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9-9 17:28:00
以下是引用qswy在2008-9-9 16:12:00的发言:经过特别国债这个转换过程,结果就变成了中投向中国居民借了15000亿人民币(要还本和付息的)

为什么居民愿意借出这笔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17:30:00
以下是引用qswy在2008-9-9 16:12:00的发言:然后中投拿着这15000亿人民币向中国央行兑换了2000亿美元,出国搏杀去了

央行里的外汇储备,也是公众借给央行的(借条就是公众用外汇兑换来的本国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19:07:00
不错,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19:15:00

太强悍了,看的我一愣一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19:37:00
某些人患有被害妄想症,同时也反映出这些人缺少起码的国际收支常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19:3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9 17:28:00的发言:

为什么居民愿意借出这笔钱?

收益比基金、股票高的,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19:59:00

精彩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0:30:00
以下是引用zhaojumping在2008-9-9 19:39:00的发言:收益比基金、股票高的,呵呵~~~

那么这些人相不相信Barro-Ricardo equivalenc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0:54:00

第一次看到这么幽默的把理论讲的如此易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1:34:00
以下是引用jyy092210在2008-9-8 13:46:00的发言:新闻: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7日报道

2008年3月下旬的报道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1:59:00
以下是引用:所以央行是把这15000亿转做为“额度”来使用。例如,正常情况下,央行都会印刷国债筹集资金的(事实上就是减少了流动性),那么央行可以根据每年度货币流动性的强弱,来酌情使用这15000亿的额度:如果今年流动性太强,其它收紧手段效果不见效时,就拿出这15000亿额度中的3000亿特别国债来发行给居民或者银行---收紧货币流动性。..... 这样等于央行多了一个调控手段。

央行有“印刷国债”的功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2:16:00
以下是引用:不过,聪明的央行和财政部,利用这次借钱给中投,做了两件事:1、减轻流动性过剩;2、让人民分享国家财富。

         1、“减轻流动性过剩”:央行和财政部通过发行等值的15000亿人民币特别国债,从民间收回了15000亿的人民币 (当然这个收回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等会我再解释),这样可以减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而发行这15000亿特别国债是需要担保的(没担保就成了抢钱了),借给中投的2000亿美元资产就是这15000亿人民币特别国债的担保。所以,这里面根本不存在“国际收兑”行为,是在一国政府内左口袋出右口袋进,事实上是一种担保行为。某人偷换概念。
         2、“让人民分享国家财富”:普通居民通过购买这些特别国债(居民把人民币交给银行换来一张纸:国债),获得更高一点的利息(特别国债的利息比普通国债高一点),事实上等于“在政府的信用担保下分享到国家财富”:不论中投投资是亏是赚,普通居民的利息收入铁定存在了。

        这时,我们就发现,居民购买特别国债获得的利息,事实上就是由中投负担的:经过特别国债这个转换过程,结果就变成了中投向中国居民借了15000亿人民币(要还本和付息的),然后中投拿着这15000亿人民币向中国央行兑换了2000亿美元,出国搏杀去了。...... 这样一来,央行收紧了国内的流动性,中国居民也分享到国家财富。

        那么央行如何利用这15000亿特别国债收紧流动性呢?它不能一次性用完的,一下子收上来15000亿人民币货币,国内会出现货币紧缺局面的。所以央行是把这15000亿转做为“额度”来使用。例如,正常情况下,央行都会印刷国债筹集资金的(事实上就是减少了流动性),那么央行可以根据每年度货币流动性的强弱,来酌情使用这15000亿的额度:如果今年流动性太强,其它收紧手段效果不见效时,就拿出这15000亿额度中的3000亿特别国债来发行给居民或者银行---收紧货币流动性。..... 这样等于央行多了一个调控手段。

