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8-26 11:35:00
文人相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1:43:00
以下是引用wanderinger001在2008-8-26 11:33:00的发言:

如果不能说薛本人狭隘或者干脆人品有问题,只能认为他不懂经济学

如果一个人,经济学啥也不懂,却冒充专家,利用手里的权力,对一个未有什么了解和恩怨的陌生人,

做出楼主引用的这篇文字,加以所谓“学术”上的语言暴力。

我想,这个人,应该兼备了您说的两方面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2:17:00
都为出名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2:19:00
以下是引用蝴蝶不跳舞在2008-8-26 10:23:00的发言:

看了几本汪丁丁的书,说实话,从分析的透彻度来看,的确够一针见血,喜欢这种锋利.

经济学这东西,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就会产生不同的原因,结果,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绝对的错误.

经济学真的不存在绝对正确与绝对的错误?不敢苟同,但至少,会存在绝不可能调和的两面。例如,你选择相信亚里士多德还是柏拉图?是约翰洛克还是卢梭?亚当史密斯还是马克思?米塞斯抑或凯恩斯?或者,老子还是孔子?我想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方并视为真理。

对于经济学,我认同奥派的观点,同时对当前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谬误视为相当然的主流或真理而感到无奈。真实世界究竟如何,各个纷繁芜杂的理论谁为正确,我想这还得需要每个人自行去辨明去判断。但我相信,如果认为不懂模型就不懂经济学,正如前面有人所发言的那样,那就离真实世界、也离真理愈来愈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7:37:00

楼上的对当前经济学的发展了解多少呢?

至少,现在的主流并非什么凯恩斯主义的谬误。即便是新凯恩斯学派,也仅仅是保留了价格粘性而已。

谈到模型问题,每个学科都需要模型去支撑,不过,在哲学中,我们用思想体系来代替模型一词。如果连对方的模型都不懂,只是凭自己的直觉去悟道,能对该学科有多深的理解呢?更不要说去批判了。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回到薛同学的论述上,真的让人觉得是一个没有接受经济学训练的人写出来的,用不太友好的词叫“民科”。对需求曲线论述的结论本身无可厚非,毕竟一直处在讨论之中。但是,其逻辑让人觉得他对需求曲线的含义缺乏真正的了解。

经济学现在成了显学,而且有点经世济民的味道,所以许多人参与进来。这对经济学的发展真的很好,但是真的不希望有些人不能静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看了几个名词就大谈特谈经济学了。那给学术界带来的只能是浮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8:11:00

虽然不赞成薛兆丰的胡说,但是也非常讨厌汪丁丁的故弄玄虚,动不动就喜欢用黑格尔,边沁什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22:47:00
对于“需求曲线”那块,本人还是认同薛的观点,真不知道后面那些大骂薛不懂经济学的人自己又懂多少经济学知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23:01:00

我也来说两句:

1、汪、薛之争说到底还是关于存在不存在吉芬商品或类似于吉芬商品的东西。

2、00年争论之今,两派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说到底是因为没有击中对方要害。同时,要主要的原因是,两派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双方都不明白自己和对方的差别或不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要说导致上述状况的最基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西方经济学本身就不清楚导致的。我的理由简述如下:

(1)在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偏好公理、定理下,是推不出吉芬商品存在的。西方经济学现有证明吉芬商品存在的仅是图示证明方式,逻辑不严谨。斯卢茨基方程只能说明有可能存在吉芬商品,但不能证明它的必然存在。如果我们一旦假设了吉芬商品的存在,将与偏好的一致性、传递性公理发生矛盾。

(2)如何理解偏好的一致性、传递性?我认为这是理解吉芬商品存在的关键。涉及前面有朋友说的偏好变了的东西还是不是同一样东西的问题。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说一种商品,都是指具有同质性的商品,才叫某一种商品,简单地说,就是最起码具有1:1的替代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偏好变了的商品,在变化前后具有同质性吗?当然不具有。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薛的说法是对的。

