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远(1915年7月5日—2013年9月26日),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原中顾委委员,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者和研究者。
于光远,原姓郁,名锺正,于光远是入党后起的名字。中国经济学家,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研究和推进其发展的组织活动,并积极参加多方面的社会活动,担任过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技术经济学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太平洋学会等团体的理事长或会长。
于光远学识渊博,许多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是由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他是中国当代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
于光远兴趣非常广泛,关心社会生活中许许多多问题,脑勤、手勤、腿也勤,晚年仍“坐轮椅,走天下”,并要求自己要现代化,尝试与互联网打打交道。于光远曾经破格录取一位英语分数不够的学生为自己的硕士,传为佳话。
——互动百科
于光远,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于光远出生于上海一个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和近代科学技术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193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转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三年级。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蹂躏,于光远放弃了成为一个大物理学家的梦想,参加了1935年底爆发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继而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事业中,1937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开始了社会科学研究。
兼具深切社会与学术关怀的经济学大家。于光远一生著作等身,代表性著作有:《哲学论文演讲和笔记》、《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7卷》、《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于氏简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辞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杂记》、《我的市场经济观》、《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和《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等。——来源http://renwu.hexun.com/figure_26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