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
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和会刊的成立标志着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
要素:理论、方法、数据;
理论:经济理论是现代计量的基础,所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的行为理论。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方法和计算方法,数据:反应研究对象的活动水平和相互联系关系以及外部环境的数据,或者更加广泛的讲是信息,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原料。
step 1 设计:
1.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2.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step 2. 样本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种类分为三种: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综列数据。(既包含时间序列,又包含截面数据)
step 3. 模型参数的估计
在建立了理论模型并收集整理而来符合模型要求的样本数据之后,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来估计模型中的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纯技术的过程)
step 4. 模型的检验:
模型的检验分为四级检验:经济学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预测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要具有经济意义(基本检验)
统计检验:利用数理统计中的统计推断方法,对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检验。(拟合优度检验 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等)
计量经济学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 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预测检验:检验模型参数的稳定性以及相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参测值以外的范围,即所谓的超样本特性.。
如果计量经济学的整个步骤;我觉得就像是一个算法,当然别忘了反馈这样一个过程。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广泛用途:
结构分析:对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经济预测:作为经济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是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之力。
政策评价: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虽然没有避开卢卡斯批判,但是仍然是描述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
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从理论出发,建模来进行检验。或者从数据出发,构建新的相关关系,从而提出和发展新的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