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稿:陈誓骠 来源:环球时报-东方网 作者:林琳 2005-8-1 18:49:33 最近,有外电报道,由于男女比例失调,到2020年我国将有2300万男性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因为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超过了120:100,而国际通行的正常标准应在103:100-107:100之间。上海的出生性别比是否也偏高?未来会有大批“光棍”吗?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的有关专家。 上海出生性别比很正常 “上海的男女比例是比较正常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海旺判断说。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教授的认同。王桂新认为,“上海的男女婴出生比不是个问题”。 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两位学者的观点。目前上海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100,处于正常范围。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上海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完全正常,而外来人口则严重失调,这成为影响上海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的重要因素。在上海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中,这一比例在120:100以上。比如在宝山区、嘉定区等外来人口集中的区县,出生性别比甚至超过了120:100。 为此,周海旺分析说,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当地的生育政策规定:如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可以间隔几年生育第二个孩子。因此,上海的外来人口生育第二胎的性别比明显提高。 上海人认为生女孩更实惠
当前,出生性别比在全国很多地区偏高,为什么上海能保持正常比值? 王桂新认为,上海人“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很淡薄,因此对生儿生女抱着平和的心态,不是一定要生儿子。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员进一步指出:“上海人普遍认为生女孩更‘实惠’。我们曾对徐汇区746户0-30岁孩子的父母进行了调查,发现上海人少有生男孩的偏好。” 从经济因素考虑,儿子的结婚住房成本是不少父母的沉重负担。调查中,有近四成有儿子的家长认为应全力帮助解决婚房费用,部分家庭甚至已经付出50万元的成本。“女儿长大发财的机会很可能不如儿子,但成本要低很多。”一位被访家长说。 从对父母的心理抚慰作用看,徐安琪用两个“显著”来形容女儿给父母带来的心理满足和生活乐趣高于男孩:父母对女儿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以及与双亲的沟通、关系打分都显著高于儿子;对女儿学坏或因表现欠佳产生的失败感显著少于儿子。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被访父母认为如果是女孩的话,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满足、事业发展和收入增加有更多积极影响。如果是男孩的话,可能会“更麻烦更操心”。 “从总体趋势预测,上海的新婚夫妇人为选择出生婴儿性别的情况不会出现。”徐安琪指出。 70%上海男性娶外地媳妇 随着上海外来人口增多,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有可能继续上升。那么,今后是否会出现男性找不到对象的情形? 周海旺认为,不能简单地从男性数量过剩得出男性找不到对象的结论。从上海的情况看,70%的本地男性娶了外地媳妇,本地男性几乎不存在找对象难的问题。真正在婚姻市场上受“挤压”的,一是“高知”女性,尤其是本地的大龄高级女白领;二是社会底层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