(3)存在不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在西方经济学公理下是不存在的。如果要存在这样的曲线,那就得打破西方经济学的公理,让偏好可以变化,此时,如果我只研究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考虑价格变化的偏好变化效应,需求曲线就有可能向上倾斜。

说到底,需求曲线能不能向上倾斜,取决于描述曲线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或如何定义这个曲线。

先就说这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23:37:00

好热闹,果然是个一点就着的话题……

要是有报纸来关心一下这个,肯定又会说中国学经济的人XXOOGGY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8 01:35: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25 21:18:00的发言:

阿尔奇安和艾伦合著的入门教科书《大学经济学》(A.A. Alchian and W.R Allen, University Economics,Wadsworth,1964;3rd ed.,1972)。

其节略本称《交换与生产》(Exchange and Production,Wadsworth,1969;2nd edn,1983)。

好像老了点儿吧,我没找到,您能否给我截一段相关文字我看看?

只要老艾大师说,马歇尔需求曲线绝对不会出现向上的弯曲,

我就承认我鄙视薛兆丰,是因为他名气不够,数学不行,还出来批判高人。

反正老艾大师也和五常大师份属师徒,真的这样说过,也存在可能性。

阿尔钦和艾伦合著的《大学经济学》对需求定律和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有精辟分析.

  二师列举了经济学的六个公理或基础假说(postulate):

  1、每个人都渴求多样化的物品(不是需求单一物品,而是需求多样化的物品)。

  2、对每个人而言,总有一些物品是多胜于少,是稀缺的(个人总要为一些物品出价或愿意出价)。

  3、替代:每个人总是愿意放弃某种物品,以便获得更多的其他物品(所谓替换定理)。

  4、每个人对任何物品的价值估价大小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该物品之量。他拥有的愈多,他对该物品的估值愈小,即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一个人获取某物品的成本愈高,他获取该物品的意愿愈小(其实这就是需求定律)。

  6、并非所有人的偏好模式都完全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总是有差异)。

http://www.ipencil.org/ipencil/zwcjjx/zwcjjx_18.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8 1:38: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8 07:15:00
以下是引用xyd678在2008-8-28 1:35:00的发言:

阿尔钦和艾伦合著的《大学经济学》对需求定律和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有精辟分析.

  二师列举了经济学的六个公理或基础假说(postulate):

  1、每个人都渴求多样化的物品(不是需求单一物品,而是需求多样化的物品)。

  2、对每个人而言,总有一些物品是多胜于少,是稀缺的(个人总要为一些物品出价或愿意出价)。

  3、替代:每个人总是愿意放弃某种物品,以便获得更多的其他物品(所谓替换定理)。

  4、每个人对任何物品的价值估价大小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该物品之量。他拥有的愈多,他对该物品的估值愈小,即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一个人获取某物品的成本愈高,他获取该物品的意愿愈小(其实这就是需求定律)。

  6、并非所有人的偏好模式都完全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总是有差异)。

http://www.ipencil.org/ipencil/zwcjjx/zwcjjx_18.htm


学习学习,大师就是大师,非常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8 15:25:00
互相骂,很热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8 15:31:00
以下是引用xyd678在2008-8-28 1:35:00的发言:

阿尔钦和艾伦合著的《大学经济学》对需求定律和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有精辟分析.

  5、一个人获取某物品的成本愈高,他获取该物品的意愿愈小(其实这就是需求定律)。

我可不认为,“其实这就是需求定律”,我只是知道,老艾的思想,又被别人生吞活剥了一次。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25 21:18:00的发言:

只要老艾大师说,马歇尔需求曲线绝对不会出现向上的弯曲,

我就承认我鄙视薛兆丰,是因为他名气不够,数学不行,还出来批判高人。

反正老艾大师也和五常大师份属师徒,真的这样说过,也存在可能性。

对比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