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勤奋”的第一个源头
在我的人生里,如果说有个人实实在在教了我很多东西的话,这个人无疑是板仓老师。
在日本留学的 5 年,我一直在他手下作研究,他给我的印象,甚至可以说就是日本给我的
印象。
我原来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到日本留学后,在板仓老师的高压之下,拼命熬夜工
作。为了能一周出一个课题成果,我学会了特别讲究速度和效率。因此,无论是我工作时
讲究速度的方式,还是对待事情勤勉认真的态度,都是从他那里学到的。他对我在论文演
讲方面的指导,也使我学会如何抓住重点,将纷繁复杂迅速归纳为简单明了。可以说,
板仓老师的教导,是我的“简单+勤奋”理念和风格的第一个源头。
重视细节让我受益终身
板仓老师对我的另一重大影响,是改变了我过去做事不细致的缺点,并使我在未来的
工作中一直受益。
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时,我能记住公司的 1000 多位员工每一个人的名字,这样的方式
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我每天都和员工接触,做了很多让他们感动的事。每天早上我都给大
楼“不听话”的电梯派一个“电梯阿姨”对电梯作合理的控制;我让公司后勤人员帮助员工代
缴水电费;在工作日,公司负责去机场和火车站接送来京的每一个员工的家属;中秋给员
工的亲友寄送月饼……
在企业管理中,我所做的一切看上去都是细微小事,但是每件事都会让员工感动,这
就是注重细节的力量。
正是由于对细节的重视,在微软公司通过第三方咨询公司对全球员工进行员工满意度
调查时,我领导下的无论上海微软还是微软中国公司,都成为微软全球员工满意度第一的
分公司。由此我也成为微软公司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获得“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的人。
很多 CEO 都爱强调管理上的“抓大放小”,但在我的管理理念中,“抓大放小看细”才是
正确的管理之道。
从洗碗工到大专教师
通过板仓老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后,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去打工挣钱。名古屋当时有本
专门提供勤工俭学信息的杂志,上面全是豆腐块大小的招工广告。工作内容、时间、地点、
要求、薪酬(日本人称为“时给”),一应俱全。按照行业分工排列,餐饮业、零售业、加工
业等。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因为语言不太流利的原因,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洗盘子。按照当
时教育部的政策,公派留学生是不允许打工的,所以还只能偷偷摸摸地去做。
我在杂志上找到了一家做意大利面的餐馆,名字就叫 ITALIAN(意大利人)。我打电
话过去,那时日语还不是很好,老板一听就知道我是外国人。我们约好了晚上 6 点半去面
试,到那里一看,是一家很小的店。店老板大木先生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兼做厨师。
还有个十八九岁模样的女孩子,是服务生。这家店除了卖意大利面条,还提供炒菜和酒,
像个小酒吧。我告诉大木先生我是中国人,他觉得蛮好奇。他说我的工作就是洗碗,于是
我当天就留下来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