说的数字)到申报人的个人账户里,算作他(她)前期脑力劳动费呢?听说国外是这么做的,屌丝没出过国,不知道是怎样的。但是,国内总不止一个人这么想吧,也有人这么建议过吧?如果这个渠道畅通了,这个问题是不是会好一些呢?仅供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2 22:34:30
要马跑的快,又不让给吃点……,那怎么能提高积极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