        整个过程,事实上根本没有“收兑”行为,只是一种担保行为而已。所以某人说“说白了,就是打算为美元托盘”就是一句谎言了:如果央行从民间收集15000亿人民币然后去到国际外汇市场,兑换为2000亿美元,这才是“收兑”行为,才算是“为美元托盘”。只可惜,某人故意忘记了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中国政府即使拿着15000亿人民币去到国际外汇市场,也没人愿意卖2000亿美元给中国政府而他自己拿着15000亿无法使用的人民币。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改变:资产方面,对政府债权增加,外国资产减少。

这一过程可分解为:

1)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外币找央行兑换成本币,于是基础本币扩张(公众将外币借给央行,本币即央行开出的借条)

2)公众将自己持有的本币存入商行(公众将本币借给商行,存单即商行开出的借条)

3)商行将自己持有的本币找财政部兑换成国债(商行将本币借给财政部,国债即财政部开出的借条)

4)财政部将自己持有的本币找央行兑换成外币(财政部拿着央行开出的借条向央行索取外币)

5)商行将自己持有的国债找央行再兑换成本币(商行将国债借给央行,本币即央行开出的借条)

最后的结果是:财政部持有外币(开出的借条是国债),商行持有本币(开出的借条是存单),央行持有国债(开出的借条是本币),公众持有存单(当然也可能持有本币)。

(1)—(5)与a-c(但这三步是虚拟的)是等效的:

a.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外币找财政部兑换成国债(公众将外币借给财政部,财政部开出的借条是国债)

b.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国债找央行兑换成本币(公众将国债借给央行,央行开出的借条是本币)

c.公众将自己持有的本币存入商行(公众将本币借给商行,商行开出的借条是存单)

最后的结果还是:财政部持有外币,商行持有本币,央行持有国债,公众持有存单或本币。

这样的结果对以后央行政策操作有这样的意义:央行如果想调控基础本币量,只要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从而增减基础本币)就可以了,而不必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外汇。

财政部持有外汇后,可以对外投资(具体的执行者可以是政府下属的另一机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9 22:25: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2:24:00

显然的是,如果公众(包括商业银行)不去购买(或足额购买)特别国债,财政部与央行的(发行特别国债的)目标就实现不了。

所谓“额度”,也不是央行与财政部能一厢情愿的使用。

无论如何,(本国)国债是财政部发行的,(本国)货币是央行发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9 22:27:1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2:36:00
以下是引用jyy092210在2008-9-8 13:46:00的发言:买卖也得讲究公平:你跑到我境内赚了大把钱就要求兑换为美元离开,你当我是妓女啊:嫖完了爽够了说没有买到商品又把钱拿回去?!找死啊!没看见我手上拿着东风导弹啊?!要不要我给你上堂课: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这一点你来投资之前我们就签好合同你同意遵守我法律法规的,再耍这种帝国主义无赖行径,你信不信我用歼10插你?!

如果真地这么对外国说,无异于一场“逆选择”。

想要“实心实意”投资的人(不妨称“投资者”)不敢来了,而想“捞一票就走”的人(不妨称“投机者”)还会来(甚至更多)——他们其实有各种途径(不乏合法途径)出出入入。

所谓“外汇管制”,其实,未必那么灵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2:5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9 22:16:00的发言: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改变:资产方面,对政府债权增加,外国资产减少。

这一过程可分解为:

1)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外币找央行兑换成本币,于是基础本币扩张(公众将外币借给央行,本币即央行开出的借条)

2)公众将自己持有的本币存入商行(公众将本币借给商行,存单即商行开出的借条)

3)商行将自己持有的本币找财政部兑换成国债(商行将本币借给财政部,国债即财政部开出的借条)

4)财政部将自己持有的本币找央行兑换成外币(财政部拿着央行开出的借条向央行索取外币)

5)商行将自己持有的国债找央行再兑换成本币(商行将国债借给央行,本币即央行开出的借条)

