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vagabond在2005-7-29 21:03:14的发言: “大农业”(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或土地的高度集中)目前不是中国农民的出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没有办法解决失去土地又找不到工作的数亿人的生活问题。有没有土地的产权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城里人买的商品房虽然只有70年的权利却不妨碍他们致富,而乡下50年承包权不变的土地并不能给农民带来致富(不是脱贫)的前景。户籍又算什么呢?与大多数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户籍提供了对城市居民的保护,也提供了对农民的保护(比如宅基地)。
众所周知,规模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至于是不是适合现在的中国,取决于我们“消灭”农民的速度。如果几亿几亿的农民进了城,规模农业自然就会形成,用不着我们去计划,这就是市场经济之“妙”。
在“消灭”农民的最初阶段,只能依赖“生产衬衫”来解决缺少文化的农民的就业问题,所以,世界工厂是必不可少的阶段。试想,如果没有邓小平的开放,中国没有无数个东莞式的工厂,中国现在10亿农民都还在农村靠这18亿亩地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农民的人均收入就不会是2900元,而是400元(我在《斜眼看三农》中作了计算)。印度20年前与我们差距不大,许多方面甚至超过我们,现在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他们不想经过世界的工厂的阶段,不想被剥削,指望农民也能掌握编电脑软件,一蹴而就成为发达国家。
至于50年还是70年的问题,70年是真的,因为可以买卖,50年是假的,因为农村土地不能自由买卖。户籍是剥夺了农民最基本的人权——人的自由迁徙权。我们可以去农村住,他们却不能去城市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1 16:42:1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