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出生于江苏常州。
1980 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
1985 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 5 年。
1990 年,赴美国继续留学生涯,获得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开始创业,先后创
办了 3 家公司。
1994 年,加入微软公司,1995 年起担任微软总部 Windows NT 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
1997 年,回国于上海筹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即上海微软),任总经理。此后
4 年内,该中心先后升级为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和微软全球技术中心。
2002 年 3 月,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并获得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
2004 年 2 月,加入盛大公司任总裁。
2008 年 4 月,卸任盛大网络总裁。直至今日,加盟新华都集团任总裁兼 CEO。
在这样一张内容不可谓不精彩的丰富的履历表背后,自然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成功瞬间:
第一次乘飞机出国那天,因为兴奋难抑凌晨 4 点就起了床。从日本来到美国后,发明风行
一时的卡拉 OK 计分器,被三星公司以 8 万美元买断专利,因此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加入微软 8 个月后,就因为提出 Windows 多语言版本开发系统的全新模式而升任高级经理。
在东京的一次微软新产品发布会上,第一次有了和比尔··盖茨面谈的机会,我用 3 分钟的时
间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盖茨不禁动容。2002 年来到亚特兰大参加微软的万人全球高峰
会议,意外地发现我提出的管理理念—“让他人变得伟大”竟成为大会的主题,从此成为微
软公认的企业文化。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后的 40 岁生日,微软 CEO 史蒂夫··鲍尔默亲自
为我祝贺生日,并称我为“一个伟大的人物”。率领盛大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后,陈天桥
为我开庆功会,进入盛大后一直低调行事的我第一次在盛大管理层前发表意气风发的演说。
以盛大公司总裁的身份重新回到微软总部,与比尔··盖茨、孙正义进行合作谈判,盖茨高度
认可我对于互联网产业的独特理解,竟然当面委婉地建议我重回微软……昨天夜里,凡此
种种场景,皆如电光火石一般,在难以入眠时掠过我的眼前。
但在辗转反侧之际,让我回忆得更多的,却不是人生旅途里这些成功的瞬间,而是那
些刻骨铭心的失败或挫折,甚至其中的细节都一一纷至沓来:
2005 年底至 2006 年初,是我在盛大,甚至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候。当时盛大处
在相当低迷的状态,员工对前途开始产生怀疑,媒体也纷纷议论盛大已经走下坡路了。盛
大的股价跌到了 12 美元,而我的期权价是 11 美元,基本没有了价值。媒体质疑我为什么
还不离开盛大,是不是无处可去了。在美国的父母打电话对我说:你回美国来吧,你又不
是老板,你又不缺钱,还受那么大的委屈,有必要吗?我也不禁一次次问我自己:我究竟
是不是在受苦?我是为了什么在受苦?
2003 年 8 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微软总部突然对大中华区进行人事调动,原摩托
罗拉中国区总裁陈永正空降微软。他随后重新设置微软中国区的管理架构,把市场、财政
等最大块的“蛋糕”圈到他的直接管理之下。媒体开始变得无比热闹,我又成为了自己绝不
愿意成为的焦点。职业要求我保持沉默,以保证公司形象和利益不受损失。有关公司、陈
永正以及我自己的未来,我只能闭口不谈。在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我苦苦思索:
怎样才可以改变现状,重新找回激情?