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98 3
2014-12-29
热播原因:文化艺术热的兴起和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了的文化热的目的是与世界文学对话,重点并不在文化。而在新世纪,对文化的关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而越来越热。央视的《鉴宝》《百家讲坛》、河南台的《华豫之门》等电视栏目的兴起和长时期保持旺盛势头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文化热的兴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重新确立。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抛弃孔子的智慧,人类必将灭亡!”说明国外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也是与日俱增。②可以说,中华文化在全世界比中国近代以来任何时候都受关注。二是受众欣赏层次的提高。60、70年代出生的人成为电视剧的主要观众。这个年龄段的观众比起40、50年代出生的人,受过较为正规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理解能力,因此对电视剧的服装、语言、道具、场景、人物塑造等都有着较高的期待。笔者经过简单归纳,得出《甄嬛传》至少在文化艺术方面有以下8点适应了观众的文化需求。一是人物形象众多,尤其是美女多。剧中美女多、帅哥多,自古嫦娥爱少年,热爱美女、追求帅哥在新时期更是现代人的最正常不过的行为,并无任何的不道德与羞涩。连续剧《甄嬛传》改编自网络小说,服务对象首要是青年人,自然美女帅哥是剧中主角。二是半白半文的语言模式和典故的运用。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教育积累,中国观众的文化水平在逐步提升,《甄嬛传》的主要观众是出身于1960年以后的人,他们有着一定的古典文学修养,而且对重视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对夫妻情感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甄嬛传》中雍正和甄嬛之间诗文酬和,甚至通过诗文来推动故事的发展等叙事策略可以说正中中青年观众的下怀。剧中一些语句以“甄嬛体”的形式迅速在受众中流行。与西汉赵飞燕、南唐小周后等有关的典故的运用,非常符合中国文学用典的习惯。“甄嬛体”中多借景抒情的笔调,以物喻人,走的仍是古典诗词即景抒情、见物兴怀的老路。这种对白,有韵味,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有一个陌生化的效果,他们感到新鲜,和以前白开水一样的纯生活化的电视剧台词不一样,“甄嬛体”句式复杂,夹杂诗词、文言,还有叠词、叠句,听起来环佩叮当,琅琅上口,非常有趣。③三是中医药和养生知识的穿插。
文章由

http://www.rrfbw.com/  人人发表网 提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29 11:42:20
真的是好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9 11:46:30
嫦娥抛弃了孔子的智慧才得以升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9 13:39:58
人人发表 发表于 2014-12-29 11:25
热播原因:文化艺术热的兴起和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了的文化热的目的是与世界文学对话 ...
因为不管是企业.事业单位.衙门等等,全中国都他妈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拆台,要命折腾,在剧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兔死狐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