最后的结果是:财政部持有外币(开出的借条是国债),商行持有本币(开出的借条是存单),央行持有国债(开出的借条是本币),公众持有存单(当然也可能持有本币)。

(1)—(5)与a-c(但这三步是虚拟的)是等效的:

a.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外币找财政部兑换成国债(公众将外币借给财政部,财政部开出的借条是国债)

b.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国债找央行兑换成本币(公众将国债借给央行,央行开出的借条是本币)

c.公众将自己持有的本币存入商行(公众将本币借给商行,商行开出的借条是存单)

最后的结果还是:财政部持有外币,商行持有本币,央行持有国债,公众持有存单或本币。

这样的结果对以后央行政策操作有这样的意义:央行如果想调控基础本币量,只要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从而增减基础本币)就可以了,而不必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外汇。

财政部持有外汇后,可以对外投资(具体的执行者可以是政府下属的另一机构)。


你的意思,央行肯定是无法做投资行为的,央行持有国债, 总不能拿自己国债跟别人债券交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2:57:00
以下是引用:六、“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七成多是引进资本,两成多是外债,政府实际拥有的外汇才五六百亿”---直接外商投资怎么变成负债了?

作者(这里指贴中的“批评者”)在这里混淆了概念:FDI的确不算外债,但外汇储备也不等于FDI。

FDI与外债的增加,都可以(但不是必然)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加。但FDI与外债,都不直接是外汇储备;并且,引起外汇储备增加的,未必只有FDI与外债。

说白了,或者一般地说,FDI与外债,都是外国投资于本国的投资形式。(你把钱借给别人,显然也算一种投资,只不过,不叫“直接投资”)。

“被批评者”说的“七成多”与“二成多”,虽然不很精确,但他的意思有一点应该是清楚的:他想说外汇储备有多少是由外债引起的。当然,“被批评者”掌握的数据未必是准确的。

如果“批评者”的反问(“直接外商投资怎么变成负债了?”)是想说外汇储备全是由FDI引起的,这确实冤枉“被批评者”了。

(“被批评者”的说法的可能的问题之一在于:一般地说,“外债”也可以理解为“引进资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2:58: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9-9 22:55:00的发言:你的意思,央行肯定是无法做投资行为的,央行持有国债, 总不能拿自己国债跟别人债券交换吧?

央行持有国债,不算一种投资?

(你持有国债,算不算一种投资?)

央行能不能拿着外汇储备进行对外投资,能进行哪种对外投资,要看该国的规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3:01: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9-9 22:55:00的发言:央行持有国债, 总不能拿自己国债跟别人债券交换吧?

央行可以拿国债在公开市场上换来自己以前发行的本国货币(也可以换其他信用凭证)——这是货币回笼手段之一(也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3:0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9 22:58:00的发言:

央行持有国债,不算一种投资?

(你持有国债,算不算一种投资?)

央行能不能拿着外汇储备进行对外投资,能进行哪种对外投资,要看该国的规定。

我可能没有说清楚,

持有国债,是对内的,但是对外投资, 比如美国,它会不会接受你中国的国债和他的债券交换呢?

央行能不能拿着外汇储备进行对外投资----这还是意味着你可以拿着现金去做国外投资(比如投资美国是允许的吧,我想), 那还是允许更严格说,现金投资吧, (也不知道叫什么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23:22:00
楼主分析的真不错~!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00:56:00
精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07:50:00
以下是引用:2、“让人民分享国家财富”:普通居民通过购买这些特别国债(居民把人民币交给银行换来一张纸:国债),获得更高一点的利息(特别国债的利息比普通国债高一点),事实上等于“在政府的信用担保下分享到国家财富”:不论中投投资是亏是赚,普通居民的利息收入铁定存在了

这种分享也是要被物价上涨打折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09:34:00

厉害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15:27:00
好评论, 有见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16:37:00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17:20:00
精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1 13:47:00
学习,学习,了解,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1 13:51:00
学习,学习,了解,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1 17:43:00
挺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1 21:42:00

通俗易懂,上等佳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